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滅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356年,朱元璋建立江南政權後,計劃在此基礎上統一天下。

但是,此時位於朱元璋大軍 I南北還有兩個勢力龐大的軍事集團。

東面的張士誠,在緊鄰應天府的平江(今江蘇蘇州〉建立 _了國都,割地稱王。

南面的徐壽輝則定都漢陽,建立了天完政權。

北方還有劉福通、韓林兒占 據潼關,建立了龍鳳政權。

而朱元璋的江南政權依然處於元軍的包圍之中,應天府危機四伏, I城中之人惶惶不可終日,文武官員有的主張逃跑,有的主張開門投降,也有的主張分兵抗敵。

謀士朱升向朱元璋獻上了一計,僅有九個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高築牆」便是要 加強軍事防禦建設,穩固後方;「廣積糧」便是發展生產,加強經濟實力,以應付長期的戰爭; 「緩稱王」便是要朱元璋講求實效,不圖虛名,不急於稱王,以免樹大招風,而成為眾矢之的。

朱元璋積極採納了朱升的建議,承認小明王韓林兒的宋政權,處處打著宋政權的旗號辦 事,因此,受到了劉福通紅巾軍的保護。

同時,朱元璋在應天府大興水利,恢復生產,並派遺徐 達攻占了鎮江等周邊戰略要地,將勢力擴展到了蘇、浙、皖、贛一帶。

在消滅了位於東南部孤立的元軍後,朱元璋便與各地的割據勢力展開較量。

朱元瑋手下 最有名的謀士叫劉基,他清楚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張士誠只是個貪圖享受的人,不可 怕。

而取徐壽輝而代之的陳友諒卻野心驚人,令人感到非常危險。

而且,如果先攻打張士誠, 陳友諒必定會前來全力相救,勢必就會造成兩面受敵。

因此,應該先消滅掉陳友諒,而後再征 服張士誠。

朱元璋聽從了他的意見,決定先對付陳友諒。

陳友諒出生在沔陽的一個漁民家庭,小時候上過幾年的私塾,在縣衙里曾經做過文書,頗 有心機。

後來投奔了徐壽輝的起義軍,在倪文俊的手下做文書,立下了汗馬功勞,升為大將, 並且最終殺死了倪文俊,占有了他的部隊,成為天完政權中最有實力的人物。

公元1359年年 底,陳友諒將徐壽輝從漢陽接到軍中,把這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第二年五月,陳友諒用鐵錘打死了徐壽輝,將國號改為漢,自己做了皇帝。

之後,陳友諒偷襲應天府 朱元璋打得大敗,單是被俘虜的士兵就有兩萬多人。

陳友諒非常不服氣,回去之後,他下『幾 百艘大戰船做好準備。

這些戰船,每艘都離達數丈,分上、中、下三展,裡面有梯子相連,外塗上紅漆,非常雄偉。

經過了充分的準備,陳友諒決定尋找機會,報應天之仇,消滅朱元灣。

1363年三月,陳友諒聽說朱元璋親自率領大軍到安豐去營救小明王,便立刻下令動員全 軍,親自統率60萬水陸大軍沿長江而下。

陳友諒的大軍首先將洪都(今江西南昌)包圍,守衛洪都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他按 照朱元球的囑咐,堅守不出。

陳友諒知道朱元璋將主力帶到了安豐,洪都城裡不會留有很多 守軍,因此便親自督戰,讓士兵架起雲梯,頭戴竹帽拚死攻城。

朱文正指揮著守軍,用火炮、火 鋶、滾木、火箭、石頭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敵人。

