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兒子揭秘陳賡大將策劃的那場「一流伏擊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03年,陳知建在長沙參加國防科大50周年校慶
【記者/陳佳卓 王梅梅
統籌/紀欣】1955年9月底,新中國建國後解放軍首次授銜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
長樂村戰鬥、百團大戰、上黨戰役、淮海戰役……從北伐、南昌起義、長徵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韓戰,出身軍人世家的陳賡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按照其子陳知建的說法,他們家「兩代半在舊軍隊,兩代半在中國人民解放軍」。
其實,陳賡之子陳知建也是一名將軍,曾任重慶警備區副司令員,服役39年。
近日,他接受了大白新聞的專訪,再次走進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緬懷記憶中的父親。
黃埔軍校第一代學生
1903年,陳賡出生在湖南湘鄉一個大地主家庭。
祖上幾代都是軍人,他也14歲就參了軍。
陳賡曾在軍閥掌權的湘軍從軍4年,後來依次進入國民革命軍、紅軍、解放軍等,按照陳知建的說法,「陳家五代行武,兩代半在舊軍隊,兩代半在中國人民解放軍。
」
陳賡大將
1916年起,在湘軍4年時間裡,軍閥混戰,年輕的陳賡打了不少仗。
後來,他到黃埔軍校讀書。
陳知建說,「我父親軍旅生涯非常完整,他經歷了士兵階段的所有軍銜。
可以說,他是一位打出來的將軍。
讓我們這些中級指揮官(師級以下)非常羨慕。
」
1921年,陳賡第一次接觸到中國共產黨;第二年,他就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
1923年年底,孫中山開始籌辦軍官學校。
黨組織考慮未來的武裝鬥爭需要軍事人才,決定選派一些當黨團員去學習。
因為陳賡當過兵,所以要他去報考。
經過筆試、口試,陳賡被順利錄取。
第二年,在孫中山的主持下,國民黨決定建立黃埔軍校。
陳賡在《我的自傳》中寫道:「是年底,黨派我至上海轉廣東,投入程潛所辦之陸軍講武學校。
1924年K.M(國民黨)改組,創辦黃埔軍官學校。
我以為革命青年不應分散力量,甚或為私慾者所用,而應集中黃埔訓練,積極主張武校合併軍校,我並以身作則,首先退出該校,考入黃埔。
是後武校同學相率來歸,以至全校合併黃埔,改編為軍校第一期。
」
「那個年代,但凡有點熱血的愛國青年都去念黃埔軍校了,因此早在學校時期,父親就認識了兩黨很多高級領袖,還深得蔣介石的賞識」,說到這裡,陳知建還跟大白新聞分享了一個「父親勇救蔣介石」的小故事。
遭遇伏擊救了蔣介石一命
那是1925年10月,國民革命軍在廣東第二次東征討伐叛變的軍閥陳炯明。
蔣介石任總指揮兼任第一軍軍長,周恩來任總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師黨代表。
因作戰勇敢,陳賡當時被蔣介石調到總指揮部擔負警衛任務。
當月27日,蔣介石的第三師在惠州五華縣遭遇陳炯明主力林虎伏擊,蔣全師潰敗。
陳賡當機立斷背著蔣介石跑到河邊,掩護蔣介石過河,將他送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救了蔣一命。
隨後,陳賡又冒著生命危險替蔣介石送信,與周恩來的第一師取得聯繫。
有了周恩來的支持,蔣介石潰敗的部隊才得以整編。
陳知建表示,「事情發生後,蔣介石對父親的表現非常滿意,不僅贈與他很多禮物,還將他調作自己的侍從參謀。
」
到了抗日戰爭年代,吃不飽,穿不暖,身體負傷是軍人的「常態」。
但在這艱苦的環境中,陳賡大將始終保持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非凡的人格魅力也感染著身邊的人們。
據陳知建講述,南昌起義之後,自己父親雙腿先後被敵人的子彈擊中骨折,差點要截肢,但這竟然成了他「討飯的資本」。
陳知建講起這段歷史也是哈哈大笑:「我爸當時餓壞了,他就故意搗亂,把自己弄得衣冠不整,好讓王震的糾察員給抓回去。
因為當時王震是衛戍區司令,吃的東西還算富餘。
果然,糾察員把他帶到了王司令處。
看到他拄著拐杖,蹦躂著過來了,王震司令懊惱地直拍大腿,反問糾察員『你抓誰不好?怎麼把他給抓來了,我還得請他吃飯!』最後兩人找到一些羊骨頭,和胡蘿蔔燉了,我爸總算蹭到一頓飽飯,哈哈!」
在戰場上,陳賡大將是絕不含糊的。
但是他從來不對自己的家人講述自己的戰鬥故事,陳知建多年後經過自己查閱資料發現,父親一輩子共在戰場上負傷六次,其中兩次重傷、四次輕傷。
抗日戰爭時期的陳賡
敵軍眼中「一流的伏擊戰」
日軍曾在相關資料里盛讚一場戰役,稱它是八路軍「一流的伏擊戰」,這場戰爭就是劉伯承、陳賡策劃領導的神頭嶺伏擊戰。
1938年2月中旬,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根據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在正太線上積極開展游擊戰爭,開闢根據地,建立和發展地方武裝力量。
為了殲滅敵軍補給的主要交通線邯長公路,第一二九師決定,以吸打援敵的戰法,在神頭村地區伏擊殲敵,爾後尋機再戰。
