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顯赫望族,名人不斷,延續千年之久,只因這6字真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任何民族性、國民性或文化心理結構的產生和發展,任何思想傳統的形成和延續,都有其現實的物質生活根源。

其中,氏族宗法血親傳統遺風的強骨力量和長期延續是中國古代思想傳統最值得注意的重要社會根基,甚至影響了中國社會及其意識形態所具有的特徵。

中國人最講家風、家傳、家譜、宗祠。

因為我們是農業文明,所以,我們民族的氏族社會組織結構發展得十分充分和牢固,血緣親屬紐帶極為穩固和強大。

雖然古代中國治亂循環、王朝更迭頻繁,但以血緣宗親紐帶、以小農生產為基礎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結構,卻很少變動。

所以,古代中國經常看到那種延續百年、千年的豪門世家。

而且古老的家族傳統、觀念習俗長期的保存和累計成為一種強固的家風,又進一步加強和鞏固了家族的凝聚力。

比如延續上千年的弘農楊氏、范陽盧氏和琅琊王氏。

其中琅琊王氏是中國的一大傳奇家族,號稱中國最顯赫的千年家族之一。

琅琊王氏是中國歷史上最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桓庾」之首,是魏晉南北朝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被稱為「中華第一望族」。

琅琊王氏開基於兩漢時期的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鼎盛於魏晉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

南朝以後走向衰弱。

《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

琅琊王氏起源於秦始皇嬴政其實的王翦、王賁父子,此二人是秦滅六國的關鍵人物。

秦朝統一天下以後,王翦、王賁、王離等王氏祖孫三代全部受封列侯。

王離長子王元的曾孫王吉,字子陽,官至博士諫大夫,王吉之子王駿為御史大夫,王吉之孫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

王吉祖孫三代皆以賢稱著於史。

到西晉永嘉之亂後,以王導為首的士族集團輔佐琅琊王司馬睿,建立東晉。

公元313年,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衣冠南渡,整個中原地區的北方名門望族和精英,以及政府機構、官員、甚至士族家中的傭人和雞鴨牛馬都被帶過了長江。

這次以門閥士族為主要力量的大遷徙共有90多萬人,琅琊王氏是其中最重要一支。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晉室,史稱東晉。

由於對司馬政權的大力支持和艱苦經營,琅琊王氏被司馬睿稱為「第一望族」,並欲與之平分天下,王氏勢力最大時候,朝中官員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真正的是「王與馬,共天下」。

即便是後來琅琊王氏漸漸衰落,但依然很牛。

比如王徽之,他在車騎將軍桓沖手下做事,從來都是放蕩不羈,一次甚至衝到桓沖的車上,說長官豈能獨占一車!桓沖無可奈何。

桓沖只好叫他好好工作,想儘快提拔他。

對此,王徽之不屑一顧,遠望西山,說我去呼吸新鮮空氣。

而王徽之之所以能在桓沖面前傲慢無禮,就是因為他出身比桓沖高貴,他出身於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是東晉最頂級士族,第一豪門望族,比桓氏門第更高。

還比如,在南朝劉宋的時候,有個人叫路瓊之,是當朝太后的侄孫,皇親國戚,官位也很高,不過出身很低,現在發達了,很想去拜會王僧達。

王僧達也是出身琅琊王氏,是王導的後人,是豪門望族。

一日,路瓊之穿「路易威登」,戴「百達翡麗」,開「奔馳」,來到王僧達的住處,來了之後一個人說了半天,王僧達一句話也沒說,等他說完後,王僧達說了句,「我家以前有個養馬是你什麼人」,這簡直是罵他,路瓊之當時不知道有多尷尬,等他走後,王僧達便吩咐下人說,「把他坐的那個椅子給我燒了」。

路太后知道自己的侄孫受「欺負」後便向當時的皇帝哭訴,皇帝說了句:「你他媽沒事去招惹王僧達幹嘛,你不知道他是琅琊王氏家族的嗎。

即便是皇親國戚,他們也不放在眼裡,即便是皇帝又如何。

這就是名門望族的子弟,這就是那種「高貴」的氣質,這就是講出身、重門第的魏晉時代。

其實,王家之所以能夠延續上千年之久,皆因為王氏家族的「言宜慢,心宜善」的核心家庭價值觀。

這六個字出自於琅琊王氏的王吉。

王吉能夠在險惡的官場上順利地渡過各種難關,十年間從一名知縣成為朝廷重臣、西漢名臣,就是依靠的這六個字。

後來,王吉就把這6個字定為王氏家規,讓這6個字造福王氏子孫後代。

結果這六字家規也創造出讓人難以置信的奇蹟!

朋友,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晉時期「王與馬共天下」是怎麼回事

「王與馬,共天下」是說東晉時期琅琊王氏家族與當時皇室力量勢均力效,甚至還有過之,當時百姓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琅琊王氏進入極盛時期。 司馬睿從東渡到登基,主要依賴了北方大族王導、王敦兄弟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