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白司馬懿這個不忠、不信、不仁之人,《軍師聯盟》傳遞了什麼樣的史學觀和價值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段時間,《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比較火,製作精良、演技精湛、口碑不錯,從電視劇本身來說,應該給予點讚。

但是越是精良的片子,越是要嚴格要求;越是歷史正劇,越是要正確看待歷史;越是口碑良好,越是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可惜,《軍師聯盟》不僅歪曲了歷史,誤導了觀眾,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電視劇比那些小鮮肉摳圖、褲襠里藏雷、千劇一面孔等更易於毒害觀眾、更易於扭曲觀眾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誠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可如果你看的是一個歪曲的歷史,一個胡亂編寫的歷史,一個顛倒黑白的歷史,你還怎麼以史為鏡呢?

那麼我們看看軍師聯盟是怎麼歪曲歷史、顛倒黑白、把一個不忠、不信、不仁之禽獸洗白成塑造成為勤勤懇懇、忠君愛國、憂國憂民之正人君子的呢。

史書中說司馬懿服膺儒教,可是我怎麼也看不出來,司馬懿是如何服膺儒教的。

《論語》是儒家學說中扛把子經典,宋朝宰相趙普曾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

一個信服儒家學說的人,如果不遵從論語的教誨,不追隨孔夫子的言行,反而處處違反,怎麼能說他是信服儒家呢?

《論語》中,曾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同樣孔夫子也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

恰巧,司馬懿就是這樣一個不忠不信不仁之人。

一、司馬懿第一罪狀——不忠

司馬懿曾被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兩度授予顧命大臣,在魏朝僅此一人。

被曹丕授予顧命大臣時,其表現尚好,一是因為四位顧命大臣分別是: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司馬懿排在最後,而且兵權先是掌握在曹休手中,曹休死了之後又到曹真手中,曹休、曹真都是久戰沙場之人,一個比司馬懿年長、一個比司馬懿年輕,也就是說,正常情況是輪不到司馬懿掌兵權的。

曹真這個人無論是在三國演義和此次的軍師大聯盟都被黑,他其實是個英勇善戰、富有謀略、豁達開明之人。

二是因為魏明帝曹睿二十多歲,年富力強,政治決斷力強,還輪不到司馬懿玩陰謀奪權。

沒想到曹睿36歲就掛了,臨死之前,他猶豫反覆,顧命大臣幾易其主,最終才確定曹爽和司馬懿。

但曹睿對司馬懿不太放心,他也知道曹爽絕非司馬懿敵手。

所以他臨終將曹芳託付給司馬懿時,也模仿劉備託孤,可是他不是劉備,司馬懿也不是諸葛亮。

不過戲還是演得挺動人。

因為司馬懿剛平遼東趕回來,曹睿對司馬懿說:「朕以後事相托。

我竟能忍著不死,我忍著不死,就是為了等你回來,和你見一面,此生再無遺憾了。

「然後就讓曹芳抱著司馬懿的脖子,意思就是你的未來就再司馬懿身上了。

並且對司馬懿說了一番話,說當年劉備在白帝城病危,把幼主劉禪託孤給諸葛亮。

諸葛亮因此竭盡忠誠,至死方休。

一個偏僻的小國,尚且能夠做到這樣。

何況我們中央大國呢?太尉你和一般舊臣,也應該效仿伊尹、周公,竭力輔佐幼主,這才是宗廟之幸啊! 司馬懿當即頓首流涕,表示自己必當忠心輔佐。

可是司馬懿後來發動高平陵事變,除掉曹爽,獨掌大權,更為重要的是,他後來將大權全交於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他實際上是模仿曹操,自己不做皇帝,讓兒子做。

曹芳很快就被司馬師廢掉(有其父必有其子),繼位者曹髦被司馬昭所殺,再繼位者曹奐被司馬炎篡位奪權。

因此,司馬懿首先就是一個不忠之人。

二、司馬懿第二罪狀——不信

如果說諸葛亮陽謀為多,曹操陰謀陽謀兼而有之,司馬懿則是一個大陰謀家。

他在談到用兵打仗時,曾多次說過,兵者詭道也。

所以他信奉的哲學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不惜一切手段取得勝利。

他要平息孟達反叛時,先是寫信安撫孟達,表示很信任他,在騙取孟達信任之後,日夜兼程,八日就帶領大軍兵臨城下,很快滅掉孟達。

高平陵事變時,曹爽帶著皇帝在城外,兵權又在曹爽手中,城中的將士又都是曹爽手下,其實這時大家都在看城外的舉動,如果曹爽要與司馬懿決一死戰,司馬懿不一定能控制得住局面,即使勉強控制得住局面,曹爽聽桓范的話到許昌去,司馬懿贏下來也得費老鼻子勁。

