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 唐莊宗李存勖
文章推薦指數: 81 %
建立後唐的唐莊宗李存勖,小名亞子、亞次,藝名李天下,西突厥別部沙陀部人。
祖父朱邪赤心,以破龐勛功,被唐鰓宗賜名為李國昌。
父親李克用,以破黃巢功,被封晉王,占有以太原為中心的河東地區。
出生於軍人世家、唐末來到人間的李存勖自幼就跟著父親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李克用破滅邢州割據者孟方立,凱旋迴至上黨(今山西長治),於三垂崗飲酒作樂,伶人旁奏《百年歌》,奏到衰老之段,聲音悲槍,滿座淒涼。
他突然持須慷溉大笑,指著身邊年僅五歲的李存勖說:「我老了,此是奇兒,二十年後,將代我戰於此地!」
歲月流逝,李存勖長大了,騎馬、射箭、讀《春秋》、聽音樂、賞歌舞、觀徘戲,他精武懂文,風流調悅。
李存勖比他雄才大略的父親更有見識。
幽州割據者劉仁恭吃不住汁軍的進攻,向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恨劉仁恭反覆無常,準備拒絕。
李存勖進言勸說:「今天下之勢,歸朱溫者十之七八,雖強大如魏、博、鎮、定,莫不歸附。
自黃河以北,能和朱溫抗衡的,惟有我與幽、滄,今幽、滄被朱溫所困,我如不與其合力相拒,對我不利。
圖天下者不能計小怨,現彼有難,我解救其難,必感恩歸順於我。
此是我復振之機,切不可失。
」
李克用採納了兒子的話,出兵救幽,阻止了朱溫的蠶食。
父親病故,李存勖接位做了晉王。
這個位不好接,面對的是內外棘手的局面:在內部,他雖在叔父李克寧的支持下登上了位,然很多元老看不起他,他們團聚在李克寧的周圍,慫恿李克寧取而代之;在外部,潞州被梁軍造夾寨圍了許久,旦夕有失陷的危險。
疾風知勁草,被內憂外患包圍的李存勖,表現出不同凡響的氣概。
對叔父的威脅,他採取了後發制人的手段,讓李克寧死得無話可說。
對潞州之圍,趁著彌天大霧,揮兵分幾路直撲夾寨,打得梁軍措手不及,遺屍遍野,解了潞州之圍。
梁太祖聽到鐵桶般的夾寨被破,驚得膛目結舌,半晌才吐出一句話:「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克用雖死猶生。
我家諸子乃豚大而已。
」
棋逢敵手,李存勖接過父親的衣缽,和梁太祖在大地這塊棋盤上繼續對奕著。
經過近三年的拉鋸戰,雙方又爆發了柏鄉大戰。
這一戰,李存勖再創奇蹟,大敗梁軍,飲馬黃河,改變了彼此的勢力對比。
與此同時,李存勖在太原全而進行內政整頓,命令地方官舉賢才,罷貪官,寬租賦,撫孤窮,伸冤枉,禁盜賊。
這一系列安民利民措施的實行,使他贏得了民心,實現了境內大治,鞏固了根據地。
此外,他強化軍隊素質,制定嚴格的軍紀,使他庵下的軍隊成為對民無擾、對敵奮勇作戰的軍隊。
經過柏鄉之戰,晉軍由被動轉為主動,在幾條戰線上發起對梁的攻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正在此時,幽州割據者劉守光對晉軍產生了威脅。
為消除後顧之憂,李存勖決定暫緩對梁的攻勢,騰出主力,先解決劉守光。
在大將周德威出色的指揮下,晉軍步步緊逼,順利地金]清了外圍城池和據點,最後將劉守光包圍在幽州城內、,李存勖親臨城下,一舉拿下了幽州。
乾化五年(公元915年)初,梁的魏博鎮主帥楊師厚卒,早想解決魏博鎮尾大不掉的梁末帝,趁機實行分而治之,結果導致兵變。
亂兵向晉求助,李存勖率軍前來,平定亂兵,占領獷魏博鎮。
魏博歸晉,梁失去了河北屏障,李存勖馬鞭遙指河南。
儘管李存勖馬鞭遙指河南,但黃河以北仍是諸侯林立,契丹橫行。
由此,他不得不與諸侯戰,與契丹戰,直戰到他控制了大局。
龍德三年(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博加冕稱帝,建國號為大唐(為有別於唐,史稱後唐〕,改元同光,定都洛陽。
