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之西晉經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西漢末今古文經學發生鬥爭,至東漢末,鄭玄混合今古文陶俑西晉時期,今文失去統治地位而告一結束。

魏晉時期,王肅(純古文)鄭玄兩學派發

生鬥爭,以新注行世(王弼注《周易》、何晏注《論語》、杜預注《左傳》),王肅學派失敗而告一結束。

西漢以來博士所傳今文章句之學,和漢儒賈(逵)馬(融)等人的古文經學,都在晉懷帝永嘉之亂中歸於消滅。

以前的兩次結束正為全部消滅作了必要的準備。

原始儒學(秦以前)變為兩漢經學(今文古文兩派),兩漢經學變為魏晉經學,至此,經學本身也就無可再變,只等唐人替它作《正義》,保存漢魏各學派的一些殘餘。

老子《道德經》本來也屬於唯物論方面,魏晉士人把它解釋為唯心論,結合莊子的詭辯論,創立玄學。

玄學盛行,經學衰退到次等位置上去了。

不過,玄學也不是宗教,而統治階級迫切需要的卻是宗教,玄學必然要繼經學而衰退。

在經學玄學相繼衰退中,佛教逐步興盛起來,自魏晉起至隋唐止,經學在思想領域的統治地位,逐漸被佛教奪去,玄學和道教也奪得一部分,經學僅能保持傳統的崇高名義。

古文經學只講訓詁名物,並無思想性,但唯物論傾向一般是存在著的。

曹操禁內學(讖緯),晉武帝禁星氣讖緯之學。

這種禁令多少受古文經學的影響,當然,主要的還是政治上原因。

兩漢今文經師,一般是抱殘守缺,穿鑿附會的陋儒。

古文經師比今文經師學問廣博得多,但仍不能解脫傳統的束縛。

最顯著的是《易》學,古文經師拘泥於象數卜筮,支離瑣碎,可厭之處不比今文《易》學少些。

王弼開始以玄理說《易》,推翻兩漢今古文《易》學,標誌著經學從兩漢家法師法的束縛下解脫出來,思想活動比較自由一些了。

魏晉經學以博採眾說,不守一家之法一師之說為特徵,就是思想比較自由一些的表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的今文經與古文經之爭是怎麼回事?

今古文經之爭是漢代始興的儒學內部的一場派系鬥爭。作為學術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學術流派之爭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耐人尋味的是,經今古文之爭卻是曠日持久,自漢代起一直波及到漢代末年。且其範圍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