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說:「誰都知道劉鄧不分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鄧小平同志的一生中,太行山深處的涉縣是一個難以忘懷的地方。
抗日戰爭時期,鄧小平在這裡戰鬥與生活了5年之久。
從這塊紅色的土地上,還走出了2位元帥、3位大將、18名上將、48名中將、295名少將。
另外,當年駐紮在這裡的129師及晉冀魯豫邊區的領導,後來有很多人都擔任了黨和國家的重要職務。
鄧小平、劉伯承深情地把這裡稱為自己的「第二故鄉」。
鄧小平說:「誰都知道劉鄧不分嘛!」
涉縣城西北5公里的清漳河畔,有一個叫赤岸的村子,村中的五道坡上,有一座分成上、下、後3個四合院落的北方民居。
1940年12月,129師師部從涉縣常樂村遷至這裡,鄧小平和劉伯承分別居住在其中的兩個院子裡,住在這裡的還有李達、李雪峰、賴若愚等129師領導人。
下院裡有鄧小平、劉伯承親手種下的丁香樹和紫荊樹。
如今60多年的時光過去,小樹早已高大成材,枝繁葉茂了。
抗日戰爭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原紅四方面軍主力和陝北紅軍的一部分改編為八路軍129師,在師長劉伯承、政委張浩、副師長徐向前的率領下,東渡黃河,挺進敵後,創建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改編時,鄧小平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
張浩曾任共產國際中國支部代表,129師開赴抗日前線後,連日的作戰,使得3次負傷兩次入獄的他身體日漸虛弱,多次在工作時暈倒,經搶救才挽回了生命。
劉伯承及時向八路軍總部和延安毛澤東主席作了匯報。
毛澤東準備讓張浩回延安養病。
但張浩一走,政委一職由誰來接替呢?中央領導研究了幾天都沒能找到合適的人選。
有人提到徐向前,也有人提到任弼時,毛澤東都沒有同意。
毛澤東認為:這支部隊是徐向前帶出來的,他在部隊官兵中有很高的威望,可是徐向前是一名武將,更適合帶兵打仗。
而且八路軍要建立幾個相當於師一級的部隊,徐向前將有更重要的任務。
至於任弼時,他應留在中央協助工作。
另外還提出過幾個人,毛澤東考慮了也覺得不太合適。
於是毛澤東考慮再三,徵求了劉伯承等前線指揮員的意見,確定由鄧小平擔任了129師政委。
劉伯承生於1892年,長鄧小平12歲,他們兩個人都四川人,又都屬龍。
1920年,當16歲的鄧小平遠渡重洋到法國求學時,劉伯承已經是聲威赫赫的川中名將了。
1927年,當劉伯承和周恩來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時,鄧小平正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但劉伯承對鄧小平很尊重,凡是在129師工作過的同志都知道,只要是鄧小平表過態的工作,劉伯承一定會說:「按鄧政委講的辦」;同樣,劉伯承表過態的,鄧小平也必定說:「按劉師長的指示辦」。
鄧小平常說:「劉師長年高體弱,司令部要特別注意。
有事多找我和參謀長。
劉師長是我們的軍事家,大事才找他決策。
」劉伯承則說:「鄧政委是我們的好政委,文武雙全,我們大家都要尊敬他,都要聽政委的。
」
在敵後抗日的艱苦歲月里,師部常處在敵人進攻的危險中,每當這時,鄧小平和劉伯承都首先想到的是對方的安危。
1942年春夏之際,日軍對晉冀魯豫邊區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軍事「掃蕩」,給根據地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為了扭轉這個局面,師部決定鄧小平到中條山去,劉伯承留在太行山指揮作戰。
3月中旬,鄧小平率一支部隊穿越敵人的封鎖線,趕往太岳區。
兩個人分手後,劉伯承很不放心,因為當時敵人修築了白晉鐵路,把太行區與太岳區分割成兩部分,並有重兵守衛。
劉伯承不時地到作戰科、機要科查問情況:「小平同志是否過了白晉線了?」3月29日晚,師部收到電報:鄧小平今晚要過白晉線。
劉伯承當夜一直沒有合眼,就在作戰科坐著等候電報。
實在睏乏了,他就走出師部的大門,來到門前的五道坡上,望著滿天的星斗,來回踱著步,焦急地盼望著,等待著。
天快亮了,劉伯承再次敲響了機要科的房門,這時,恰逢陳賡旅長從太岳發來了電報,劉伯承站在譯電員身後,譯一個字,看一個字,直到確認鄧小平已安全通過白晉線敵人封鎖線,順利到達太岳區,他才安心地回去睡覺。
129師來到涉縣赤岸村後,工作環境相對比較穩定,鄧小平和劉伯承兩家人都住在一個院落里,相處十分融洽。
給人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劉伯承給鄧小平的長子取名的故事。
那是1945年的一天,閒聊時,卓琳對鄧小平說:「咱們的孩子快兩歲了,總叫胖胖可不行,該取個名了。
」
鄧小平想了想說:「我們也給兒子取名叫『太行』吧,『鄧太行』。
」
劉伯承在旁笑了起來,鄧小平覺得不妥,師長的兒子已經叫劉太行了,於是對劉伯承說:「不能都叫太行,師長,你的兒子占了我們的名字,你得給咱胖胖起個名字。
」
劉伯承說:「這是政委的事,與師長沒有關係。
」
鄧小平說:「誰都知道劉鄧不分嘛!你就給起一個吧。
」
劉伯承聽鄧小平這樣說,就把胖胖叫到身邊,用毛筆定下「樸實方正」4個大字,說:「這孩子長得樸實方正,就叫『朴方』如何?」大家齊聲說好。
劉鄧不分,這已為歷史所證實。
無論是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還是緊張建設的和平時期,兩個人的心都緊緊聯結在一起。
劉伯承逝世時,鄧小平率全家參加追悼會,並在《悼伯承》一文中說:「伯承久病,終於不治。
我和他長期共事,相知甚深。
他的辭世,使我至為悲痛。
」「我們一起工作,是1938年在八路軍129師,一個師長,一個政治委員,以後在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前後共事13年,兩人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常協調。
我比他小十多歲,性格愛好也不盡相同,但合作得很好。
人們習慣把『劉鄧』連在一起,在我們兩人的心裡,也覺得彼此難以分開。
同伯承一起共事,一起打仗,我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
1986年10月,劉伯承的骨灰由子女護送至涉縣赤岸村北的廟坡山上,後來徐向前、黃鎮、李達、王新亭等7位將帥的靈骨陸續安放在這裡,人們把這裡稱為「將軍嶺」,1990年10月,鄧小平親筆為「將軍嶺」題名,並為「劉伯承元帥紀念亭」題寫了亭名。
劉伯承臨終前重託華國鋒為何事?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長達10多年間,劉伯承和鄧小平曾並肩戰鬥,共同領導和指揮八路軍129師和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歷史以自己特有的行程,把劉鄧連在一起,他們之間難以放進一個頓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