以唐為國號,李存勖聰明得很:一則以示他不忘唐昭宗的教海,標榜忠孝,收攏人心;二則續接唐統,表示處於正統,以此號召天下。
同年十月,他揮師攻克開封,消滅了梁政權。
唐莊宗坐了開封,他的日子比朱氏好過,外面沒有強大的敵人壓迫他。
在這相對好過的日子裡,他鬆懈了,有點得意忘形,以為自己的江山是鐵打的,開始釋放壓抑已久的慾望,順著自己的意做風流天子。
他大召宦官,召到千把人,任為心腹,為他的生活和事務服務;他交接伶人,讓他們出人宮廷,凌駕於百官之上;他重用斂臣,搜刮百姓;他放縱武將,施暴於地方;他大修宮室,廣采美女;縱馬於農田,打獵取樂;他充實內庫,不顧軍隊糧晌無著,使得軍士賣兒鬻女度日。
弄到這個地步,唐莊宗還自以為穩坐泰山。
他受宦官、伶人挑唆,無端懷疑功臣、大將,任意加以殺戮。
他依靠大臣郭崇韜平定前蜀,卻聽任劉皇后及兒子李繼岌將這個大功臣給謀殺了。
在郭崇韜以及另一個功臣朱友謙被誅後,朝中的將臣陷人了人人自危的境地,尤其是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整日如坐針氈。
在如此形勢下,對朝廷極度不滿的魏州兵士推趙在禮為頭,發動了兵變。
久受唐莊宗猜忌的李嗣源,力爭到領兵平叛的任命,可他到了魏州,卻和叛兵合流,掉頭打進開封,再逼向洛陽,唐莊宗被亂兵所殺;
唐莊宗憑著高度的軍事素養、百折不撓的精神、奮勇作戰的氣概,繼承父親的遺志,通過無數次艱苦的戰爭,終於消滅了他們的世仇—後梁政權。
然而,他只善於打天下,而不善於治天下。
在滅梁後忘乎所以,沒能吸取腐敗的梁政權滅亡的教訓,相反卻變本加厲,重用宦官、伶人、斂臣,以滿足自己的享受,把後唐搞得比後梁更腐敗。
再者,他沒處理好與功臣的關係,最終激起兵變,招致了殺身亡家的大禍。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得了洛陽的李嗣源走上帝位(唐明宗),改元天成。
李嗣源,沙陀部人,本名邀估烈,無姓氏,被李克用收為養子後,改名李嗣源。
父親為李國昌部將。
父親死後,年僅十三歲的李嗣源因善騎射。
被李國昌看中,當了貼身侍衛。
沒過多久,又被李克用收到帳下。
年輕的李嗣源雄壯、果斷、厚道、深沉、恭謹,武藝高強,受到李克用的刮目相看,收作了養子。
李克用有養子多人,李嗣源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個。
養父在汁州遭到朱溫襲殺,他不顧自身危險,幫著養父翻牆逃脫。
行軍打仗,他身先士卒,把捷報一一傳向大本營。
他所帶的五百精騎所向披靡,人稱「橫衝部」。
作為「橫衝部」的首領,人稱李嗣源為「李橫衝」。
針對將軍們爭相自我誇耀的場面,「李橫衝」曾說:「此輩以口擊賊,我以手擊賊。
」
大將軍李嗣昭和汁將葛從周激戰,兵敗退人青山口,敵扼制山路,步兵潰不成軍。
正在這當口,李嗣源率部趕到了,他解鞍居高列陣,雙手左右比劃,作調動部隊狀,把敵軍弄得莫名其妙,然後飛身上馬,直衝敵陣,逼得敵軍退去,挽回了敗勢。
這一仗,他身中四箭,血流至股,李克用親自為他解衣敷藥,撫著他的背說:「我兒真是神人,若非我兒,險些為葛從周所笑。
」
青山一戰,李嗣源名聞天下。
在李克用手下,李嗣源是戰績輝煌;在李存勖上台後,他依然是累建功勳。
柏鄉之戰,他笑傲盛裝而來的梁軍.立擒敵二將;征伐劉守光,他運兵神速,連下數州;與梁軍相拒於黃河,他巧計迂迴,襲破鄰州;梁軍全力進逼,他與主力遙相呼應,俘虜了敵主帥王彥章。
在與梁軍相持的最後日子裡,敵大軍在段凝的主持下雲集黃河,李存勖慌了,慌得沒了主見。
許多將領認為不如避開敵鋒,東進青、齊地區,李嗣源不同意這常規之見,建議直搗梁政治心臟—開封,使敵大軍群龍無首而瓦解,他說:「王彥章之敗,段凝尚不知曉,就是知道,為調整軍事方案,須得三日。
待其了解我攻擊方向,再發救兵,數萬人過河,舟船也非一日能備。
