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看完一本書要點,書摘應用能深化碎片閱讀嗎:芝士書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寫在前面
自網際網路及智慧型手機普及以來,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占領了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社交網絡、博客論壇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無可否認獲取信息渠道多、成本低是件好事,然而同時我們渙散的注意力也使得對各種事物的理解浮於表面。
以至於可以不加思索地在社交媒體發表缺乏客觀理性的言論,以至於再也沒有耐心讀完一本長篇小說。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說,又是這個老話題,所以到底可以怎麼做?
好了,為了烘托今天評測的主角,說了網際網路這麼多壞話,包子也是蠻拼的。
今天評測的應用「芝士」或許能幫你解決上面提及的一些問題,作為一款精華書摘應用,它目標在於為用戶壓縮冗長的書本內容,讓你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
同時也可以作為你的選書好幫手,自動屏蔽地攤文學。
雖然我們改變不了網際網路的氛圍與環境,不過通過讀書改變自身的修養和思考能力,那是確實可行的。
不過呢目前包子在體驗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是一大堆。
好了,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新晉應用「芝士」的亮點與不足吧。
亮點一:重構書摘邏輯
一般的書摘應用,基本就是對文章內容的單獨摘抄,作為二手資料的出現,它們對讀者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價值。
而「芝士」在整理書籍時邏輯順序相當嚴謹。
當你選擇一本書,進入到圖書詳情頁面時,「芝士」會對書籍的推薦內容合理安排。
如圖所示,芝士會告訴你這本書為什麼會被推薦?這本書在說什麼?誰需要讀?用戶對這本書有了一個基本的概念之後,會去選擇是否要讀下去,如果你感興趣點擊「芝士專業書摘」,芝士會再按邏輯順序將「本書要點」、「主要內容摘要」、「原文金句」等書中精華客觀的內容摘錄出來,此外還有「精彩書評」、「漲姿勢」進行補充。
利用碎片時間閱讀芝士書摘,再利用完整的時間段進行整本書閱讀,這樣的方法對自己是相當有效。
亮點二:薦書選書更方便
包子君作為一個不怎麼讀書的孩子,偶爾還是會買買書提升一下自己。
不過問題來了,選書怎麼選可真是難到我了,畢竟吃過跟風買暢銷書的虧,一些口碑如潮的暢銷書讀完之後發現並不適合自己。
而「芝士」這款應用的「朋友」和「發現」這兩個功能在選書上就可以幫到忙。
「芝士」通過把朋友的閱讀動態組織起來,來實現好書推薦。
我可以通過「偷窺」功能了解好友都讀過什麼書,對什麼書感興趣。
更容易找到好書。
也可以利用「發現」分類別查詢好書,此外芝士提供比價功能,選中合適的書籍可直接在線上對比購書渠道,買書也方便。
作為一款新晉讀書輔助應用,目前亮點功能不多,不過呢,在我眼中,這款應用的槽點就有點過多了,下面分別從功能、運營、文案等幾方面談談「芝士」目前的不足。
不足一:書庫信息不完善
眾所周知,關於讀書類型的應用,起碼得做的覆蓋面相對全面,信息不完善的內容體系對用戶構不成粘性,不要求覆蓋太多小眾偏門的書,但起碼普通正常一點的還是得覆蓋吧。
包子拿著「芝士」隨機掃描了家裡面的 7 本書,發現李笑來《把時間當做朋友》、刑群麟《聽南懷瑾講孟子》、霧滿欄江的《燒餅歌中的歷史》沒有出現在芝士存在於書庫當中,另外 4
本暢銷書倒是已經有圖書介面。
大致看來芝士圖書庫的構建還不夠深入,對於像豆瓣這種老牌內容王者還是有相當明顯的差距。
不足二:主體功能質量欠佳
正如亮點一里提到,「芝士」對書摘邏輯進行重新構建,不過在質量上的把控卻不盡人意。
「芝士」主打書摘功能,但目前看來,書摘還相當局限。
從包子個人使用的情況得到的反饋是,只有「芝士」首頁推薦的圖書才有書摘,「發現」介面中推薦的書基本 0
書摘。
首頁推薦的圖書類型也有一定的偏向性,經管類、網際網路類的圖書較多,人文社科類的書就明顯偏少。
其實這恰好也從側面反映出不僅是網際網路圈浮躁,閱讀圈也處在同樣的問題。
當下大家談得最多的都是「效率」和「實用主義」,從理論文學類的冷清和應用類書籍的火爆想像可見一斑。
不足三:運營的缺失
「芝士」的文案引導比較讓人無力吐槽。
書摘處寫著如下幾個大字:「10 分鐘看完本書要點,節約 10 小時」。
我想說得是,看書的目的不是在於在同等時間下多看多少內容,當刻意的用時間為單位來衡量讀書這種行為時,這種思路一開始就錯了。
何況,既然是書摘,難免不會斷章取義,和系統性的看完整本書來說,誰優誰劣自然不言而喻。
這樣的文案,在「芝士」的網站上比比皆是:「用一本書的時間讀出 10
本書的乾貨」「10 分鐘讀完一本書,一天讀完暢銷榜,變身知識吸血鬼」我也是醉了。
此外,「芝士」目前的書單專題運營也比較慢,一周前下載時首頁的專題是奇點系列,而一周後的現在,依舊是奇點系列。
尾巴
總的來說,作為一款新晉應用,「芝士」是合格的,算是適應快餐閱讀的時代一款讀書輔助。
不過呢,缺點與優點並存,希望後期發點力吧,期待下一個版本能夠帶我我們全然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