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錯過的四大猛將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典故何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太史慈
他和劉備在早期為救孔融的時候,就相識了。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太史慈得脫,星夜投平原來見劉玄德。
施禮罷,具言孔北海被圍求救之事,呈上書札。
玄德看畢,問慈曰:「足下何人?」慈曰:「某太史慈,東海之鄙人也」只是那時劉未對其產生如趙雲一樣的情感。
試想若當時劉能對其如對趙雲般器重,想當時其必會傾心相投。
註:只是後其為其母而投劉繇,若劉兄弟也一起去,估計三國歷史就要變了。
二.張遼
劉備及關羽都對其很是敬佩,早在與呂布同守徐州之時,便已有相識。
試想劉備若能把其當成與關、張一類的兄弟,其對劉也一定很是感激,到曹操收伏呂布時,劉若能對曹言之及自家如關、張一樣的兄弟,想曹也未必會殺他。
之後劉自然可與其在一起了。
三.張任
張任文武全才,只可惜死得太早。
若劉備對其不因其殺龐統而痛恨其,而是對其禮賢下仕,如張飛義釋嚴顏一樣,再對其動之以情,想其必定死心投降。
那時蜀漢豈不又多了一個員大將?
四.龐德
龐德原為馬超部將,因其生病所以才未被派去救劉璋,不然,後必隨馬超降劉備了。
其實縱然其當時因病未有收降,若劉備有收其心,想也不難。
只要讓馬超暗書一信,再潛人與張魯手下的楊松,使反間計,想必能使其來投劉備的。
若劉備五虎將加魏延再加上這四員大將必定聲勢大震。
孔明坐震成都,然後派張任、嚴顏、魏延等守把西川南部,以拒南蠻。
派馬超、馬貸、龐德等守把漢中,以拒羌兵。
派張遼、關羽等守把荊州,以拒東吳。
(進攻派關,守城留張。
以張遼的沉穩和謀略,未必會被東吳偷襲)最後留張飛、趙雲、黃忠、太史慈做為進攻長安救援各路的援兵。
這樣一來,何愁天下不定?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這句話的來源未知,可能是出自某個小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句話是比較值得我們去討論的。
考究這句話的來源,我們找到這麼一個資料,諸葛亮、龐統、徐庶都師從於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曾經告訴諸葛亮等人云,奉孝鋒芒太盛,待其死後,方可出山。
意思很簡單,郭嘉的鋒芒太盛了,你們要等到他死了,才能出山作出一番事業。
我們來看一下時間表:
郭嘉:170年-207年,196年開始到曹總手下打工,此時郭嘉26歲。
諸葛亮:181年-234年,196年時15歲。
龐統:179年-214年,196年時17歲。
好,我們來對一下時間,國家207年去世,同一年(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
也正是因為這個巧合,才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傳聞。
再一點,郭嘉和諸葛亮有很多相似之處。
兩人都是極具戰略目光的「大布局人才」,同時兩人還是出色卓越的心理學家。
先說郭嘉,曹操196年迎漢獻帝,郭嘉同年進入曹操帳下,隨後曹操開始進入強盛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郭嘉展現才能,給曹操定下了統一北方的戰略布局,並在好幾場大戰中,揣摩對方心理,屢次力排眾議改變曹操軍事布局,為曹操的北方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郭嘉的戰略非常明確,曹操以天子為後盾,掃清北方諸強,然後一鼓作氣攻下南方,南方當時並沒有太強大的勢力,按照當時的形式來看,郭嘉的戰略是非常明智的,事實證明也是非常成功的。
遺憾的是郭嘉幫助曹操掃清北方期間病逝,曹操對南作戰接連失利,不可謂是損失。
再說諸葛亮,207年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當時劉備一個地盤都沒有,唯一有用的就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諸葛亮則弄出了一個至今被廣為傳頌的「隆中對」,大家都知道了,曹操強盛,不可與之爭鋒,聯合東吳,向西南方向發展,如成功,則可三分天下。
可見,諸葛亮和郭嘉一樣,有極高的「大布局」眼光,在戰略布局上是有想法的。
曹操強勢,不跟他打,東吳這邊之前也經歷了一些小戰鬥,而且孫家腳跟站穩了,有威望,戰鬥力也強,也不跟他打。
那就只能去西南了,那地方沒怎麼打過仗,戰鬥力不強,就它了。
由此看出,郭嘉和諸葛亮都是制定最高方針的人,這一點兩人是想通的。
但兩人也是有區別的,戰略家外,郭嘉更偏向於軍事,而諸葛亮更偏向於政治。
這一點其實也有待研究。
曹操勢力挾天子後威望極高,不需要擔心其他事情,擴張勢力,攻打敵對實力就行了,郭嘉不需要操心政治。
而諸葛亮不同,制定方針後,劉備還算出色完成了任務,一統西南蜀地,但當時劉備收編了許多地方的降將,有文官有武將,有劉備的老家地,有劉表曾經的部下,有劉璋曾經的部下,還有本地的豪強等等,這些勢力混雜在一起,你能說劉備集團能太平嗎?
