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如此大功,鄧艾也有點飄飄然 他得意地對別人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禪的大舅子張紹到了鄧艾軍中表示投降後,鄧艾當然興高采烈,他立刻回信稱讚劉禪的"識時務者為俊傑",平庸的劉禪終於也當了一次「俊傑」。

劉禪另派人命令姜維投降鍾會,自己則帶領文武百官出成都北門迎接這位魏國的征西將軍。

鄧艾到了成都後,明令自己的部隊遵守紀律,不得擅自拿取民間財物,同時安撫後主及蜀漢各級官吏。

他燒掉了劉禪自己準備的棺材,並暫時任命他為驃騎將軍。

姜維等人則投降了鍾會。

當年十二月,魏國朝廷下令特赦益州,並將在此後的五年間將租稅減半。

同時,鄧艾鍾會以滅蜀的功勞分別晉升為太尉和司徒,萬戶侯,不久後司馬昭本人也因此而進爵為晉王。

立下如此大功,鄧艾也有點飄飄然。

他得意地對別人說:"姜維也是個有能耐的對手,不過算他倒霉,偏偏遇到了我。

"對蜀漢的降將也口無遮攔:"你們幸虧遇到了我,要是遇到吳漢,現在就全完蛋了。

"吳漢是東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大將,作戰有勇有謀,但在攻破成都後違反劉秀的指示大肆屠戮。

對鄧艾的這些言語,大家不以為然一笑了之。

但鄧艾雖然得意,時不時地吹吹牛卻沒有胡來,他還是在積極考慮益州的將來。

他在給司馬昭的書信中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今蜀漢破滅,東吳震動。

如果趁勝進攻,這是秋風掃落葉之勢,然而士卒在大戰後都需要休整,因此應該按兵不動,先養精蓄銳。

如今的形勢,還是應該留隴右兵兩萬並徵用蜀兵兩萬,煮鹽務農同時修建戰船。

在這樣的壓力下,東吳恐怕一封書信就能讓他們歸服。

我們應當封劉禪為扶風郡王並安撫他的部下來引誘孫休,同時以公侯的高位來封賞其子女,那麼吳人一定望風而降。

"對這樣的建議,司馬昭不置可否但通過監軍衛瓘告訴鄧艾:"凡事需經請示後在執行,這麼大的問題不要擅自行動。

"鄧艾則堅持己見:"古人的道義,有利於國家的事情可以獨斷從權。

如今拖延這樣的事情,對國家沒有好處。

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我雖然不是聖人,但也不會因為個人的恩怨來損害國家的利益!"鄧太尉有點得意,鍾司徒完全忘形。

加上姜維投降帶來的蜀軍,鍾會這時手裡有了將近二十萬人馬,趾高氣揚暗中有了反叛的意思。

姜維明知他的意圖,卻故意勸他收手:"您自從淮南立下大功以來,算無遺策,如今已經是功高鎮主。

我看,不如學范蠡張良..."鍾會此時躊躇滿志:"不,我還有更遠大的志向。

"這樣的回答正中姜維的下懷:「既然如此,就不用我多說了。

」從此鍾會對姜維相當寵信,兩人開始密謀反叛魏晉。

鍾會最大的障礙,當然是鄧艾。

正好這個時候鄧艾獨斷專行,鍾會便添油加醋和衛瓘一同告發說他要謀反。

同時,他在劍閣要道設下埋伏,無論是鄧艾的使者還是司馬昭的手下都被他一個不漏地抓住,然後憑藉他父親鍾繇傳給他的書法功底,模仿筆跡把兩邊的書信改得顛三倒四(順便說一句,鍾會的書法在歷史上還是很有好評的)。

這樣一番挑撥終於收到了成效,司馬昭於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正月下令拘捕鄧艾。

他先明令鍾會進兵成都,然後暗中派賈充帶領人馬入斜谷,自己也帶著魏帝曹奐離開洛陽開赴長安。

鍾會的父親是魏國的第一位太傅鍾繇,鍾繇在75歲高齡時才生下鍾會。

鍾會為人聰明,又有這樣的家庭背景和鄧艾的大器晚成相比他是標準的少年得志。

自從平定淮南叛亂出謀劃策以來,他被大家稱為當世張良。

不過,大家稱讚他的才華時,對他的為人卻看得相當清楚。

司馬昭的夫人是王朗的孫女,她就對司馬昭說過鍾會見利忘義,過於寵信則必定會有後患。

司馬昭任命鍾會伐蜀時,西曹屬邵悌又在暗中勸司馬昭小心,不如另派人牽制鐘會,司馬昭對此也是一清二楚。

他告訴邵悌:"這個我怎麼會不知道!蜀漢如今師老民疲,討伐實際上易如反掌。

大家的反對意見,實際上是心裡有些怯懦的體現。

鍾會既然沒有這樣的怯懦,一定能攻破益州。

滅蜀後他即使有什麼想法,辦得到嗎?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蜀漢的兵馬那時能有什麼作為!我軍將士那時哪個不是歸心似箭?他膽敢胡來,不過自己找滅族之罪而已。

