劉伯承臨終前重託華國鋒為何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長達10多年間,劉伯承和鄧小平曾並肩戰鬥,共同領導和指揮八路軍129師和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
歷史以自己特有的行程,把劉鄧連在一起,他們之間難以放進一個頓號。
劉鄧連結在一起,像一座威嚴的山,
一座威嚴的太行山,
一座威嚴的大別山,
一座威嚴的喜馬拉雅山。
我們僅從劉鄧生活方面的交往並從中可見一斑。
讓我們先從鄧小平為劉伯承祝壽說起吧。
鄧小平和劉伯承同是四川人。
劉伯承誕生於1892年12月4日,比鄧小平年長12歲,生肖都屬龍。
1942年劉伯承即將迎來自己的50壽辰。
1942年,可以說是敵後各根據地鬥爭最艱苦,環境最惡劣的一年。
為了鼓舞全體軍民的抗日鬥志,為表彰劉伯承領導129師和晉冀魯豫根據地的軍民英勇 抗日的偉大功績,為提高並活躍部隊的情緒,掀起一個向劉伯承學習的高潮,鄧小平決定並報請中央批准,在太行山根據地組織為劉伯承祝壽的活動。
對於組織上的關懷和鄧政委的深情厚誼,劉伯承深感欣慰。
但他卻堅決不同意舉行祝壽活動,不願宣揚自己。
為此,他連自己的生日都秘不宣告。
無可奈何的辦事人員實在沒招了,只好去搬鄧政委來勸。
鄧小平聽了工作人員一番敘述,笑了笑說:「我有辦法讓師長開口講。
」因為他最知道、也最了解這位老大哥一樣的師長的性格脾氣。
因此,進門就說:
「師長,我看你還是講一下子!這是黨組織的決定,也是中央批准了的。
沒得年譜和簡歷咋個慶壽嘛!這些人既然來噦,你就簡要地談談嘛,更詳細地以後可以再談,你說好不好?」
劉伯承沉默了片刻,說道:
「既然政治委員說了,這是黨的決定,那我只好無條件地服從了。
不過說實在的,我的生日已經過去10幾天了呀!」
一看劉伯承鬆了口,機智的鄧小平馬上接上說:
「具體日子在哪天不要緊,揀日不如撞日,依我看就定在12月16日好了。
」
劉伯承這回算徹底沒話講了,因為他歷來是尊重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決議的模範。
1942年12月16日這一天,晴空萬里,陽光和煦。
太行山上鑼鼓喧天,彩旗招展,軍民一起,縱情高歌,到處是歡聲笑語,衷心祝賀統帥兼士兵的劉伯承將 軍健康、長壽。
129師師部賓客如雲,函電如雪。
八路軍彭德懷副總司令,羅瑞卿主任,滕代遠參謀長,以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和各個區黨委的同志,都來到了師
部,參加慶壽。
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和《新華日報》以及129師《戰場報》刊登了中共中央為劉伯承將軍祝賀50壽辰的消息的年譜和簡歷。
鄧小平作為與劉伯承親密無間共事的老戰友,又是這次為劉伯承祝壽活動的發起人和主持人,自然是有更多的話語要講。
為此,他撰寫了熱情歌頌劉伯承高尚品德及其為革命所作出的偉大貢獻的長篇賀文——《祝福我們共同努力的事業勝利》。
在文中,鄧小平熱情洋溢地寫道:
「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熱愛自己的黨,是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我們的伯承同志,不僅具備這些品質,而且把生平的精力獻給了國家、人民和自 己的黨。
在30餘年的革命生活中,他忘記了個人的生死、榮辱和健康,沒有一天停止過自己的工作,他常常擔任著最艱苦、最危險的工作,而每次都是排除萬難完
成自己的任務,他為國家和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工作,簡直忘記了一切,在整個革命過程中,樹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我同伯承同志認識是在1931年,那時我 們都在江西中央蘇區。
都參加了長征。
而我們共事是在抗戰以後。
5年來我們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塊,我們之間的感情是很融洽的,工作關係是非常協調的。
我們 偶爾也有爭論,但從來沒有哪個固執己見,哪個意見比較對,就一致去做……
