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竟是武術大家 自創拳法流傳至今 附帶武功秘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語:說到皇帝會武功還是比較少的,除了開國皇帝在馬背上打天下練就的一身武力之外,繼承的皇帝很少有武功高強的,會武功的少那麼能自成一系的就更少了。
然而太祖長拳據說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編,併流傳至今。
簡介
太祖長拳,又名三十二勢長拳、宋太祖拳、太祖拳、趙家拳、趙門、太祖門,有的地方也叫紅拳、洪拳、炮捶、趙門炮拳。
其精神偶像是趙匡胤。
明代,該拳法已名聞天下。
並對戚家拳、太極拳、洪洞通背纏拳等拳種產生了重要影響。
因此,又有「百拳之母」的稱謂。
手法
作為漢族優秀的武術拳種之一,手法為挑、砍、攔、封、閉、纏、掃、踹、彈、撩、鉤、撞、絆、纏。
交手時,講求一膽、二力、三功、四氣、五巧、六變、七奸、八狠。
進身前「審勢觀察細留神,逢弱直衝入中門,遇強避鋒繞步錘」,手步相連,上下相隨,遇隙即攻,見空則撲。
招式有非攻即防,虛中寓實,實里含虛,一式多變,借敵之力以制其身。
發展趨勢
中國武術發展有一個大致的脈絡,即宋代以前主要在部隊中流行,是為軍事武術發展的高峰期;宋以後,由於火器逐漸的配備部隊以及中國文化轉向的影響,軍事武術開始向民間轉移。
這個轉移的過程也有大致的規律:一開始是以器械來劃分門派的,如少林棍、武當劍、楊家槍等;明末清初,則開始以拳術劃分門派,如太極拳、形意拳、螳螂拳、八卦掌等。
其中形意拳的「化槍為拳」可看作這種趨勢的一個範例。
明代戚繼光在其著作《紀效新書》中說:「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又有六步拳、猴拳,各勢各異,而實大同小異……」由此可知,在明代戚繼光之前,便已有宋太祖長拳流傳了。
而明代著名武術家程沖斗在其《少林棍法闡宗》中說:「古人制藝必立意,吾人資性各有所長,豈可盡廢。
惟楊家槍、太祖長拳、綿張短打、孫家陽手棍、少林兼槍帶棒,乃五家不傳。
苟能習練精熟,得其心印,余可敝帚棄之矣。
」可見宋太祖長拳在明代時極有聲譽。
太祖長拳因形成較早,體系完整,效果明顯等特點,對其它拳種影響較大。
其中,受其直接影響的拳種有天津的太祖門獨流通背拳、山東和北京的戚家拳、山西的洪洞通背拳以及風靡世界的太極拳等。
其中,太極拳在創編時大量吸收了戚繼光的「32式拳法」,而戚繼光「32式拳法」又受到了太祖長拳的顯著影響。
現在河南溫縣陳家溝流傳的「太極小四套」拳譜中有:「太祖立勢最高強」、「要知此拳出何處,名為太祖下南唐」的記載。
其經典套路「九排子」中扔保留有「探馬式太祖高傳」這個動作。
宋太祖趙匡胤才是武功最高的皇帝,戰鬥力不輸關羽
新春秋導讀:中國馬上帝王不少,劉秀、李世民、朱元璋都能衝鋒陷陣,但他們的戰鬥力主要是騎箭,真正短兵相接,甚至是步下肉搏極少,起碼正史中少有記載。趙匡胤不但單挑能力超強,多次在兩軍陣前與敵將單挑,...
歷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自創一套拳法一種兵器,流傳至今影響深遠
縱觀歷史上的諸多皇帝,大部分都是文能安邦,當然也有一些皇帝是練家子,他們不僅武功高強,在戰場上更是統帥群雄無可匹敵。比如劉秀、李世民、趙匡胤還有朱元璋武功都不錯,那麼究竟誰才是武功最高的皇帝呢?
趙匡胤與開封傳統武術
在傳承、弘揚傳統武術文化的過程中,開封市幾家傳統武術民間社團組織在談到他們門派武功套路的源流時,不約而同提到趙匡胤,認為他們的武功套路拳法最初是由宋太祖所創,或者說與其有著某種關聯。文學作品中出...
他是皇帝中武功最高的,他的拳法喬峰和戚繼光都在學,流傳至今
論帶兵打仗李世民當知第一,論繪畫宋徽宗第一,論詩詞南唐李煜第一,但是要說誰的功夫最高,那肯定是宋太祖趙匡胤最高了。不僅功夫最高,還有獨創的武功秘籍和兵器,這兩項都流傳至今。
趙匡胤武功有多高?一棍敲死御前大將軍,長拳號稱「百拳之母」
談起宋太祖趙匡胤,我們往往對他「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耳熟能詳,他在我們的心中就是一個富有心機、懂得權謀的帝王形象。其實,趙匡胤的能力不僅於此,他還是一個武功高強的練武之人。首先,我們先來八卦一下:
趙匡胤的武功厲害嗎?開國皇帝武功第一非他莫屬
我們很多人想必聽過「太祖長拳」,又名宋太祖拳,洪拳(紅拳),趙家拳,其精神偶像是宋太祖趙匡胤。到了明朝的時候,該拳法已經是名聞天下,並對後來的戚家拳,通背拳等諸多拳種產生了影響,被稱為「百拳之母...
讓鄒市明代表中國拳擊界與中國歷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打一場,結果會如何?
人生總有高潮和低谷,隨著被KO,鄒市明的職業拳擊生涯也到了結束的時刻。但是無論怎樣,鄒市明都算得上是當今中國職業拳擊界的代表人物。如果,讓鄒市明和中國歷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打一場,那麼誰會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