您不用擔心。

不過這件事還請您保密。

"就連鍾會的親哥哥鍾毓(蜀漢滅亡同一年去世)都曾經勸司馬昭提防鍾會,司馬昭哈哈大笑:「這樣的話,將來不管出什麼事我也只處理鍾會本人,不連累鍾氏一家。

」鍾會反叛身死後司馬昭果然實踐了這一諾言。

這時司馬昭要動身去長安,邵悌又來勸:"鍾會的人馬是鄧艾的五六倍,不用您擔心。

"司馬昭微微一笑:"您忘了以前說過的話了?雖然如此,這個意圖不能明言。

我要看鐘會確實謀反後再下手,那時名正言順。

我到長安之日,就是鍾會了斷之時。

"順便說一句,個人認為這件事並非簡單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鄧艾實際上是被陷害。

而鍾會的為人,攻克漢中後誣衊諸葛緒,進入益州後又陷害了鄧艾,此時的他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軍閥了。

這樣的狂犬,確實該烹!從另一個角度看,司馬昭滅劉禪為的就是統一,而不是因為和劉禪有什麼私人恩怨。

劉禪覆滅,如果再起來個鐘會,不是成了換湯不換藥的笑話了嗎?無論公私,司馬昭都不會容忍鍾會的反叛。

司馬昭不但看透了鍾會,而且欲擒故縱胸有成竹,手段之老到已經可以同司馬懿處理王凌時媲美。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被蒙在鼓裡鍾會哪裡知道他在司馬文王的眼睛裡已經成了跳樑小丑,還在為不可能實現的白日夢而忙碌奔波。

