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後面還一句,其實是大家臆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三國

文/歷史滾輪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

意思就是,想要得到別人的注意或者是干出一番事業證明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於亂世之中建功立業,好聽點就是「受命於危難之中」

可能你不太愛聽,但事實上就是這樣

三國時期無疑就是一個很好的舞台

圖:三國

魏蜀吳三國勢力各不相讓,時而結盟,時而破碎,目的都是想要吞併其他兩家,一統天下

在這個大的格局下,人才的重要性尤為突出

今天,我單從蜀國前期的人才方面談起

說起蜀國的人才,你會發現人才儲備量真的超出你的想像

圖:諸葛亮

文的一方

《三國演義》35回中記載:水鏡曰:「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其實是沒有下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蜀漢難興」的

只能說是人們的想像

然而,這一段來自《襄陽記》:

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此間自有伏(臥)龍、鳳雛。

諸葛亮也這樣評價龐統:「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圖:龐統

後來,臥龍諸葛亮,鳳雛都為劉備所有,(儼然琅琊榜麒麟才子的既視感)為蜀國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之後,劉備又得到了法正(字孝直)和劉巴(字子初)

其實這兩位被《三國演義》嚴重打壓了,

歷史上的這兩位,一位堪比郭嘉,一位遠超孔明

圖:劉備與 法正(字孝直)

先說法正(字孝直),法正是典型的善奇謀,勸說劉璋投降,出計策斬殺夏侯淵,幫助劉備奪取漢中等等

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都這樣評價:法正謀略可堪比郭嘉

郭嘉是誰,他可是三國中公認的第一謀士,如果郭嘉再活的久一些(死的時候才37歲,令人扼腕痛惜),可能就沒有諸葛亮等人什麼事兒了

圖:劉巴 (字子初)

再來說劉巴(字子初)

諸葛亮評價:「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他是把硬骨頭,起初是看不上劉備的,認為劉備進入益州後,一定會後患無窮的,結果真是這樣

不過,劉巴在一番真心感動下,歸順劉備了

圖:劉巴

起源是劉備攻擊成都的時候,劉備命令軍隊:「誰敢危害到劉巴,我就誅他的三族」,劉巴因此感恩戴德,死命效忠

先是迅速的解決了劉備的財政問題,又與諸葛亮一起制定法律文件《蜀科》,劉備稱帝時期好多的文書基本都是劉巴起草的,是繼法正之後的尚書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武的一方面更不用多說

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所向披靡,怎麼看,蜀國都是一個強大的存在,可蜀國怎麼就敗了呢? 要知道

圖:五虎上將

對外,劉備劉皇叔,皇室宗親身份,天然有吸粉功能,一生的口號都是興復漢室,掃除奸賊

對內,有那麼多的文臣武將為之效力,四大謀士,諸葛亮,龐統,法正,劉巴,把握這蜀國的內政方針,或經濟,或財政,或法律,或祭祀等等

圖:諸葛亮

造化弄人,公元214年,鳳雛龐統去世,220年,法正去世,222年,劉巴去世

本來一個好好的四角椅子,如今卻獨腿難撐,任諸葛亮再智多奇謀,也只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感嘆一下:

再回到那句話「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其實一個國家的繁榮頹敗,又豈是一人之力可以實現的?

這就好比拔河的時候,一個人和一群人的博弈

圖:拔河比賽

這頭的你,即使你的拔河經驗再豐富,盡頭再足,也是無濟於事的

力量的懸殊是硬性條件,你能做到的是,要麼從對手的隊伍中拉過來一部分人,要麼有人真心實意的願意來幫你,你才能有可能成功

回頭看看現在的我們,又有多少人願意真心實意的愛我們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五大不世之才

一 郭嘉郭嘉是曹操手下的最聰明的謀士,他善於奇謀,而且從未失策。在郭嘉投靠曹操後,曹操的事業開始走向輝煌,征袁術,討呂布,滅袁術,定烏丸,可以說曹操在平定中原和北方的所有戰爭中都會有郭嘉的奇謀...

劉備得孔明、龐統,為啥沒成功,是這些原因

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謀士,他們往往有各自輔佐的主人,希望通過主人的重用,自己的智慧,取得非凡的成就。在三國眾多謀士,諸葛亮以及龐統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徐庶說過一句話,人人皆知,既「臥龍、鳳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