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如何對賢人志士情有獨鐘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求賢
曹操是一位具有出色才華和鮮明個性的梟雄人物,集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於一身,其雄才大略、風度氣襟、治國之道、用兵之神無不給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
曹操為實現統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一開始就實施其長期的人才發展戰略,在起兵創業階段,他有這樣的觀點:「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這裡的「智」
是指謀臣泛指謀略、智慧,「力」是指武將,泛指軍事力量。
可見,初露頭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為自己剪滅群雄的保證,而且對人力資源的認識也非常人所能比擬的。
他愛才情深,常常產生對人才的深深惜憐,他的數哭郭嘉、典韋,令捧讀者不禁潸然垂淚,感動不已。
為了爭奪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無數,更贈赤兔寶馬,封官漢壽亭侯,真可謂費盡心機。
曹操跣足表現了什麼
曹操跣足指的是曹操在許攸深夜來投奔之時,來不及穿鞋便激動的相迎而出,顯示曹操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作風。
曹操像
屆時,本是官渡之戰,袁紹兵力遠勝曹操,並且曹操軍中糧草快要告罄,幾乎可以預料到結局。
而許攸當時是袁紹軍中的謀士,只是袁紹聽信讒言,不僅不採納許攸的計策,更是羞辱許攸,後又派酒鬼烏巢守衛糧草重地。
許攸見袁紹剛愎自用,認為袁紹最後必要敗於曹操之手,因此他也就下定決定,於深夜投奔曹操營中。
而曹操當時雖然已經躺下,但是因為擔憂軍情根本難以入睡,聽聞部下來報說許攸投靠,更是激動的難以復加,來不及穿越便迎了出來。
許攸本還有幾分的擔憂,看到曹操如此模樣,心下十分感動。
而在曹操毫不隱瞞的說出軍中糧草的困頓之後,許攸更是給曹操指了一條明路,說烏巢守衛的糧草重地是袁紹軍中的弱點,可以從此處出發。
曹操採納之後,趁袁紹不背,一把火燒了袁紹的糧草,袁紹軍中因此大亂,成了官渡之戰的轉折點。
可以說,許攸的投靠讓曹操有了再爭的機會,如若不然,袁紹即使是耗也能耗死已經快要沒有糧草的曹操。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很多事情最後的結局看似已經敲定,但往往會因為一個小的細節而功敗垂成。
但是許攸立功之後狂妄自大,卻在官渡之戰之後被曹操所殺。
曹操的用人謀略
曹操的選人方面也有精闢見解和獨到眼光,可以概括為「唯才是舉、不拘一格」。
他曾經多次下令,公開向天下求賢。
他針對東漢選官的積弊,以無畏的膽略,把「德行」、「名節」、「門第」等迂腐無用的選才標準一掃而光。
曹操並不因為外人忠於舊主或對自己諂媚而模糊選才用才的標準。
蔡瑁、張允賣國求榮,曹操雖一時利用,但心中卻早有處置。
漢中楊松,貪財賣主,獻城給曹操,仍被曹操斬首示眾。
而對忠貞的張遼、文聘,棄暗投明,曹操慧眼識才,不僅由衷讚賞,而且加官晉爵,委以重任。
特別是晚年,重用與自己意見相左而非常有才華的司馬懿,最終實現統一中原的願望,把唯才是舉的思想運用到完美無缺的境地。
曹操的人才策略概括為「遍羅人才,唯才是舉,知人善任,擇人任勢」。
袁紹最大的叛臣,幫助曹操贏得官渡之戰,卻因「貪」被曹操斬殺
熟讀三國朋友,了解到曹操這位大人物,小時候其實就是一個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的人,而且有著一幫志同道合的人物,其中就有好友袁紹和許攸。說來也奇怪,這兩位好友,後來成為曹操一生之...
袁紹本來有一手好牌,被他自己作死了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古代高富帥是也,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
三國英雄傳(15)許攸為何投降曹操?獻何計助曹操大破袁紹?
官渡之戰是曹操與袁紹為爭奪對黃河中下游的統治權而進行的一場決定意義的戰爭。當時,袁紹實力很強,兵多將廣,糧草充足,處於優勢,於是,領精兵十萬於官渡,想一舉消滅曹操。那曹操是如何以少勝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