此去開封,沒有幾百里,且前無險阻,列著方陣前往,也不費多時。
開封一破,段凝還能有何作為?」
李嗣源說得在理,加上郭崇韜的意思,李存勖揮軍指向開封。
自動請纓,李嗣源被命為先鋒,帶著千騎,先行撲向開封封丘門,他軍事和政治攻勢雙管齊下,迫使敵門將開門出降。
後到的李存勖見狀大喜,手攬著李嗣源,以頭相觸,說:「天下當與你共之!」
論功行賞,李嗣源受賜鐵券,被拜為中書令,任番漢內外馬步軍總管。
李嗣源和功臣們輔助李存勖打天下,可這個君主得了「天下」後,卻對功臣們不安起來,逐漸想著法子開始拔刺,在拔去郭崇韜、朱友謙這兩根大刺後,把注意點放到了李嗣源的身上。
魏博鎮一一此時稱為鄴都一一發生大兵變,大臣們紛紛推薦李嗣源領兵前去平亂,李存勖心存疑忌,沒答應,然實在派不出比他更適合的人選,最後不得不讓他掛了帥。
兵臨鄴都城下,尚未攻城,本軍先發生了譁變,將士們「逼著」李嗣源反。
李嗣源拗不過他們,被他們擁著進入城內,會合魏博兵,亮出了反旗。
經過一陣折騰、挫折,具有高度組織能力的李嗣源,終於把多股部隊凝聚在自己的帳下,氣壯山河地一路南下,打進了開封。
李存勖在首都死於亂兵之中,李嗣源被百官們迎進了洛陽。
他沒有貿然登位,策略地先以「監國」身份控制政局,以觀察天下大勢,在時機成熟後,才接受了群臣們的再三「請求」。
為表示他不是篡位,不是大逆不道,而是本朝的孝子忠臣,他駁斥了改國號的論調,繼續沿用大唐國號。
他說:「武皇(李克用)的基業就是我的基業,先帝(李存勖)的天下就是我的天下!
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李嗣源在李存勖的靈前戴上了皇冠。
親眼目睹李存勖是怎樣失去了天下,年歲已高的唐明宗改弦更張,身體力行,實行了一套利國惠民的開明政策:他不好聲色,拒受美人,將李存勖留下的千餘官女放出宮外;他廢除內庫,把貢品全部歸人國庫;他驅逐伶人,清肅宮廷風氣;他大誅宦官,杜絕再次熾起的宦禍;他窮治貪官,救民於水火之中;他獎勵清官,以改善宮民關係;他不興土木,以減輕黎民負擔;他輕搖薄賦,與民休息。
唐明宗清楚,惟有民眾,才是他真正的基業。
他始終以民為本,把民眾放在最要緊的地位,盡著心為民眾考慮。
聽到宰相說谷帛價賤,民間少疾苦,他高興地說:「我有何德何能,當與你們作好事,以報上天!」
行伍出身的唐明宗,是五代中一個較為難得的君主,雖然目不識書,卻熟諳民風世情,加上接受了前朝的教訓,實施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
他減輕稅收,清除宦官,誅殺斂臣,整頓法制,使民眾得到了一定的休息,使社會生產有了一定的恢復。
唐明宗行之有方,行之有道,在他的治下,出現了小康的局面。
他懂得,除民眾之外,官員也是他所不可缺的力量。
因此,他上台之初,就做了兩件轟動朝野的事:將臭名昭著的大斂臣孔謙推上斷頭台,爭取民眾的擁護;為郭崇韜、朱友謙平反昭雪,以獲得官員的支持。
唐明宗有道有為,稱得上是個明君,一個在亂世中難得的明君。
這個明君有自知自明,知道自己儘管盡了努力,但根本無力結束亂世,他夜裡焚香,對天長祝道:「我本番人,豈足以治天下。
世亂己久,願上天早生聖人!」
說唐明宗是明君,只是相對其他五代君主而言,他也有過失:起初重用樞密使安重誨,讓他全權掌握政務,等到他鬧出亂子,鬧得影響了自己的地位,又輕率地將他殺了;立嗣問題一直未能妥善解決,結果,次子李從榮趁他病危之際,發動兵變,準備以武力取得皇位,雖然這次兵變最後遭到了鎮壓,但成為了後來皇室成員爭位的肇因。
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兼并兩川,成割據狀,他征剿無力,一籌莫展。
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唐明宗病逝於宮中。
在唐明宗病危之際,其長子李從榮誤認為父皇已亡,帶兵人宮,被視為行逆,兵敗而死。
