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裡面被忽略的4個字,才是直接導致蜀漢覆滅的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隆中對展示了諸葛亮極其獨特的戰略眼光,也為蜀漢集團制定了基本戰略方針。

可是其中的四個字卻被所有人忽略掉了,這也包括諸葛亮自己。

正是因為忽略了這四個字,蜀漢集團未能完成興漢室、成霸業的戰略目標。

隆中對的核心思想是結好孫權,北伐曹操。

具體主要內容實施步驟就是讓劉備先占荊州,後攻益州,再以荊州益州之地發展自我。

等「天下有變」,便派一員上將帶著荊州的兵北攻宛洛,劉備自己帶著益州的兵出秦川。

東西策應,兩面出擊,最後拿下洛陽,打敗曹操。

蜀漢集團前期也是以這個既定方針行動的,占荊州,攻益州都很快取得了成功。

而按照隆中對,這時候應該「外結孫權,內修政理」,等待「天下有變」了。

可是不知道劉備和諸葛亮是不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竟然忘掉了「天下有變」四個字,指使關羽直接發動了襄樊之戰,結果一戰下來丟了荊州,死了關羽,三足鼎立的大好局面被打破了,使蜀漢集團處於非常不利的形勢之下。

「天下有變」四個字很好理解,也就是等待有利於自己的時機到來,可在建安二十四年,這個時機並不成熟。

當年五月,劉備剛進行了漢中戰役,這一戰打了整整兩年。

劉備的實力受到了巨大消耗,最後已經到了「男當為戰、女當為運」的地步,也就是人力物力已經消耗殆盡了。

又加上曹操撤退時遷走了大部分漢中的人口,使得劉備「得其地而不得其民」,兵員短時間內無法得到補充。

在這樣的情況下,五個月後關羽又發動了襄樊之戰,劉備那時還沒有再戰之力,即使東吳不乘機偷襲,關羽也是孤軍深入,最後的結果也好不到那裡去。

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劉備和諸葛亮竟然沒有阻止關羽的行動,違背了發展自我再行北伐的既定方略,忽略了「天下有變」的戰機等待,一戰毀了蜀漢集團的半壁基業,真是有些可惜。

三國鼎立的戰略態勢決定,任何兩個先開戰的都會被另外一個作壁上觀的吃掉,這是必然的。

因為從實力上來說,雖然曹操第一,孫權第二,劉備只能墊底。

但是三家實力差距並不是多大,當兩方開戰互相消耗以後,第三家即可坐收漁利,一統天下了。

孫權偷襲荊州的行動在戰術上可以說是成功的,但是在戰略上絕對是失敗的。

要是孫權自守江東,坐看劉備和曹操拼個兩敗俱傷,再揮兵殺出,以生力軍來收拾殘局,恐怕三分也就不會歸晉了。

可惜孫權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只顧眼前小利,只圖報復關羽的傲慢侮辱,結果也為自己挖下了墳墓。

劉備死後,諸葛亮繼續忽略「天下有變」再行出戰的方針,在魏強蜀弱的情況下執意兩次北伐,最後寸土未得,虛耗了人力物力,直至拖垮了整個蜀漢集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之死:幕後黑手諸葛亮,借刀殺人之計

《三國演義》上說劉備在聽說關羽戰死的消息後,「大叫一聲,昏厥於地」,那完全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史料中,並沒有關羽死後,劉備哭關羽的記載。相反,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後,「先主為...

關羽之死:幕後黑手諸葛亮,借刀殺人之計

《三國演義》上說劉備在聽說關羽戰死的消息後,「大叫一聲,昏厥於地」,那完全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史料中,並沒有關羽死後,劉備哭關羽的記載。相反,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後,「先主為...

關羽之死:關羽究竟中了哪個人的借刀殺人計?

劉備與關羽生死之交的關係雖然從來沒有人去懷疑,但那只是文學作品給大家留下的印象,事實並非如此。另外,關羽死後,照理說他是為國捐軀,英勇犧牲,劉備應該對他追封,給他諡號,但是劉備沒有對關羽追封,...

關羽之死:關羽究竟中了哪個人的借刀殺人計?

劉備與關羽生死之交的關係雖然從來沒有人去懷疑,但那只是文學作品給大家留下的印象,事實並非如此。另外,關羽死後,照理說他是為國捐軀,英勇犧牲,劉備應該對他追封,給他諡號,但是劉備沒有對關羽追封,...

千古懸案:諸葛亮有沒有借刀殺關羽?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