所以他頻頻派人告訴曹爽只要交出兵權,你可以安心做你的寓公。

曹爽心想,我只是要你權,並沒有要你命,相信你也會一樣的,而且你信誓旦旦的保證我沒事。

於是曹爽就交出了兵權。

可是結果怎麼樣,曹爽被滅三族。

後來就發生太尉王凌反叛事件,王凌也是一個老人了,八十歲了。

他看到曹芳年幼,大權被司馬懿掌控,心想如此曹魏江山早晚成司馬家族的。

於是想換一個年富力強的皇帝,沒想到有人通風報信。

於是司馬懿親自帶兵去見王凌,因為王凌是老將,手底下有一大批兵馬,所以他又寫信告訴王凌,只要你前來,既往不咎。

王凌心想我和你同屬老臣,以前關係還不錯,於是個人前往見司馬懿。

可是司馬懿對他不理不睬,王凌知道司馬懿要自己死,於是自盡。

由上可以看出,司馬懿這個人從無信義而言,典型的兩面三刀,信口雌黃之人。

三、司馬懿第三罪狀——不仁

一個帝國的管理者在古代是講孝講仁,但司馬懿就是一個典型的不仁不義、麻木不仁之人。

司馬懿在擒斬孟達之後,進行慘無人道的屠城,其殘忍的本性可見一斑。

高平陵事變之後,他滅曹爽三族。

有人求情說,給大司馬曹真留個後吧,被司馬懿無情拒絕。

在平定遼東的過程中,司馬懿毫不猶豫地斬殺來使,毫不留情地追殺公孫淵,毫無人性地屠城,毫無顧忌地殺俘、築京觀,就是「人頭塔」,司馬懿此次殺掉公孫淵與城裡的兩千多文武官吏、七千多無辜的男性人民,近萬人。

在平定王凌反叛過程中,其實王凌已經前來自首了,按理說可以網開一面,而且王凌已經八十歲了。

但是司馬懿不僅比王凌自盡,司馬懿還不滿足,又把王凌、令狐愚屍體挖出暴露示眾三日,參與政變者均誅殺三族。

在古代侮辱屍體是極其惡劣的做法,難道這就是信服儒家的司馬懿所為嗎?

所以司馬懿也很心虛,後來夢見王凌被嚇死了。

所以跟司馬懿談什麼仁義道德,那是惘然。

另外劇中將司馬懿與其妻子張春華的愛情塑造得多麼的情深意重,其實司馬懿很快就討了小老婆。

司馬懿生病臥床,張春華前去探望病情。

司馬懿直接罵道:「老東西真討厭,長得丑就算了,還出來嚇人就是你在犯賤了!」真是好心當成驢肝肺。

司馬懿還有什麼愛情?

由此看來,司馬懿算個什麼樣的人,這樣的人竟然被大書特書,成了英雄、成了忠臣、成了光明使者,這不是反歷史是什麼?這不是反人倫又是什麼?這不是違背心中的良知又是什麼?

假如我們的製作人、導演、演員,一些自詡為懂歷史,又在傳播文化的人,卻有著這樣陰暗的歷史觀,讓人深為嘆息。

假如我們還是以成王敗寇的心態看待歷史,假如我們還是樂於為為司馬懿洗白、為秦檜平反、慈禧正名,假如我們許多人顛倒歷史許多既有的價值觀而認為自己水平多麼高深(如呂布也是大英雄、諸葛亮也有謀逆之心、劉禪也是一代明君、),那麼我們這個民族終將休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懿是如何奪取曹魏政權的?

早在三國時期,就有傳聞世上有四大傑出的權謀家,「臥龍、鳳雛、幼麒、冢虎」,臥龍和鳳雛是想必都不陌生,是輔佐劉備成就大業的兩大重要人物,分別是諸葛亮和龐統。而後面兩人,幼麒是指姜維,冢虎就是指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