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和思想史中的百家爭鳴,你得知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百家爭鳴在中國哲學史和思想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無與倫比,它之所以如此重要和有名,就在於它文化和思想上的多元性,以及開放包容性,使得中國哲學的土壤環境一下子變得異常肥沃。
由於百家爭鳴的出現,中國的哲學和文化才取得了後世長遠的進步和空前的繁榮,開放出了後世很多朝代都難以企及的哲學碩果。
那麼,作為今人,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段時期呢?該如何看點百家爭鳴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動因呢?一起跟隨哲學詩畫進入。
1,盛況出現
春秋戰國時,為了求得霸主地位,各諸侯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出現了變革,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各思想家開始湧現,並為各自的思想學說奔走呼告,著書立說,大肆宣揚各自的想法和主張。
這是盛況出現的最直接社會背景。
另外,這個時期的「養士」之風盛行,就是當權者或諸侯國國君開始重視知識分子,想藉助他們的政治和哲學才華,治理國家,以期達到一統天下的目的。
更主要的是,他們對「士」都很寬容,允許他們進行各自的學術交流和自由探討。
比如齊國國君就對各派的學者寬容待之,兼而禮之,不僅不打壓、排擠知識分子,不對那些有才華有抱負的仕子抱有成見和懷疑,而是特別開明的允許他們自由講學,議論點評朝政,必要時汲取有益的意見。
以上這些因素促成了新思想的出現,一股變革的力量迅速在中華大地涌動,當時的眾多思想家開始衝破舊傳統的束縛,培養起了一種敢於探索和舒展自我新思想新主張的精神,在這種情況下,諸子百家的盛況開始醞釀並出現。
2,百家之爭
百家爭鳴出現後,各學派很自然的出現了學說的論爭,因為他們每個學派的核心主張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是對立的。
代表性的爭論有:儒、墨之爭,儒、法之爭,儒、道之爭。
《呂氏春秋》記載「老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尹貴清,列子貴虛,孫臏貴勢」,這都集中體現了各家學派的特點。
對於自己的思想主張,他們往往是各執一端,似乎都帶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和片面性。
對此,荀子曾批評當時的各家都是自以為是。
3,意識形態之爭
春秋末期,儒、墨兩家的爭論達到了頂峰,其學說日益對立。
有記載說:「當時的儒墨兩家,千日不相見,老死不往來。
」可見孔子和墨翟的對立程度之深。
後來隨著思想的繼續推進,出現了儒、墨、楊(楊朱)三家鼎立之勢,再後來,就出現了莊子學說的極度繁盛,因為莊子把老子的「不多立文字」的規矩給破了,他非常巧妙和博學的把老子的道家學說發展壯大了起來。
而此時,法家的意識形態一直是致力於政治、軍事上的變革為主,只要表現為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到的「勢」。
4,相互影響和融合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否定之後是肯定。
對立的最後是統一。
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各家學派的思想雖然對立、矛盾,但是也有相互影響和融合的地方。
有幾個派別都採取了「取百家之長補自己之短」的策略,其中道、法的融合尤為明顯。
《管子·任法》中說:「百姓輯睦,聽令道法,以從其事。
」
還有儒、法的相互影響,因為很多史料顯示,法家在強調「法」的同時,兼用了儒家的「禮」和「義」。
《管子·牧民》中有「禮、義、廉、恥」為國之四維之說,主張孝悌之道,這明顯是受到了儒家的影響。
而孟子的《孟子·盡心上》中也提到,治理社會要依法辦事,體現了孟子的法治思想。
法家的荀子更是把儒家的「禮」直接併入了「法」中,他的學說常常以「禮」「法」並行見稱。
他說:「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
儒、道之間的相互影響——
史料表明,儒家的孟子受到過黃老之學的影響,其提倡的「浩然之氣」的思想來源很明顯是道家,還有「養心莫善於寡慾」,都源於道家的「清心寡欲」。
對比後來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家,前者的「禮」「樂」「詩」與後者的「主靜、致虛」一直是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
史學家班固認為,諸子百家猶如水火,雖相滅亦相生,相反又相成。
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是互為借鑑,互相補充。
比如道是老子提出的抽象概念,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這種客觀的唯心主義強調了抽象思維的作用。
而墨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經驗的重要,認為感性認識才是最重要的。
而荀子又汲取了老子和墨子的思想精華,建立了一套以物質和法理為核心的樸素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老子主張天道無為,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儒家的思想正好糾正了這點,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
5,荀子的銜接作用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
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之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
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荀子雖是儒家的思想家,但卻是儒、道、法合流的最關鍵人物,同時也是總結諸子百家的第一人。
在《天論》中,他把眾多學派的天道觀、認識論、邏輯學、法理學等思想融合到了一起,使得諸子百家的思想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
他的兼容並包的求學態度值得我們今人好好學習和借鑑。
結語——
秦統一六國後,百家爭鳴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央的絕對集權和思想的大一統。
但百家爭鳴卻為古代的哲學學術和文化創新創造了眾多思想財富,提供了一個人文環境培育和思想自由交流的典範,這是後來很多朝代都無法做到也不可能做到的。
中國的哲學源頭和思想集聚正是在那個時期才得以完成的。
中國歷史上十大名師!最厲害的在現代竟然被批臭了
中國古代史值得談論的話題實在太多了。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的是培養一個人比種植一棵樹還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在浩瀚的中國歷史上,有一批著名的教育家,他們提出的關於教育的思想對後世影響...
中國歷史里程碑——百家爭鳴
沒有當時的百家爭鳴,中國後來的思想文化也不會五彩繽紛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