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 曾國藩的十二條讀書規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清末名臣里,要論讀書,曾國藩算是頗有建樹的一位。

然而曾國藩自小卻不是一個理論上的「學霸」,他的讀書建樹,多半源自一套「苦讀」經。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國藩給自己訂下了每天讀書的十二條規矩,它們是:

一、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後不沾戀;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五、讀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六、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八、保身:節勞,節慾,節飲食;

九、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十、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十一、作字:飯後寫字半時;

十二、夜不出門。

十二條規矩中,有半數之多並非讀書之法,實質是要求自己勤讀、認真讀、堅持讀的原則,「苦心」可見一斑。

規矩即為法度,立定就需循之而行。

世上不缺給自己立規矩的人,缺乏的是立規矩後堅持到底的精神。

曾國藩不是聖人,「苦讀」規矩也難免有違反的時候。

這就不得不提曾國藩「苦讀」經的第二個大原則——「苦」於自省。

眾所周知,曾國藩是位「日記達人」,平生日記起自道光十九年(1839),終於同治十一年(1872)逝世前夕,前後跨度達30餘年,湯湯200萬字,囊括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後人視為一部晚清社會生活小百科。

對曾國藩自己而言,他的日記卻還有一項極重要的功用——自察自省。

例如,他記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兩天,京城颳起大風,自己卻仍然「無事出門」,違背「夜不出門」的規矩,於是在日記里以「如此大風,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之語深表自責。

世上諸多法度,均可變通,亦需變通。

然而,過分變通則近於無法。

對個人修身立節而言,善於自我寬恕,過分圓融隨性,則容易失於「不見精神」,這是曾國藩的「自苦」給我們的一些啟發。

《圍爐夜話》中有句,「成大事功,全仗著秤心斗膽」,說人要有所成就,需得心志像秤錘般堅硬,膽量像斗一般大,就是這個道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曾國藩讀書的12條規矩,有人做得到嗎?

曾國藩,清代名臣,他是一個治學嚴謹、博覽群書的理論家和古文學家。曾國藩是湖南湘鄉縣(今雙峰縣)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於一個窮山僻谷的耕讀人家。他一生勤奮好學,以「勤」、「恆」兩字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