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首富李嘉誠的讀書人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是李嘉誠,
12歲就開始做學徒,
還不到15歲就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擔子,
再沒有受到過正規的教育。
當時自己非常清楚,
只有我努力工作和求取知識,
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我有一點錢我都去買書,
記在腦子裡面,
才去再換另外一本。
到我今天來講,
每一個晚上,
在我睡覺之前,
我還是一定得看書。
知識並不決定你一生是否有財富增加,
但是你的機會就更加多了。
--李嘉誠
李嘉誠怎樣讀書
談到讀書,李嘉誠曾說:「我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這對我都有用,今天有用,明天也有用。
所以,很多大事來的時候,我也能解決。
」
抗戰期間,日軍侵占香港,這段歲月是李嘉誠一生中最艱難的。
父親去世,身為長子的他孤身留在香港賺錢,以維持在家鄉的母親和弟妹的生活。
這三年八個月,被他稱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歲月」。
「我現在僅有的少少學問,都是在這期間得來。
當時工作清閒,同事們愛抱團打麻雀,而我捧一本《辭海》,一本老師用的教本便自修起來,書看完賣掉再買舊書。
」
人家說讀書是求學問,而李嘉誠笑言自己是「搶學問」,爭分奪秒地把古聖賢書一筆一筆抄寫在舊報紙上,加深記憶。
李嘉誠習慣睡前看書,看到精彩處,會捨不得放下,繼續追看,直到把文章讀完才肯關燈休息。
他說:「自言到今天,沒有一天不看書,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面的書都有讀,我從不間斷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至因為不了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
」
他讀書的方法是每季度讀一個專題,比如一季度攻讀哲學專題,二季度又專讀佛學專題,三季度研讀人文歷史專題……專題讀書法既保證讀書的深度,每個專題都能博採眾家之長,又確保涉獵知識的廣度。
86歲的李嘉誠,從早年創業至今,一直保持著兩個習慣:一是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
非專業書籍,他會抓重點看,如果跟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再難看,他也會把它看完;二是晚飯之後,一定要看十幾二十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著大聲說,因為「怕落伍」。
2014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公布:李嘉誠再次以320億元的身價蟬聯首富。
他用非凡的智慧創造了龐大的商業帝國。
他將中國文化的立身入世之道運用到企業管理方面,在商業經營中又融匯著西方文化的精明和理智。
李嘉誠出生於潮州一個書香家庭。
在他5歲的時候,父親為他舉辦隆重的「進孔門」入學儀式。
這莊嚴的儀式讓5歲的他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李嘉誠自幼聰穎,愛思考。
他閱讀的速度特別快,範圍特別廣。
他家裡藏書閣里藏書頗多,歷史、文化、兵法,唐詩宋詞元曲,無所不及。
他放學一回家就鑽進小閣樓,鑽進書的世界裡,忘了吃飯,忘了玩耍,忘了睡覺。
在他十四歲的那年家逢變故,父親去世了。
作為長子的李嘉誠中止學業打工養家。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阻止他讀書學習的激情。
那時沒有多餘的錢買中學教材,細心的他發現很多的中學生會把舊教材賣出換錢。
他經過觀察,終於尋到收購舊書的打折書店廉價買些舊教材,一次只買一兩種,看完再到舊書店去賣,用賣的錢再買回「新」的舊書學習。
後來他回憶這段經歷時總說,那時我不是學知識而是搶知識。
成大器者,聰明是一方面,勤奮更重要。
功成名就的李嘉誠在面對記者採訪時仍就說:「讀書是我最大的享受,我雖然年紀大了,但無論多疲憊,每晚我總會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
每當午夜醒來,書本不是擱在我胸前就是落在我身旁。
」李嘉誠從小就明白:在人生的路上,只有不斷磨礪心志,用知識武裝自己,才能實現理想。
李嘉誠讀書的另一特點是:能把所學知識靈活應用到他的商業管理中,並用得鬼斧神工。
例如在收購儀和洋行的九龍倉時,他抓住對方財政危機,不動聲色,暗中收購對方的債權,讓對手防不勝防,這是孫子兵法上的「暗度陳倉」之計。
當得知船王包玉剛也在收購九龍倉時,他分析敵友形式,果斷使用孫子兵法上「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之計,使自己在此戰役中盡賺5900萬元。
李嘉誠的資本運營之路,如今已經遍布世界各地。
這是因為他不僅深受中國歷史文化的灌輸,還能接受外國先進投資理念的影響。
如今的李嘉誠先生已到耋耄之年,依舊保持著多年的閱讀習慣。
無論他晚上幾點休息,總會讀半個多小時的書籍。
他從不間斷對新科技、新知識的閱讀,以保持了解社會的新訊息,新動向,保持和時代不脫節。
正因為這樣,他才成為華人首富的「常青樹」,當今商界的「超人」。
【汕頭食玩】本地吃喝玩樂新鮮資訊平台,微信號stshiwan,歡迎關注!
古今中外名人最牛的十二種讀書法
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往前沖!多讀書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大數學家華羅庚認為讀書類似化學的「蒸餾」,蒸餾過程就是提取某一物質精髓的過程。他曾說:「一本書在未讀之前,感到並不厚;在讀的過程中,如果對各...
讀了那麼多年書,你真的會讀書嗎?
伽利略說:「你不能教會一個人任何東西,你只能幫助他找到自己的做事方法」。同樣,對於讀書來說,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但有一些方法卻是基本的,通用的,放之四海皆準的。我認為,關於讀書,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