伯承同志可供同志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這些不過是其中的一枝一葉。
他的模範作用,他的道德修養,他的偉大貢獻,是不可能在這篇短文中一一介紹的。
假如有人問伯承同志有無缺點呢?我想只有一個,就是他的一生,除掉工作讀書之外,沒有一點娛樂的生活。
他沒有菸酒等不良嗜好,他不會下棋打球,閒時只 有散散步、談談天。
他常常批評自己,對於時間太「勢利」了。
難道果真這是他的缺點嗎?只能說是同志們對他健康的關心罷了。
在伯承同志50壽辰的時候,我只有祝願他的健康,祝願我們共同努力的事業的勝利。
」
原來本不願意做壽的劉伯承,被鄧小平政委和廣大軍民發自肺腑的熱情所深深打動了,不由得撫今追昔,回想起半個世紀以來自己所走過的坎坷道路,感慨萬千。
他緩步地走上講台,向大家深致謝意之後說:
「我自己的一生,如果說有一點成就,那是黨和毛主席的教導所給的。
離開黨,像我這樣的人,是不會搞出什麼名堂來的。
因此,我願在黨的領導下,做毛主席 的小學生,為中國人民盡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題『中國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12個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榮。
」
在劉、鄧心裡,覺得彼此難以分開的思想感情和友誼,一直保持到他們的晚年。
一位日本學者撰文寫道:「據傳,在『四人幫』垮台後的1976年10月26日 (鄧小平還未復出),兩眼均已失明、臥床不起的劉伯承向來看望他的華國鋒提出要求說:我同鄧小平同志一起工作50多年,我最了解他。
以後我死了,希望鄧小
平同志主持我的追悼會,如果不行,我決不進八寶山。
讓兒子把屍體扔到荒草野地里好了。
」如果此事屬實,那麼,這位同鄧小平有著深厚情誼的老元帥的話,表明 了他直到晚年仍然保持著「彼此難以分開」的心情。
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在北京病逝。
10月14日,鄧小平率全家向老戰友的遺體告別。
鄧小平最先來到靈堂,向靜臥在鮮花翠柏中的戰友深深地鞠躬,然後久久凝視著昔日的搭檔,仿佛回想起太行山的歲月、大別山的戰鬥,以及逐鹿中原、鏖兵淮海、渡江作戰和進軍大西南的往事……漸漸地,淚水模糊了他的視線。
鄧小平的夫人卓琳和劉伯承的夫人抱頭痛哭。
鄧小平的兒孫輩,能來的也都來了。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只有世交情份的家族,才享有這份崇高的禮遇。
按劉伯承生前願望,鄧小平主持了劉伯承的追悼會。
10月21日,鄧小平撰寫的《悼伯承》一文在《人民日報》上發表。
文中說:「伯承久病,終於不治。
我和他長期共事,相知甚深。
他的辭世,使我至為悲痛。
」
「我們一起工作,是1938年在八路軍129師,一個師長,一個政治委員,以後在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前後共事13年,倆人感情非 常融洽,工作非常協調。
我比他小10多歲,性格愛好也不盡相同,但合作得很好。
人們習慣地把『劉、鄧』連在一起,在我們兩個人的心裡,也覺得難以分開。
同 伯承一起共事,一起打仗,我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
這篇樸實無華但卻充滿真情的悼文高度概括了劉、鄧共事數十年間產生的深情厚誼,為劉、鄧之間的友誼划上了圓滿的句號。
……
鄧小平請劉伯承為胖胖起名也成為佳話流傳至今。
1945年10月,平漢戰役前夕,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在涉縣赤岸村,共同運籌、制訂、部署平漢戰役的作戰方案。
那時,劉伯承的大兒子已7歲,起名劉太行。
鄧小平的兒子兩歲了,還沒起名,因為長得胖,都叫他「胖胖」。
一天工作之餘,就著落日的餘暉,劉、鄧兩家在院子裡休息聊天,在逗胖胖玩時,卓琳對鄧小平說:
「咱們孩子都兩歲了,總叫胖胖也不行呀!該給孩子起個名字了!」
鄧小平想了想,說:
「胖胖也出生在太行,我們也給他起個『太行』,叫鄧太行吧。
」
「不行,不能都叫『太行』呀!」卓琳不同意,轉身對劉伯承說,「司令員,你的兒子占了我們的名字,你得給胖胖起個名!」
劉伯承笑著說:
