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陣何時出現,如此厲害的方陣,取得名字怎麼這麼奇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古代戰爭中常常十分講究陣型,將步兵、騎兵、車兵等兵種按照一定次序進行排列,從而形成或大或小的方形陣勢。

在作戰時,這些方陣更是變化多端,收縮自如,令我們這些後人感到驚奇和神秘。

那麼,如此具有中華文化底蘊的戰爭方陣是從哪個時代開始運用,又是哪位豪傑發明出來的呢?

在炎黃時代,黃帝曾創製了一系列兵法,其中包括著名的「丘井之法」、「握奇陣」,這兩個名稱也許聽著比較陌生,但原理卻簡單易懂。

所謂「丘井之法」,即設立八家為一井,十六井為一丘。

後來發展為「握奇陣」就更加具體了,操作方法是將一支軍隊分為八個小方陣,四正四奇總為八陣,按井字形、環形配置,大將居中掌握,稱為「握奇」。

這樣的安排方式使得部隊被分為八個區域,作戰時可以達到一方受敵,其他區域方便救援的效果。

後來諸葛亮發明的八陣圖,據說也是根據黃帝的這種方陣陣型繼承發展而產生的。

不過,「握奇陣」雖然在記載中被描述得非常神奇,運用自如,但這畢竟只是個理論成果,在炎黃時期有沒有被用於實戰還是個疑問。

倒是後來《孫臏兵法》中的記載,讓我們看到了真正得到運用的方陣形式。

當時的排列方法是:由一些小方陣組成大方陣,並且安排時做到中間兵力少,四周兵力多,機動兵力安排在後的樣式。

真正成熟的方陣需要充分的條件來支持,一方面金屬兵器要得到充分的運用,另一方面還需要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戰爭的實質是力量的對抗。

到了春秋時期,這兩方麵條件都在逐步發展成熟,因此也應該是在此時,真正用於實戰的方陣才產生出來。

加上春秋戰國那段歲月的混戰局面,更加有利於方陣的發展。

從「丘井之法」、「握奇陣」,一直到春秋時期的方陣,它們都是前後相繼,不斷發展的。

即使是後來真正的方陣在春秋時出現,也依然帶有早期黃帝的研究成果的身影,這一點毋庸置疑。

說到中國古代的陣法,不能不提一個在小說中常常被描繪得出神入化的陣法,那就是諸葛亮的八陣圖。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載:「(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三國演義》中將諸葛亮的八卦陣描述得可謂神通廣大,屢試不爽。

說諸葛孔明禦敵時以亂石堆成石陣,按遁甲分成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可擋十萬精兵。

真正的八卦陣雖然不像《三國演義》中說的那麼神奇,但諸葛亮的八陣圖的確蘊含著豐富的黃老學派理論,並且影響深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唐代大軍事家李靖教你擺八陣圖

看到很多把《八陣圖》說的很神秘的貼子,還看到很多猜測《八陣圖》是個什麼樣的詢問,有的說不是戰鬥時用的,只在練兵時使用,還有的人說,八陣圖已經失傳,至今是個迷!其實八陣圖也不是很神秘,也沒有多麼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