對軍事戰術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伏擊戰對地形環境要求比較高,但當時的神頭村旁邊只有一條公路,周圍都是光禿禿的田地,地形開闊,不便隱蔽。
巧的是,距公路兩側20米處有國民黨軍隊過去修築的工事,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當即決定提前一天埋伏在那兒。
果然,日軍並沒有想到我軍會策劃伏擊戰,雙方最近的距離只有3米,也沒有發現。
作為陳賡大將的兒子,陳知建曾任重慶警備區副司令員、第14集團軍副參謀長,服役39年的他是新中國的一名將軍。
講起當年的這場戰役,他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眼中流露出對父親的欽佩與崇拜。
據介紹,多年後,陳知建也特意來到當年父親在山西的十餘個戰鬥現場,分析作戰地形。
作為一名老軍人,他表示,神頭村能打伏擊戰確是出奇制勝,獨樹一幟。
「那時候,作戰之前,戰士們每人只能配發兩三發子彈,但手榴彈數量充足。
雖然手榴彈殺傷力不太強,但數量多了,炸起來就跟煙霧彈似的。
敵方沒辦法指揮,我們正好拼刺刀。
鬼子的步槍一米六幾,咱們的步槍帶刺刀還更長些。
我爸當時還有腿傷,拄著拐棍就上戰場了,人倒是沒事,把拐棍給炸飛啦,警衛員都嚇壞了……」,據陳知建介紹,這場戰鬥持續了2個小時,共斃傷俘敵1500餘人,繳獲長短槍500餘支、子彈萬餘發。
抗日戰爭時期的陳賡
曾不幸被捕遭遇電刑逼供
1956年冬,陳賡與孩子們在家中
關於自己的過去,陳賡從來沒有跟家人講過,包括陳知建。
陳知建表示,雖然父親久經戰場,但戰爭太殘酷了,一提到過去,父親都會非常難過。
對於父親的這些情緒,年輕時代的陳知建一直都不太理解。
直到自己參了軍,當上副師長、副參謀長之後,才知道父親的一生何其不易!
2003年,是陳賡大將誕辰100周年,退休之後的陳知建忙著找資料,張羅為父親撰寫傳記的事情,這時他才真正走進父親的過去,了解了父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013年,陳賡大將誕辰110周年之際,陳知建與羅榮桓(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的兒子羅東進、林彪(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的女兒林立衡等一眾紅二代重走了一遍長征路。
除此之外,陳知建還參觀了國民黨的特務集中營,看到那麼多滅絕人寰的刑法,他頓覺毛骨悚然。
曾經,陳知建問過自己的父親,哪種刑法最疼?陳賡如此回答:「敵人知道我不怕疼,所以只給我上過電刑。
」
據相關史料記載,1933年3月,陳賡不幸被捕,關進老閘捕房。
國民黨特務為了從陳賡嘴裡獲取共產黨的信息,對陳賡用了慘絕人寰的電刑。
為了減輕電刑的痛苦,陳賡收買了捕房裡的看守,讓他們給自己買了些香菸,每次受刑時,陳賡便吞掉香菸,用來緩解痛苦。
即使是這般逼供,陳賡就是不張嘴。
1951年夏,大連,陳賡(左一)、傅涯(左二)與周恩來(左三)、鄧穎超(左四)合影
將軍兒子眼中的「神槍手」
作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創始人,陳賡的軍事素養是不容置疑的,這點陳知建從小就有所領教。
在年幼的陳知建心中,父親就是一位貨真價實的「神槍手」。
據陳知建回憶,新中國建國後,每逢星期天,陳賡就出去打槍。
「當時我父親在樹上拿大頭針掛了一張紙,然後站在20米開外的地方,用自己的左輪手槍連打六發,那張紙就被打沒了。
還有一次他遠遠打中了後院煙囪上的第二塊磚頭,正是他瞄準的那塊。
」
陳賡的槍法好,實戰經驗豐富,並且保持著優秀的政治素養。
1952年6月,經中共中央決定,陳賡著手創辦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從司令員到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為振興我國軍事國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同為將軍的兒子,陳知建這麼評價自己的父親:「我爸生性樂觀,同時,他是一個黨性非常純潔,非常堅定的人。
」也許是受父親影響,陳知建對大白新聞直言:「現在個別官員的腐敗實在是…….那當官還有什麼意思?叫我腐敗,打死我都不干!」【圖片來源:陳賡大將家屬】
大將中他戰功第二 還是段子手 超級特工 武林高手 實力派演員
陳賡大將,其實論戰功僅在粟裕大將之下,按戰功評排名的話當屬大將第二。1951年6月8日陳賡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及政委,1951年9月2日陳賡抵達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
陳賡:「紙條求婚」轟動中共五大
陳賡生於1903年2月27日,湖南湘鄉人。1924年入黃埔軍校一期,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34年隨中央紅軍長征。抗戰期間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解放戰爭期間率部參與淮海戰役、渡江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