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勇士大破10萬大軍!孫權是如何從梟雄變成孫十萬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軍武次位面】: 無限建制

縱天下戰例,論古今奇謀,盡在《軍武韜略》

大家好,歡迎來到專欄《軍武韜略》第3期。

本期我們將以三國時期的合肥之戰為例,和大家了解一下張遼如何率軍800破10萬,威震逍遙津。

對於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而言,很多影響深遠、改編歷史走向與國家命運的戰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以少勝多。

在群雄並起、戰亂不斷的三國時期,以少勝多的戰役更是多如牛毛。

▲三國鼎立局勢圖

三場影響三國格局的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無不都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案例。

可能是三國時期戰役太多,將星閃耀,曹操孫權兩方圍繞合肥展開的數次大戰相比於前幾場聲名遠播的著名戰役,就不是那麼出名。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208年至公元253年四十餘年中,孫吳曾五次率大軍進攻曹魏據守的合肥。

▲合肥三國新城」曹魏故壘「舊址

而戰爭的結果全部以曹魏成功防守合肥而告終,其中發生於公元215年第二次合肥之戰(又稱逍遙津之戰)因雙方兵力差距最為懸殊(孫吳10萬人,曹魏7000人),孫吳戰敗之慘烈而對江東震懾最為巨大。

▲逍遙津戰場舊址,現已是公園

此戰成就了曹魏麾下大將張遼的威名,也讓孫權背上了「孫十萬」這樣恥辱的稱號,張遼是如何成功以少勝多,擊敗孫吳如此大規模的進攻的?雙方在戰役中表現如何?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說說著名的逍遙津之戰。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孫權的形象

此戰後孫權被戲稱為"孫十萬」

孫吳之所以五征合肥,是因為合肥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合肥城地處淮右噤喉,被稱為江南唇齒,是長江以北守衛的咽喉重鎮,江南勢力必先得合肥而後爭勝於中原;中原勢力得合肥,則可以威脅到江南腹地,扼住了南方的咽喉。

▲合肥位於長江與淮河之間,位置極為重要

北方政權得到可威逼南方政權都城建康

南方政權得到可以獲得北進的通道

然而曹操早已料到孫權取合肥北犯的意圖,在214年命劉馥修建合肥城,後又命人不斷加固、修築衛星城,在孫吳大軍進犯前就做好了城防的準備。

為抵禦孫吳大軍猛攻打下基礎。

除了充分的物資準備,指揮官的選擇也是逍遙津之戰曹魏勝利的關鍵。

本次戰役發生於曹操南征孫權未果後不久,儘管兵力拮据,曹操仍調派7000精兵駐守合肥,

▲曹操在撤退前做了較為周密的部署

同時命張遼、樂進、李典三位名將指揮,三人中就有兩名「五子良將」的成員(張遼、樂進),而李典也是有勇有謀的名將,可見曹操對此戰之重視。

▲《三國演義》中張遼的形象

在兩軍對壘之際,曹魏主將抓住孫吳大軍立足未穩、輕敵自大的時機。

於某日破曉由張遼率八百死士對孫吳軍先鋒發動突然襲擊,張遼身先士卒先入敵陣殺死數十人,斬二員大將。

帶領魏軍一直衝到孫權旗下陣營,

▲中國郵政發行的」威震逍遙津「郵票

左前方追擊者為張遼

孫吳軍被這樣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與張遼的八百人馬的氣勢震撼,近衛部隊都無法抵擋,大部隊開始潰散。

▲曹軍死士直衝孫吳中軍,孫權大驚失色

趁孫吳軍隊大亂難以有效指揮之際,張遼帶領幾百人在其陣中衝殺,不但打亂了孫吳軍的部署,還將孫吳軍本來就不高漲的士氣抹殺殆盡。

在敵營大鬧一通後,張遼率部成功返回,曹軍士氣大振而孫吳士兵的戰鬥意志所剩無幾。

▲《三國演義》連環畫中孫吳軍進攻合肥受阻

雖將合肥團團包圍,但已經是強弩之末,面對堅固城防無計可施,在為城市多日後,缺少糧草、軍中疫病橫行的孫吳大軍終於堅持不住開始撤退。

張遼觀察到孫軍撤退,乘機率軍追擊,孫吳軍頓時混亂,孫權被圍。

▲張遼趁孫吳軍撤退時從城中殺出

最終孫權率小部人馬僥倖逃脫,卻付出了將軍陳武陣亡,多位主將受傷,損失數萬人的慘重代價。

孫吳赤壁之戰後最大規模的北進軍事行動卻落得如此下場。

使江東從統治者到百姓都大為震驚,張遼也因此一戰威震江東,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

▲逍遙津公園內張遼雕像

園內還有張遼衣冠冢供後人紀念

以至於百姓家中長輩可以用「張遼來了」嚇唬小孩,制止他們的哭喊。

「張遼止啼」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

鄰國日本也受中國文化影響,出現了「遼來來」的俗語(「遼來々」與「狼來了」意思相近)。

▲張遼「戰神」的威名從此深入人心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