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備若能得到這四大猛將,估計三國歷史就要重寫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劉備若能得到這四大猛將,估計三國歷史就要重寫了

一、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

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

弓馬熟練,箭法精良。

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

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

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只是那時劉未對其產生如趙雲一樣的情感。

試想若當時劉能對其如對趙雲般器重,想當時其必會傾心相投。

註:只是後其為其母而投劉繇,若劉兄弟也一起去,估計三國歷史就要變了。

二、張遼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

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

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

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

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

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

劉備及關羽都對其很是敬佩,早在與呂布同守徐州之時,便已有相識。

試想劉備若能把其當成與關、張一類的兄弟,其對劉也一定很是感激,到曹操收伏呂布時,劉若能對曹言之及自家如關、張一樣的兄弟,想曹也未必會殺他。

之後劉自然可與其在一起了。

註:若如此,只怕日後,徐州被破,關羽也不會有人相助,其也必亡了。

三、張任

張任(?-213年),益州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璋的屬下,官至益州從事。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在劉備進攻劉璋的戰爭中,張任率軍迎戰劉備,戰敗被殺。

張任文武全才,只可惜死得太早。

若劉備對其不因其殺龐統而痛恨其,而是對其禮賢下仕,如張飛義釋嚴顏一樣,再對其動之以情,想其必定死心投降。

那時蜀漢豈不又多了一個員大將?

四、龐德

龐德(?-219年),字令明,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約在初平年間,投奔馬騰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屢立戰功。

建安年間,龐德跟隨馬超征戰平陽,抵禦袁將郭援、高幹,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

張白騎在弘農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鬥。

每次出征常衝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

後幾經輾轉,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關內亭侯,食邑三百戶。

龐德原為馬超部將,因其生病所以才未被派去救劉璋,不然,後必隨馬超降劉備了。

其實縱然其當時因病未有收降,若劉備有收其心,想也不難。

只要讓馬超暗書一信,再潛人與張魯手下的楊松,使反間計,想必能使其來投劉備的。

各位請想,若劉備五虎將加魏延再加上這四員大將必定聲勢大震。

孔明坐震成都,然後派張任、嚴顏、魏延等守把西川南部,以拒南蠻。

派馬超、馬貸、龐德等守把漢中,以拒羌兵。

派張遼、關羽等守把荊州,以拒東吳。

(進攻派關,守城留張。

以張遼的沉穩和謀略,未必會被東吳偷襲)最後留張飛、趙雲、黃忠、太史慈做為進攻長安救援各路的援兵。

這樣一來,何愁天下不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錯失的這七個人,比諸葛亮智,比關張勇

劉備出身貧寒,且長期顛沛流離,雖然涿郡起兵時,有關羽、張飛、簡雍跟隨,轉戰徐州時,又有糜竺、糜芳、孫乾傾情加盟,緩慢的發展也讓他錯失了很多優秀人才,下面這幾位三國名人都與劉備有淵源,可惜未能跟隨...

遺憾:劉備錯過的那些人

第一位、太史慈他和劉備在早期為救孔融的時候,就相識了。《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太史慈得脫,星夜投平原來見劉玄德。施禮罷,具言孔北海被圍求救之事,呈上書札。玄德看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