鍾會得到司馬昭的命令後,立刻先派衛瓘去成都抓鄧艾。

鍾會的意圖,是看到衛瓘兵少後先以此激反鄧艾,拿衛瓘的性命為自己動手正名,和後方司馬昭的想法有點類似。

唯一不同的是,鍾會看不透司馬昭,衛瓘卻洞察了鍾會。

他雖然無法公然抗拒鍾會的陷阱,便找個晚上暗中到成都,以檄文明告鄧艾的手下:"我奉晉公司馬昭的命令拘捕鄧艾,其餘一概不管。

你們只要不妨礙公事,沒事。

否則,小心三族!"就這樣,他一路暢通無阻,第二天天亮時把鄧艾從床上給揪了下來。

鄧艾手下有人想劫奪,衛瓘完全不帶武裝,一幅胸懷坦蕩的樣子去見這些人反過來叫苦:"我也是奉命行事。

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向晉公說明冤情。

"鄧艾手下輕信了這樣的保證,也就算了。

這樣,鄧艾終於被抓獲。

衛瓘抓獲鄧艾後不久,鍾會也到了成都。

他先派人把鄧艾送回京師,然後把鄧艾的人馬也收歸己有。

這下子蜀漢大地上他大權獨攬,再也沒有什麼顧慮了,於是決意謀反。

如果我派姜維為先鋒,帶領五萬人馬出斜谷,我自己親自統領人馬為後盾,那麼可以輕易攻克長安。

然後順黃河而下,孟津,洛陽,天下...他似乎已經看到了金鑾寶殿上自己面南背北的身影。

然而,就在他進成都的當天,司馬昭的一封書信把他的黃粱美夢打得粉碎:「我擔心鄧艾拒捕而您難以控制局勢,已經派賈充領兵入漢中,我自己也親率十萬大軍到了長安。

」鍾會大驚失色:"我的兵馬比鄧艾多六倍,抓他有什麼困難?如今來得這麼快這麼狠,肯定是發現了我的密謀!事不宜遲,必須立刻動手。

成功了就是劉邦,失敗了也是劉備!"第二天,鍾會立刻召集大家,號稱有郭太后(曹睿的皇后,去世不久)的遺詔命令他討伐司馬昭。

大家面面相覷,明知是假的又不敢反駁。

鍾會看到他們難以信任乾脆將他們軟禁在蜀漢宮中嚴加看管,然後派自己的心腹統領人馬。

無論劉邦還是劉備,哪個成大業不是因為得人心?而您鍾司徒就這麼效仿?衛瓘看到鍾會跋扈,也告了個病假不再出頭,鍾會愈發肆無忌憚。

姜維並不是真心為他賣命,他只不過是利用鍾會這個利令智昏的小人。

姜維一個勁攛掇鍾會殺光魏將,然後來個圖窮匕見殺鍾會並伺機復國。

鍾會或許是因為這麼幹太狠而猶豫不決,一時下不了手,先命令他所信任的丘建帶著一些親兵看管這些被關押的魏國將領。

然而,毛病就出在了這個心腹丘建的身上。

他本來是胡烈的部下,胡烈趁這個機會托這些看管他們的親兵告訴他的兒子胡淵(在外領兵)鍾會有殺害異己謀反的圖謀,甚至連親筆信都帶了出去。

一傳十十傳百,鍾會的陰謀頓時就傳遍了各處。

胡淵當然不能看著老爸倒霉,立刻動手,魏國的軍兵也因為不願當「偽軍」而一呼百應,跟著胡淵揭竿而起殺奔成都。

鍾會這時正忙著給姜維安排鎧甲武器,聽到外面的吵鬧以為是失火,沒太在意。

不久後得到報告,魏軍造了反!他這才慌了,姜維在一邊勸他迎戰,鍾會於是立刻派人堵住成都城門。

然而,漫山遍野的魏軍蜂擁而至,不久就從城牆上爬了過來,到處縱火亂箭齊發,鍾會完全控制不了局勢。

他所監禁的魏國將軍們也趁機殺出,和自己的部下相見。

這下子本來就人多勢眾的魏軍有了指揮,更加勢不可擋。

姜維帶著鍾會的死黨拚死抵抗,格鬥中殺掉幾個人後終於因為寡不敵眾而被亂刃分屍。

魏軍一擁而上,立刻把鍾會也連皮帶骨地剁碎。

立志要當劉邦劉備的鐘會最後只落了個連劉禪都不如的下場。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成都雖然投降了魏軍仍然難逃劫難,頓時一片狼藉,劉禪的太子姜維的親屬等等全都死在了亂軍之中。

鄧艾被抓鍾會被殺,這時候唯一能夠穩定局勢的就是監軍衛瓘,他花了好幾天才把成都控制住。

剛剛鬆了一口氣的他卻得到了一個驚訝的消息:鄧艾的部下趁機動身去解救鄧艾!他大吃一驚:當初是我領兵把鄧艾從床上揪了下來,如今他要是逃了...也罷,無毒不丈夫!他立刻要派人追擊。

鄧艾的部將田續因為作戰不利曾經被鄧艾訓斥過,這次自告奮勇,在綿竹以西將鄧艾父子擊殺。

鄧艾在洛陽的兒子也被斬首,他的妻子孫子被發配西涼,一代名將就這麼離開了人世。

司馬昭在晉升鄧艾為太尉的詔書中稱讚他為白起韓信周亞夫,大概已經預示了他的這個下場。

成都的兵荒馬亂總算告一段落,劉禪全家也踏上了去洛陽的路。

這個時候,他的身邊只有秘書令郤正等寥寥數人。

郤正在劉禪身邊做官三十多年,和黃皓等人是老相識了。

因為他潔身自好不去沾染那些烏煙瘴氣而不被黃皓看重,但因為與世無爭黃皓對他也不嫉妒憤恨。

雙方相安無事,因此僅僅是個俸祿為六百石的小官。

劉禪對這個人也不太熟悉,但這一路上郤正盡心盡力舉動得體,劉禪這才明白自己看走了眼,嘆息不已。

到了洛陽後,已經進爵為晉王的司馬昭封劉禪為安樂公(這個爵位猶如韋小寶的通吃伯,到合適的很),劉禪的子女手下也都一一安排了官職,一口氣封了五十多個侯。

妥善安置這些人後,司馬昭設宴招待劉禪。

酒席宴間,司馬昭派人演出蜀地的舞蹈,劉禪的故吏看著故鄉的歌舞,想起「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自然勾起了他們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全都黯然神傷,「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只有這位安樂公,嘻嘻哈哈不以為然。

司馬昭看他若無其事都有點奇怪:「您不思念故國嗎?」劉禪的回答震古爍今空前絕後家喻戶曉:「此間樂,不思蜀。

」郤正聽他的回答實在太丟人了,連忙告訴劉禪:「晉王再問,您一定要說先人的墳墓遠在巴蜀,日日思念心中悲傷。

」司馬昭後來偶然再次問起時,劉禪果然以郤正的話回答,並作出一副悲傷的樣子。

司馬昭聽了後覺得不太對勁:「這話怎麼象郤正的口氣?」劉禪大吃一驚,老老實實地交待:「對對對,是他教我的。

」旁邊的人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連司馬昭本人都忍俊不禁。

宴會上頓時是歡聲笑語一片。

三國中蜀漢的歷史,就在這樣的笑聲中徹底降下了帷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

劉禪為什麼輕易地投降曹魏,逃亡不行嗎?

用堅毅不撥的精神,去忍受降臨在別人身上的災難,那是最容易不過的事。——毛姆在讀三國後期劉禪投降魏國大將鄧艾時,看到很多人慷慨激昂地發表著大義凜然的觀點,要求劉禪堅持抵抗,不能投降。要按古代天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