李嗣源的繼承人,是他的第五子李從厚。
這個年僅二於歲的皇帝(唐憨帝),於應順元年(公元933年)即位,然只有四個月,就被李嗣源的養子李從坷給顛覆了。
李從坷取得皇位(唐末帝),改元清泰元年(公元934年)。
沒出多久,李從坷和李嗣源的女婿河東節度使石敬塘,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唐末帝忌石敬塘尾大不掉,想方設法要奪去他的權力,削去他的勢力。
石敬塘全力抵制,抵制的結果是朝廷大軍兵臨太原城下。
為打破重圍,為反仆為主,進而做皇帝,石敬塘在桑維翰、劉知遠等人不同程度的支持下,以割讓燕、雲十六州,年貢帛三十萬匹,認契丹主耶律德光作父為條件,引契丹兵人援。
在契丹軍隊的馳救下,他粉碎了圍攻,並把兵鋒指向了洛陽。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唐末帝自焚而死,後唐滅亡。
奉三箭開國復唐:打得了天下卻守不住大業的馬上天子,為天下笑!
五代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篡唐稱帝後,原唐河東鎮李克用、西川鎮王建、淮南鎮楊渥、鳳翔李茂貞等北方強鎮均不承認梁朝,仍用唐天復、天祐之號。由於在唐末以來梁太祖朱溫便與晉王李克用有舊怨,所以自建國起,梁與...
曾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開國皇帝,奈何死後卻僅有一樂器陪葬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這句出自歐陽修老先生寫的《伶官傳序》的話,描寫的就是這位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被歷代的史學家稱之為「五代諸...
唐莊宗一世英名,卻因為愛戲毀了國,喪了命。
朱溫建立梁朝的時候,在北方還有兩個較大的割據勢力。一個是幽州的劉仁恭,一個是河東的晉王李克用。這時候,北方的契丹族開始強大起來,它的首領耶律阿保機(耶律是姓)統一了契丹的各部,建立政權。公元9...
此人是軍事上的奇才政治上卻是白痴,隨意用人最後導致滅國
後唐莊宗李存勖,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於晉陽,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即晉王位後,積極整軍備戰,處處以李克用的「三個遺願」重要思想為指導,慢慢訓練出了一支精銳的沙陀...
大豐收皇帝高興,宰相卻說:我在險路騎馬沒事,一到平地就挨摔!
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混戰,中原大地一片塗炭,皇帝像走馬燈一樣輪換,在我們的印象里,這一時期的皇帝好像沒幾個賢明君主,有的殘暴、有的荒淫,有的反覆無常。但是,這其中也有幾個比較英明的人物,後唐明宗李...
天下豐收皇帝大喜:農民富足了!宰相:豐不豐收,農民一樣苦!
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混戰,中原大地一片塗炭,皇帝像走馬燈一樣輪換,在我們的印象里,這一時期的皇帝好像沒幾個賢明君主,有的殘暴、有的荒淫,有的反覆無常。但是,這其中也有幾個比較英明的人物,後唐明宗李...
唐明宗:再說一次!我和唐明皇是兩個人OK?
唐明皇李隆基,是大家最熟悉的皇帝之一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是大家茶餘飯後最喜歡談論的話題之一。不過,歷史上還有一個皇帝,和李隆基的稱號只差一個字,那就是唐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