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太宗死後被做成「臘肉」 這是什麼情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遼代畫作里的皇室人物形象

《契丹人》講了一個處處反轉的故事,令人都不敢相信這是歷史了

帝羓,這個看似生僻的詞,用現代漢語可以翻譯成「皇帝木乃伊」——這個詞是專門為一位皇帝而發明,他就是遼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是個很有作為的人,占燕雲十六州,滅後晉,成為「中原皇帝」。

然而,這樣一位強人卻在死後被醃製臘肉般製成木乃伊。

歷史小說《契丹人》講述了耶律德光波瀾壯闊而又離奇的一生。

遼太宗死後被製成「帝羓」

帝羓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據《資治通鑑》記載,「契丹主至臨城,得疾;及欒城,病甚,苦熱,聚冰於胸腹手足,且啖之。

丙子,至殺胡林而卒。

國人剖其腹,實鹽數斗,載之北去,晉人謂之『帝羓』。

」簡單說,就是耶律德光歸國途中得病,到殺胡林駕崩。

他的手下將他的胸膛打開,用數斗鹽給他醃起來帶走。

後晉人稱這叫「帝羓」。

契丹皇族常以自己是太祖太宗的子孫自居,認為太祖耶律阿保機和太宗耶律德光都是可以彪炳日月的皇帝。

然而,這位太宗皇帝卻在死後被開膛破肚製作木乃伊,又是為什麼呢?

《契丹人》中介紹,公元924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駕崩了。

大臣們擁立耶律德光挑選的繼任者石重貴(石敬瑭養子)為後晉皇帝。

這時候,後晉馬步軍都指揮使景延廣上奏說,既然你的爹已經認耶律德光當爹,你這個孫子是跑不了了。

但是,你既然是皇上,卻給別人當臣子,這個我們就沒辦法接受了。

耶律德光滅後晉當「中原皇帝」

於是,石重貴在鷹派勢力的慫恿下,對耶律德光只稱孫,不稱臣。

耶律德光派使臣去責問石重貴。

又是景延廣站出來把遼國使臣懟了回去。

耶律德光很不高興,已經有意南伐。

之後第二年,北晉節度使楊光遠投靠遼做內應。

耶律德光許諾遼南京留守趙延壽,稱滅晉後擁立其稱帝,要趙延壽充先鋒攻打後晉。

從公元944年到947年,耶律德光擒石重貴,滅亡了後晉。

耶律德光終於身穿中原皇帝的絳紗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成為"中原天子"。

當皇帝無望但還算有自知之明的趙延壽上奏耶律德光要給遼軍配發糧餉。

但是,耶律德光卻說,遼國的軍隊不需要這個。

書中介紹,遼軍出征一直沿用「打草谷」制,「人馬不給糧草,日遣打草谷騎四出抄掠以供之」。

但這次,耶律德光真的沒想到自己太簡化了這個問題。

中原人紛紛造反致大病不起

後晉亡後,其節度使劉知遠稱帝,沿用後晉的國號,不少中原的武裝力量紛紛投靠劉知遠,殺掉耶律德光任命的官員,劫糧劫兵器。

原來,中原地區的官員百姓實在忍受不了遼國軍隊「打草谷」,才紛紛造反。

本要回歸塞外的耶律德光因此上火,大病不起。

與此同時,他將自己病重的消息傳書給自己的母后述律太后。

述律太后回復,「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耶律德光還是在欒城閉上了雙眼。

而從這裡回上京,至少需要兩三個月時間,顯然只能帶回一副骸骨。

為了滿足述律太后的願望,遼太宗的屬下想起可以利用醃肉的方式將皇帝製作成木乃伊帶回塞外。

於是,就有了史書上唯一的「帝羓」。

《契丹人》利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講述契丹族歷史,令讀者閱讀起來不會感覺枯燥。

也是市面上難得的介紹契丹歷史的通俗讀物。

但可惜的是,這部書只完成了第一部的出版。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 劉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個皇帝倒霉至極,死後被廚子製成木乃伊

五代十國期間,中原大地瀰漫著戰火的硝煙,各地諸侯紛紛起兵爭奪地盤,誰都沒有把目光看向北方,更沒有注意到那裡正有一個勢力在悄無聲息地興起。當這個勢力強大到沒有人能夠威脅它時,中原的割據勢力才注意到...

中國歷史僅此一例,貴為皇帝卻被做成木乃伊

提到木乃伊,一般人認為這是古埃及才有的稀罕物。所謂「木乃伊」,就是人工乾屍。古埃及人相信靈魂不死,為了讓死去的人在另一個世界活得好,便用鹽水、香料等將屍體浸泡,吸取屍體中的體液,放在密不透風的墓...

五代十國之後晉

雖然石敬瑭把幽雲等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但駐守這些地區的漢軍將領並不願意做契丹人的奴隸,起兵反抗。耶律德光路過雲州時,大同節度判官吳巒閉門不納,耶律德光大罵:「你們皇帝早把雲州給我了,你們為誰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