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你困惑的問題答案全都在這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網絡讓我們漂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

而閱讀帶我們向下深潛,汲取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

——[日]齋藤孝《深閱讀》

天天說讀書,可是書究竟要怎麼讀?

博覽群書的大家們告訴你!

你在讀書時遇到的問題,

答案全在這裡!

書到底該怎麼讀?

「關於讀書方法,我不能多說,只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

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

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

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

精彩的地方和自己的意見。

記筆記不僅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

讀書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的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選為座右銘。

——朱光潛《朱光潛談讀書》(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年出版)

圖書推薦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還有些書供咀嚼的。

《朱光潛談讀書》就是這樣一本可供細細咀嚼的書,也恰驗證了「好書不厭百回讀」。

哪些書是必讀的書?

「那些必讀書的作者都是沒有前人書可替代的,準確些說是他們讀的書我們無法知道。

這樣的書就是:《易》、《詩》、《書》、《春秋左傳》、《禮記》、《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

這是從漢代以來的小孩子上學就背誦一大半的,一直背誦到上一世紀末。

這十部書若不知道,唐朝的韓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陽明的書都無法讀。

連《鏡花緣》、《紅樓夢》、《西廂記》、《牡丹亭》里許多地方的詞句和用意也難於體會。

又比如說西方文學茫無邊際,但作為現代人,有幾個西方文學家的書是不能不讀一點的,那就是荷馬、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高爾基,再加上一部《堂·吉訶德》。

這些都是常識了,不學文學也不能不知道。

文學作品是無可代替的,非讀原書不可,譯本也行,決不能滿足於故事提要和評論。

——金克木、黃德海《書讀完了》(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出版)

圖書推薦

從一代大家金克木生前約出版著作中精選出有關讀書治學方法的文章50餘篇,其文說理敘事,皆清秀流利,全無晦澀難懂之處,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能夠看到一本非常好的育嬰指南,並且依此把他們的孩子養好、教好,將來我們的下一代就會有很多快樂健康又善良的小孩,那麼,你會不會覺得這本育嬰指南也是很了不起的書呢?

我並不是說一本育嬰指南會比《史記》偉大,我們有標準,有品位的判斷,但是讀書到了最後,是為了要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

世界有多複雜,書就有多複雜,人有多少種,書就有多少種。

——梁文道《我讀》(上海三聯書店,2010年出版)

圖書推薦

圖書基於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節目而來,主持人每天介紹一本書,讓觀眾用最簡利的方式碰觸到書籍的精髓,進入一個又一個迥異又奇妙的書中世界。

沒有時間讀書怎麼辦?

閱讀,毫無疑問可以穿梭在每一分時間的縫隙之中。

交通工具上,浴缸里,臨睡前,甚至在飯桌上甚不禮貌地讀報讀雜誌,在步行時甚危險地仍卷本書看
(應該附加安全警語,「這樣的閱讀者均受過嚴格訓練或不要命,請勿任意模仿。

」),這都是每個像樣的閱讀者做過的事,但 閱讀終究不能一直只存活在這麼窘迫沒餘裕的神經質世界中,最根本處,它仍是自由的,從容的,伸展的。

——唐諾《閱讀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圖書推薦

《亞洲周刊》評出的十大中文好書。

阿城、蔡康永、陳綺貞、《開卷八分鐘》鼎力推薦。

作者長期從事圖書出版工作,專注於與閱讀相關的自由寫作,自稱「專業讀者」。

哪些書,容易浪費你的時間?

大概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它的書名和內容看起來都相當可口(也就是可讀),但實際上這些內容很多是抄別人的──不是抄襲的「抄」,就是抄寫的「抄」

第二種,很多作者很勤快,善於抄錄道聽塗說的東西,書裡主要引用大量他人(尤其是當代的他人)的故事。

第三種,經常出現在美食閱讀裡。

一如魚貨會塗上螢光劑來冒充,大閘蟹會有餵食避孕藥成長的,歷史、哲學、文化這一類的主題中,也有很多自己的學問都做不通,卻假裝高深的著作。

——郝明義《越讀者》(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

圖書推薦

一本及時的討論閱讀的書,它讓我們面對閱讀的危機,又揭示了走出危機的新的可能性,並且提出了許多具有操作性的「如何閱讀」的建議,不同的讀者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示。

為何不能只依賴網絡信息?

說到讀書的作用,很多人以為只是拓寬知識面。

當然,這的確是讀書的作用之一,但若是僅此而已,那麼上網就足以取代讀書了。

只在意信息量的話,與其花一兩周的時間讀完一本書,不如在網際網路上瀏覽一個小時,得到的信息可能更多。

或者通過博客、推特等網絡工具,可以了解全世界範圍內其他人的想法,互相交換信息。

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代人正生活在一個夢幻般的世界裡。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用戶的意識。

如果自身修養確實達到了一定深度,在此基礎上妥善獲取平均水平的網絡信息,作為判斷的參考,自然毫無問題。

但如果書讀得不夠,只依賴網際網路的話,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無法深入其中。

換句話說,要想更有效地利用網際網路,得先確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達到足夠的深度。

——[日]齋藤孝《深閱讀》(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

圖書推薦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作者告訴我們要用讀書掌握「深潛力」,汲取人類精神的寶貴清流。

書中更有作者多年經驗總結 ,帶給你新鮮大膽的讀書方法。

什麼是經典作品?

經典作品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至少對那些被視為「博學」的人是如此;它不適用於年輕人,因為他們處於這樣一種年齡:他們接觸世界和接觸成為世界的一部分的經典作品之所以重要,恰恰是因為這是他們的最初接觸。

——[意]伊塔洛·卡爾維諾《為什麼讀經典》(譯林出版社,2006年出版)

圖書推薦

關於本書作者:在大陸,王小波、蘇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實粉絲;在台灣,朱天文,唐諾是他不余遺力的傳播者;在香港,梁文道說他一直在準備談卡爾維諾,可是一直沒準備好。

今天為什麼還要閱讀?

在功利主義的世界裡,閱讀維繫著超脫,而超脫有利於我們的思考。

讀書毫無用處。

正因為這個,讀書才是一件大事。

我們在閱讀一本書,因為它毫無用處。

——[法]夏爾·丹其格《為什麼讀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

圖書推薦

作者以資深書蟲的歷練和作家的精巧敏銳,分享他精闢獨到而又體貼入微的閱讀心得,將讀者引上讀書這條無用卻意義重大的不歸路。

讀書遇到困惑怎麼辦?

閱讀的一部分本質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

懷疑是智慧的開始,從書本上學習跟從大自然學習是一樣的。

如果你對一篇文章連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那麼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書能給你一些你原本就沒有的視野。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商務印書館,2004年出版)

圖書推薦

本書初版於1940年,1972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

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

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和領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