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不應該只有一個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十三歲時,為躲避戰亂,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自徐州到荊州投奔刺史劉表,並在此隱居十年,躬耕苦讀。

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建立蜀漢,並最終與魏吳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千百年來,關於諸葛亮的故事,有許多流傳,尤其是在《三國演義》成書以後,諸葛亮的名字更是成為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存在。

可是誰也想不到,正是諸葛亮這個既不是南陽、也不是襄陽的山東人,卻因為其歸屬問題,讓這兩個城市操碎了心,並為此打了上百年的筆墨官司。

關於南陽襄陽之爭

諸葛亮在隨叔父投奔劉表後,曾隱居躬耕苦讀了長達十年的時間,由於沒有任何一部權威史料記載了諸葛亮躬耕地的具體位置,所以才造成了後來的南陽和襄陽之爭。

南陽說,諸葛亮的躬耕地在南陽的臥龍崗。

襄陽說,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陽的古隆中。

由於缺乏能夠一錘定音的史料記載,所以兩家誰也不服誰,於是南陽和襄陽各自引經據典來證明自家躬耕地的正統性,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口誅筆伐、你來我往,打得好不熱鬧。

早在明朝嘉靖年間,由於當時南陽臥龍崗上香火比較旺盛,所以也正是諸葛亮躬耕地爭論比較激烈之際,襄陽說和南陽說兩派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官司一度打到翰林院,甚至驚動了當時的明世宗。

到了清朝道光年間,籍貫屬湖北宜昌的顧嘉蘅到南陽就任知府,當時襄陽人和南陽人打官司爭搶諸葛亮的躬耕地,要這位顧知府來斷案,這位顧知府也很為難,一邊是老家,一邊是任職地,斷給誰都不行,於是在情急之下寫了一副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置於武侯祠內。

顧知府的本意是讓雙方放下爭執,以達到息事寧人的目的,不曾想事與願違,後世關於諸葛亮躬耕地的分歧反而越鬧越大。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改革開放的成果,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提高,歷史名人的經濟效應愈發顯現。

南陽和襄陽都想用諸葛亮這張名人牌,來發展本地的旅遊業,於是關於諸葛亮躬耕地的爭論日趨白熱化,並最終演變成為一場波及全國的學術之爭。

進入了新世紀,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普及,南陽襄陽關於諸葛亮躬耕地之爭,開始由專業學術團體論證向民間和網絡蔓延,在國內各大網絡論壇以及新媒體平台,都能看到許多關於諸葛亮躬耕地爭論的文章,雖然觀點完全相反,但每一篇文章都說的煞有介事、有理有據,讓人不得不信。

這也標誌著這一歷史懸案,開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南陽、襄陽兩地,本來就相距不遠,地域文化也很相似,為了一塊古人的躬耕地的歸屬問題,而如此傷精費神,鬧到人盡皆知的地步,真的有必要嗎?

更何況,無論諸葛亮躬耕何處,總歸離不開漢水兩岸,是滔滔漢水養育了他、成就了他,諸葛亮之名能夠名垂千古,既是漢水的驕傲,更應該是南陽和襄陽兩地的自豪。

畢竟,歷史資源能夠流傳至今,已經不再單屬於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地區,而是全體華人共同的資產,因此打造文化品牌也不應該是某一地區獨有的「專利」。

像諸葛亮這樣的著名文化品牌,更是如此,與其翻來覆去為了一個諸葛亮而爭論不休,倒不如共同開發,深入探究其中的文化內涵,將武侯文化發揚光大。

更何況,在南陽和襄陽兩地的歷史上除了諸葛亮這一巨星外,還有其他無數的星光閃耀,又何必糾結於躬耕地的歸屬問題,卻置其他文化資源而不顧呢?

單就南陽而言,

南陽不應該只有一個諸葛亮

說起南陽的名人,不可能也不應該單單給別人介紹一個諸葛亮,雖然他的名聲和威望在歷史上頗為有名,但若是說到對歷史的貢獻,以下幾個在南陽出生的歷史名人,只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謀聖姜子牙

姜子牙西周時軍事家,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姜尚,俗稱姜子牙。

姜子牙的先祖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賜姓姜, 封於呂地為侯,並在現在的南陽市臥龍區王村鄉董營村建立了呂國,姜子牙就出生在如今的董營村,那裡如今還保留有呂國墓冢。

因姜子牙是周朝的首席謀士、最高軍事統帥以及開國元勛,也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所以被後人尊為"謀聖"。

商聖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人,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

范蠡曾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

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

後定居於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

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為財神,被尊為商聖。

科聖張衡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

張衡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

一些現代的學者還將他的工作和托勒密(86-161)相提並論,國際天文組織為表彰張衡對世界天文學作出的貢獻,1970年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張衡山」;1977年又將太陽系中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被尊為科聖。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今河南鄧州市)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

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

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世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所以其著作者張仲景也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謀聖姜子牙、商聖范蠡、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再加上智聖諸葛亮,此五人合稱為「南陽五聖」。

這些傑出人物都為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中華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他們也應該與諸葛亮一起,成為南陽歷史文化的名片,受到後人的瞻仰和緬懷。

(全文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南省最大的一個地級市,出了五位「聖人」

南陽市是河南省最大的一個地級市,位於河南省的最南面,出於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南陽市人傑地靈,山清水秀,擁有著豐富的歷史,在這個地方出了歷史上的五大聖人,他們分別謀聖姜子牙、商聖范蠡、科聖張衡、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