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之才,功高蓋諸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東晉北海郡劇縣(今山東濰坊壽光東南)人,後移家魏郡。

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相對來說大多數人對於王猛可能會很陌生,認為這個人名聲並不響亮,但那是因為王猛所處的時代是個非常黑暗的時代,憑能力而言,王猛在古代中國全史中也是個最頂尖的人才。

王猛是東晉後期「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秦帝國的丞相,後人總喜歡將他和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相比較。

不問歷史條件,隨意將不同的時代的歷史人物進行對比,是非常荒謬的,但是王猛與諸葛亮兩人的人生軌跡,確實很多相似之處來供後人相比較。

其一,兩人都處於一個大分裂的時代,諸葛亮是漢末三國時代,王猛在東晉末年的五胡十六國時代;

其二,兩人都同樣隱居民間,以布衣身份被君主啟用,從而出將人相,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所不同的是,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而王猛卻是主動投靠當時潛力極大的苻堅。

這也許是後世部分知識分子認為王猛不如諸葛亮最大的原因吧。

其三,他們同樣受到主上的絕對信任,君臣親如一體;

其四,他們出山時所遇到的困難境地幾乎一樣。

諸葛亮輔佐的劉備集團時,劉備差不多就是只喪家之犬。

而王猛輔佐的苻堅乃其堂兄前秦皇帝苻生的俎上之肉。

諸葛亮趁亂借得荊州作為根據地,而王猛幫助苻堅發動政變奪得政權;

其五,他們同樣以一州之眾起家,一個荊州,一個秦州,然而相似的客觀條件卻出現了不同的結果。

葛亮輔佐劉備以荊州為根據地奪得巴蜀,而後荊州得而復失,從此只有巴蜀一小塊地方。

王猛輔佐苻堅據秦州而一統北方,後來又占據西南大部,王猛任丞相的前秦帝國的版圖相當於三國時期魏、蜀兩國之總和。

前秦帝國版圖的每一次擴大,王猛幾乎都參與了策劃,所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也。

不僅如此,許多戰役都由王猛親自挂帥,直接指揮。

如滅燕之役,王猛以小小前秦直搗當時的最大國家前燕,恰似螞蟻吞掉大象,其統帥才能、指揮方略,令世人震驚。

王猛輔佐苻堅後堪稱「常勝將軍」,幾乎無一打敗仗的記錄,就單憑這份戰績而言,王猛卻是要超過諸葛亮的。

不過這並不代表諸葛亮不如王猛,要知道諸葛亮碰到的對手可是晉國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爺爺司馬懿,而王猛的對手則相對要弱的多!

王猛得到苻堅信任之後,首先在前秦加強法制,使一個亂鬨鬨的氏族政權變成了法制社會;王猛將發展農業擺在國計民生的首位,鼓勵農耕,致使國庫充盈,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中保證了國庫不空,供應充足,即使在顆粒無收的大旱之年,前秦亦無匱糧之慮;王猛重視人才選拔,興教育,辦學校,用有真才實學的人才代替那些昏庸老朽之輩,使前秦吏治清明;王猛堅持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取攻勢、對南方的東晉政權取守勢的外交政策,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下發展壯大自己,堪稱利用矛盾的高手。

在王猛任前秦丞相時,中國基本已由列國並立變為前秦與東晉兩大國分江而治,北方邊陲雖有些許小國,但無不依附於前秦。

當時的東晉偏安於江南一隅,國力軍力大大弱於前秦。

如果苻堅聽從王猛遺言,不貿然進攻東晉,便不會有淝水之戰的慘敗,前秦帝國就不會迅速走向衰亡,相反則有統一中國的希望。

可惜王猛英年早逝,只活了50歲,否則歷史將會改寫。

後世有詩歌讚頌王猛曰:

出為名將入為相,武略文韜世無雙;

治亂堪與管仲比,征伐足令孔明羞;

十分天下收其九,五族胡漢融為一;

只因輔佐苻天王,正史詆毀不流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可以與諸葛亮相提並論的謀士能臣

王猛,字景略,人稱「賽諸葛」,王猛是東晉十六國時代的超級軍政天才,身兼策劃大師、治國高手和亂世名將三種角色,他的本領比之三國的諸葛亮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王猛的名氣遠沒有孔明先生那麼響亮,他畢竟是...

為什麼說王猛是苻堅大帝的諸葛亮?

五胡十六國時代的大人物太多,別人,可能不太好評價。王猛不一樣,他的名字就是對他這一生最好的評價——猛!用東北話說,王猛年輕的時候很「隔路」,跟別人很不一樣,心思重,謹慎,話不多,一天到晚都皺著眉...

說說「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化身,他學識淵博、才智過人,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且忠貞不二、死而後已,從而名垂青史。但有一人卻被譽為「功蓋諸葛第一人」,這個人是誰?他緣何獲得如此高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