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智者 愚忠的典範 ----- 魏蜀對壘 形勢走向之我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筆者認為,縱使孔明身康體健,擁有足夠的與曹魏對抗的資本,也未必能改變歷史的進程。
眾所周知,大漢王朝到了東漢末年,已歷經四百年,國勢嚴重衰微,特別是三國初期,宦官(十常侍)把持朝政,皇帝成了事實上的傀儡,劉姓皇室有名無實,致使政治黑暗,地方長官也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各地郡守、諸侯紛紛擁兵自立,漢室的威信在國民心中已一落千丈,,人們早就想改天換地,換一種活法了,究其原因,這與大漢後期的「呂后亂政」有很大關係,正是皇室內部給天下人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其後雖有「光武中興」,但漢室之光也沒有幽而復明。
普天之下,渴望由亂世轉入治世。
在這種情況下,蜀漢集團還要以漢室正統自居,非要挽救乃至恢復一個已然過時、再難重現往日榮光的政權,這樣勢必逆民心而動,逆天意而行,是嚴重違背歷史潮流的愚忠,註定不能成功。
看看民國時期張勳復辟就會明白這個道理。
其次,從魏蜀兩國的國力比拼上看,也有霄壤之別。
自魏武揮鞭始,魏國的疆土不斷得以拓展,天下九州得其六,不管是土地總面積,還是入口數量、賦稅收入,都遠非蜀國可比。
蜀國只有一州之地,人口數量和財政收入遠遜於魏國。
以前還有荊州可以憑恃,自關羽大意失守之後,這樣的客觀優勢便蕩然無存,加之益州地處西南,蜀地自古以來「不與秦塞通人煙」「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交通極為不便,這給蜀軍運送給養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而曹魏地處中原地帶,地勢平坦,物產豐饒,不管是兵源的補充,還是軍需的供應,都占有極大的優勢。
長此以往,即使孔明具備足夠的時間、精力與曹魏周旋,羸弱的國力能撐得下來嗎?
另外,從兩大陣營的軍事統帥個人能力的比較上也同樣能得出相同的結論。
曹魏軍團的統帥司馬懿本就是首屈一指的「帥才」級別的人物,當年河間司馬家族名滿天下,司馬朗的八個兒子被時人稱之為「司馬八達」,其中司馬懿最有才幹,此人博覽群書,城府極深,「沉勇多大略」,而孔明本就是「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他的軍事成就歷來是有爭議的,他可以說是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但未必是傑出的軍事家。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蜀國是主動進攻,魏國被動防守,蜀軍千里迢迢奔赴魏境作戰,加之前面所說的因素,勢必造成師老兵疲,人困馬乏,兵鋒未戰已挫,成本頗高;相反,魏軍以逸待勞,完全可以憑藉天時、地利方面的絕佳優勢,給蜀軍以毀滅性的打擊。
僅憑諸葛亮一己之力,能扭轉戰爭的頹勢嗎?
在外交領域,雖然孔明竭盡全力建立並努力維護孫劉聯盟,但東吳孫權,此人自守有餘,進取不足,且孫劉貌合神離,聯盟基礎薄弱,不然,就不會發生令人扼腕嘆息的「大意失荊州」「獟亭慘敗」了。
最最重要的一點,乃是兩大集團的君王,其政治才幹、個人能力也決定了三國形勢不可逆轉。
魏明帝曹睿,頗有當年曹操的曠世雄才,他踐祚(即位)之後,很快掌控了魏國的軍政大權,對內休養生息,頒布了一系列富國富民的政策;對外積極擴軍備戰,力爭實現祖父曹操當年的未竟之業———一統天下。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位年輕皇帝極善用人,務求使手下將帥的才幹發揮到極致,這從與司馬懿的君臣同心即可見一斑。
反觀蜀主劉禪,文無治國理政之才能,武無領兵征戰之將略,唯一「擅長」的是賞花逗鳥,醉生夢死,重用奸佞(宦官黃皓),荒淫好色,試想,輔佐這樣的君王,縱使孔明有三頭六臂,晝夜不息,殫忠竭智,又有什麼用呢?
其後三國歸晉,天下承平,倘若孔明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呢?
(歡迎讀者朋友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解密蜀國滅亡的原因,到底是誰葬送了蜀漢
在中國5000年歷史長河中總有那麼一個時期,是婦孺皆知的,不講知道多少遍,仍然記憶猶新;總有那麼一個時期,能讓人聽起來熱血沸騰,想要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裡叱吒風雲;也總有那麼一個時期,至今還是人...
三國爭霸戰之蜀國:成也孔明 敗也孔明
三國時期一直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歷史時期。這個時期,猛將如雲,名士輩出。實力最弱小的蜀國建立時,就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而且五虎上將的粉絲也不在少數。魏國則有典韋、張遼、李典、...
讓曹氏家族「又愛又恨」的人物,一個笑到最後的贏家
許多人都曉得,三國最後的贏家是司馬家,取魏代之,樹立了一個新的王朝,此中這跟司馬懿有密不可分的干係。司馬懿成名比諸葛亮周瑜這些人比較晚,後來司馬懿本不想出仕,緣由是司馬懿之父同心專心漢室,受其影...
其膽大如雞卵的姜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說到,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繼承其北伐遺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終未能改變形勢對比。魏將鄧艾、鍾會分兵攻擊。鄧艾出奇兵偷襲涪城,威脅成都,後主驚惶無措而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設計率部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