「這是政委的事情,與司令員沒有關係。
」
鄧小平不以為然,說:
「誰都知道劉、鄧不分嘛!你就給起個吧!」
既然政委要求,劉伯承就笑眯眯地答應道:
「那好!」
劉伯承一邊把胖胖叫到跟前,愛撫地撫摸著孩子的頭,一邊讓夫人汪榮華把桌子上寫的幾個字拿過來,說:
「我剛才寫了樸實方正四個字,這孩子生得正是樸實方正,就叫『朴方』好不好?」
鄧小平和卓琳沒想到劉伯承為胖胖起的名寓意這樣好,聽後都異口同聲地說:
「好!很好,就叫朴方吧!」
卓琳忙拉住胖胖說:
「快!快謝謝伯伯。
」
在一旁玩耍的劉太行看見後,馬上跑上前去,按著胖胖的頭向他爸爸行了個禮,引得滿院子的人朗聲大笑。
從此,鄧朴方的名字就叫開了。
後來次子出生後,鄧小平以「質樸」配對,取名為質方。
在業餘愛好方面,鄧小平和劉伯承迥然而異。
劉伯承閒時多是散步,聊天。
不過由於他博學多聞,閒聊起來,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古今中外,無所不侃。
常有 令人捧腹的笑話出口,人稱「口頭娛樂家」。
鄧小平業餘活動則相當豐富,除各項運動之外,還常在「梅花」、「方片」、「黑桃」、「紅心」中鬥法,或是在麻將
城中擺方陣。
儘管如此,他們卻是一對密不可分的搭檔。
「劉鄧不可分」一直是129師和第二野戰軍老同志中流傳的佳話。
但在書法方面,兩個人的愛好卻是相同的。
安徽桐城,是清朝以著名散文家方苞、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的發祥地,人文昌盛,遐邇聞名。
1949年初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部暫時設在這裡。
首長們群策群力,為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戰役積極做著準備。
在桐城中學的花園內有一個亭子,亭子裡有一塊由乾隆年間著名書法家梁山獻書寫的碑刻,故名梁碑亭。
由於碑文書法剛勁挺拔,劉伯承非常喜愛,便吩咐處長 魏錦國、參謀李明義和高易拓下來。
幾天後,為了戰備工作的更加落實,鄧小平風塵僕僕地趕到了桐城,和劉伯承、張際春、李達等召開二野高級幹部會議。
劉伯承 知道鄧小平喜歡書法,立即贈給他桐城梁山獻碑墨拓。
劉伯承是文武雙全的儒將,書法造詣頗深,寫得一手好字。
當時,劉、鄧首長同寢一室,每日他們黎明即起,劉伯承翻譯俄文軍事論著,鄧小平就將他的字帖、 拓本拿來細心琢磨,並臨摹劉伯承那運筆遒勁的手跡。
諸如「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王者之道,厚愛其民者也;王者之師所向無敵」等,鄧小平都臨摹得入木三 分,惟妙惟肖。
有時,工作人員前去欣賞,鄧小平總是自豪地說:
「我練的是『劉體』,這可是集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名家之大成呀!」
經過一段認真臨摹,鄧小平的字很快就頗接近劉伯承的翰墨了。
劉伯承有一張1915年時的照片,但在戰亂中丟失了,全國解放以後,劉伯承在重慶一位友人處又重新得到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1950年10月,他把這張珍貴照片贈給鄧小平,並在照片背面親筆寫下如下字樣:
小平同志:
1916年袁世凱稱帝,發生了反袁戰爭。
我在反袁戰爭中於是年陰曆二月十七日在四川豐都縣城腦頂受傷,右眼殘廢。
此為前一年所照之相,歷今36個年頭了始獲之。
置之座右,可博一粲。
劉伯承敬贈
鄧小平十分珍惜地保存著這張照片。
這張珍貴的照片,記錄著兩人並肩戰鬥、非同一般的戰友情誼。
鄧小平和劉伯承在戰爭年代結下的深厚情誼,解放後得到加強和升華。
在西南、在北京,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兩家相鄰而居,往來十分密切,成為真正的世交之家。
鄧小平不准劉伯承生前平反嗎?
今年12月4日是劉伯承元帥誕辰124周年,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然而一些雜音卻不期而至。最近,一篇名為《無奈的歷史:鄧小平不准劉伯承生前平反》的短文在微信上傳播,文章宣稱「劉鄧長期矛盾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