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是扶不起的君主嗎,其實他才三國里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禪作為三國時期吸引一眾英雄豪傑死心塌地追隨的劉備之子,劉禪從小身邊環繞的都是當時紅極一時的圈內偶像,先不說他自家老爸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再說七進七出救他於水火的再生爸比驍勇善戰常勝將軍趙子龍,最後輔佐他在位11年為蜀漢殫精竭慮似神非神相父諸葛亮,個個都是家喻戶曉的風流人物,這樣令人艷羨的出身,小劉禪的成長卻不按照常理出牌,從古到今,劉禪的形象一卻是一句在平頭百姓中人盡皆知的扶不起的阿斗,這也通常被當做是對傻瓜、無能之人嘲諷日常用語。

雖然學過生物的我們都知道基因突變,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但是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我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劉禪才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縱觀劉禪四十多年的皇帝史,看起來幾乎是無所作為,或者說是清靜無為,不僅在政治上沒有什麼標新立異的建樹,在生活作風上也基本屬於乖孩子一類。

看了這些,可能有人會認為劉禪之所以清靜無為,是因為他沒有能力作為。

其實,劉禪是有作為的,他用將近四十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的判斷,將蜀漢政權延續了將近半個世紀,使西南一隅民族矛盾緩和,老百姓基本上安居樂業。

而且他做甩手掌柜,放手讓諸葛亮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君臣和睦相依相扶幾近三十年。

再者有人要拿「樂不思蜀」來說事。

當時情況是這樣的:劉禪被俘到洛陽後,司馬昭以魏元帝的名義封其為安樂公。

還把他的子孫和原蜀漢重臣五十多人封為侯。

一次,司馬昭在宴請諸大臣時問劉禪:「你在這裡怎麼樣?還思念蜀地嗎?」劉禪答:「我在這裡很快樂,不再思念蜀地了。

」這就是「樂不思蜀」成語的由來。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劉禪怎麼回答?難道你要他說:「還是當皇帝的爽!」那不是找死嗎?自己死不足惜,難道你還讓自己的子孫、五十多名原蜀漢重臣以及蜀地人民都跟著受牽連甚至去送死嗎?用現代人的話說,對於得不到的東西,敢於放棄,才是聰明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