而就是以為諸葛亮坐鎮成都,才在很短的時間內,平衡了劉備集團的各方勢力,然後槍口統一向外,繼續和曹操作對。
可見,諸葛亮在政治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
再有,諸葛亮後期出兵攻打曹操,幾次戰略都是比較正確的,但問題就是因為沒有可用的人才,這才導致屢屢失敗。
這不是諸葛亮的錯,實在是因為「蜀中無人」呢。
所以說,在軍事方面,諸葛亮未必輸給郭嘉,只是指令下達了,執行的人不給力,無可奈何。
反過來講,憑藉郭嘉對「心理學」的研究,在爭執上,也未必輸給諸葛亮。
遺憾:劉備錯過的那些人
第一位、太史慈他和劉備在早期為救孔融的時候,就相識了。《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太史慈得脫,星夜投平原來見劉玄德。施禮罷,具言孔北海被圍求救之事,呈上書札。玄德看畢,問...
三國歷史上的重大遺憾:劉備曾錯過的四大猛將
作為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對人才能知人善任,團結了一大批人材開疆拓土,縱觀劉備的一生,他曾錯過了四大猛將,這四大猛將分別是:太史慈,張遼,張任,龐德。這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大遺憾。一.太史慈
諸葛亮師傅水鏡先生對他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真正的高手過招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是比較值得我們去討論的。諸葛亮、龐統、徐庶都師從於水鏡先生。水鏡先生曾經告訴諸葛亮等人云,奉孝鋒芒太盛,待其死後,方可出山。意思很簡單,郭嘉的鋒芒太盛了,你們要等到他死了,...
劉備沒有器重的4個人,後來都成為了一代名將!還是曹操最高明!
1.太史慈太史慈是東吳孫權手下一員英勇善戰,赫赫有名的戰將,他帶領東吳士兵征戰南北,是東吳孫權手下得力幹將,可是大多人不知道的是,太史慈曾有機會歸順劉備,為蜀漢政權效力!
劉備曾錯過四大名將,否則三國的歷史恐怕要改寫!
一、太史慈他和劉備在早期救孔融的時候就相識了。只是那時劉備並沒有對其產生如趙雲一樣的情感。試想如果當時劉備能對太史慈如對待趙雲般器重,想當時必會傾心相投。
與劉皇叔遺憾擦肩而過的四大猛將,極有可能改變三國格局
蜀漢前期,劉備帳下有五虎上將及魏延、嚴顏、關平、關興等優秀將領,可以說完全不輸同期魏國、吳國的將領。但後期蜀漢的將領質量遠遜於前,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其實在劉備早期奮鬥的過程中,除...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三國中最厲害的謀士。
小編聽人說過這麼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意思很簡單,郭嘉如果不死,諸葛亮是不會出山的。而事實上也確實有這麼一個巧合,郭嘉在207年去世,臥龍諸葛亮也是在207年出山的,這麼巧,難道真的只是巧合...
如果劉備沒有錯過這八位俊才豪傑,至少也是能與曹操南北而治了!
劉備一生,都處於缺乏文臣猛將的尷尬境地,不然也不會用來用去也都還是五虎將,最多加個魏延;文臣說來說去也還是諸葛亮,蔣琬等都是後期才有的,而且其大局觀等和早期人士不是一個級別了。
劉備錯過不少人才,一人勸降關羽歸曹操,一人的兒子殺盡關羽後代
劉備能在東漢末年亂世里建立蜀國,和曹魏,東吳三國鼎立,除了自身因素,還需要謀臣將士的付出。在亂世,君王要建功立業,人才是最寶貴的。劉備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等。可謂人才濟...
劉備生涯中錯失的這些人才,也導致他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抱負
《紅日》這首歌的部分歌詞真的很好的概括了劉備的一生,生涯前期還沒得勢的時候顛沛流離,四處逃竄,兜兜轉轉中終於遇到了他命中的貴人——諸葛亮,從而一飛從天。正是因為劉備的堅持不懈和努力,才使得他從一...
劉備錯過的五大猛將,一個嚇壞孫權,一個打哭關羽
三國時期,劉備以仁義和愛才著稱,不過他最後只能在蜀漢稱帝,無法實現全國的統一,即使後來諸葛亮、姜維仍然繼續北伐,但效果並不明顯,最後蜀漢被曹魏所滅。而縱觀劉備一生,可以發現,他錯過的人才倒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