形勢萬分危急,朱文正一面派部將張子明趕到 應天求援,一面派人到陳友諒軍營中假裝投降發拖延時間。

陳友諒信以為真,停止了攻城,結 果到約好的時間,卻沒有看見朱文正的蹤影,陳友諒氣得咬牙切齒,下令繼續攻城。

張子明趕到應天府向朱元璋報告了軍情,朱元璋讓他回去轉告朱文正,只要堅守一個月, 援兵就可以趕到。

朱文正在艱苦的條件下,一直堅守了 85天。

1363年七月,朱元璋親率20萬水軍到達湖口(今江西湖口),陳友諒聽到這個消息,便把 圍攻洪都的軍隊撤下來,準備在鄱陽湖消滅朱元璋的主力。

當時兩支軍隊的力量差別很大,陳友諒有60萬大軍,戰船幾百艘。

而朱元璋只有20萬大軍,戰船都很小,根本沒法跟陳友諒 的大戰船作戰。

朱元璋要想取勝,只能巧取,不能強攻。

朱元庫發現陳友諒的大戰船都用鐵鏈連在一起,活動起來非常不方便。

他和部將研究了 一番,決定利用火攻,_像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火燒曹營一般。

七月二十一日,雙方在鄱陽湖邊的康郎山一帶擺開陣勢,朱元璋手下的海軍大將俞通海 乘風放火,燒毀了陳友諒20多艘大戰船,給了陳友諒一個下馬威。

七月二十二日,雙方主力再次會戰,陳友諒的士兵居高臨下,打得非常順手。

而朱元璋的 戰船十分矮小,將士們必須要仰著頭才能交鋒。

結果,朱元璋的軍隊傷亡很重,大敗而歸。

此 時,大將郭興向朱元璋建議道不是咱們的士兵膽小怕死,20小船敵不過大船,必須火攻才可 以取勝。

'朱元璋欣然接受了郭興的建議,立刻命令大將常遇春,、俞通海找來一批漁船,在裡面裝上 蘆葦、火藥。

到了中午的時候,忽然颳起了東北風,朱元璋馬上下令點火。

很快,這些漁船噴 著火、順著風沖向了陳友諒的戰船,大戰船因為被鐵鏈連著動不了,一時間濃煙滾滾,烈火沖 天。

陳友諒的士兵被殺死大半,溺水者不計其數。

陳友諒的弟弟陳友仁、陳友貴和許多將領 也都被燒死了。

這一仗,陳友諒可謂是元氣大傷,又打了兩天,陳友諒損兵折將,不得不向湖口突圍。

而 朱元淳在謀臣劉基的建議下,早在湖口一帶布下了埋伏。

八月二十七日,陳友諒集中了殘餘的力量試圖突圍,立刻被朱元璋的火船團閉圍住。

陳 友諒指揮戰船東沖西撞,始終沖不破包圍圈。

陳友諒著急了,便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不 料剛從船艙里露出腦袋,便被一支流箭射穿了眼睛,慘叫一聲,死了。

鄱陽湖一戰,陳友諒的60萬水軍被滅,一批大臣、將領投降了朱元瑋,陳友諒的屬下也被俘虜。

他手下的一個叫定邊的猛將得以逃生,用小船載著陳友諒的屍體和他的另-個 兒子陳理逃固武昌。

公元1364年,朱元瑋率軍進攻武畕,徹底消滅了陳友諒勢力。

消兵向東,準備消滅張士誠。

張士誠占據了南至紹興(今浙江 I紹翻大海的大部郡縣』都是非常富庶的地方。

但是,張士誠 I最後投〒了兀廷,遭到了百姓和內部的強烈反對,根基逐漸不穩艦™眺、中帳江、就^不便翅曬點,命徐達、常遇。

首先攻下了湖州、嘉興、杭州、紹興等地,掃清了外圍,對平江 匪形成了包J之5。

這時,張士誠的統治已經土崩瓦解,江蘇崑山、崇明、嘉定、松江等地守軒戰而降。

張士麵守平江孤城,還在做最後的掙扎。

朱元麵軍隊用弓彎、火銃和襄陽 I抱日夜攻擊。

一直圍攻了八個月,張士解的很多將士投降。

張士誠先後兩次突圍,雛有 成功,最後被俘。

1367年十月十八日,朱兀淳在占據長江南北後,便召開軍事會議,商議討伐元朝的戰略。

_常遇春主張直掏大都,他認為如今南方已經平定兵力眾多以精銳部隊消滅元軍絕對可以 I取勝。

在攻下大都後,便可以破竹之勢,翅直人,絲誠減可以不麵下。

朱元璋認為 這並不是萬全之策。

因為大都是兀朝經營了近百年的都城,防禦非常堅固。

元軍在北方依然軍力雄厚,恐怕一時難以攻取大都。

於是,朱元捧決定,先取山東,打開一條路,然後揮師河 I南,剪斷元軍的羽翼,然後占據潼關。

朱元璋命徐達為征討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率領25萬大軍,沿淮河、運河、黃河北上進取山東、河南。

又命征戌將軍鄧愈率襄陽、江陵之兵北上南陽,分散牽制元軍的兵力,策應主力西取潼關。

同時,朱元璋頒布檄文,提出「驅逐匈奴,恢復中華」的口號,號召齊、魯、河洛、燕、 i秦、晉的官民迅速歸附,並指出蒙古、色目人只要不抵抗,便將其與漢人一樣對待。

朱元璋告誡將士,所到之處,恪守軍紀,不殺人、不奪財、不擾民還規定不能殺耕牛,不能 掠奪百姓的妻女。

這樣一來,民心安定,北伐軍在徐達、常遇春的帶領下,僅用了三個月便平 定了山東,接著又平定了河南、攻下潼關,最後集中兵力向大都推進。

北伐軍勢如破竹,直逼大都,元順帝和皇家貴族逃往上都。

北伐軍迅速攻占了大都歷經 98年的元朝滅亡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鄱陽湖水戰朱元璋與陳友諒的終極對決

鄱陽湖之戰又稱鄱陽湖水戰、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此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

二分鐘看懂戰爭:朱元璋滅陳友諒之戰

陳友諒,沔陽(今湖北洪湖市)漁民家的兒子,讀過點書。這個人的野心很大,做事也是心狠手辣,毫不留情,什麼事情都乾的出來。殺掉上級,威脅下級,人心離散。但是迫於他的地位和實力,下邊也沒有人敢妄言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