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人深得曹操信任卻先後背叛了曹操,其中一人背叛情有可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張邈

張邈和曹操的友情可以追溯到他們年少的時候,據史籍記載張邈 袁紹 曹操年少便已經相識,三人曾經一度還是朋友的關係,後來董卓亂政之後,袁紹會和各路諸侯討伐董卓,張邈和曹操率先起兵響應了袁紹,後來袁紹做了盟主後逐漸膨脹起來,張邈看不慣他的行為曾多次指責袁紹傲慢的行為,事後袁紹就唆使曹操去殺張邈,被曹操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後來曹操討伐陶謙,當時曹操的實力不是很強於是臨行前對自己的家人囑咐,如果這次我攻打陶謙回不來了,你們就去投奔孟卓(張邈字孟卓)吧!後來曹操率軍凱旋,張邈前去迎接,史籍記載二人相見相視而泣,從這裡可以看出這時曹操和張邈的關係可以稱為生死兄弟了。

但是我們說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兄弟的輕易一般都很難經受主考驗,當時陳宮對曹操不滿,於是就以張邈有自己的地盤和部屬沒必要屈於曹操之下說服了張邈反叛了曹操,張邈聽信了陳宮的計策聯合了呂布一時之間竟然將曹操的地盤幾乎全部攻占,險些滅了曹操。

不過後來曹操很快就組織了反攻,擊敗了張邈和呂布的聯軍,重新奪回了兗州,張邈在兵敗後前往袁術去求救在路上被自己的部下所殺。

2:畢湛

畢勘是曹操手下的別駕(為州刺史的佐官),張邈反叛的時候劫持了畢湛的母親,曹操得知以後對畢湛說,你的母親既然被張邈劫持,為了你母親的安全你還是去投奔張邈吧。

畢湛聽後於是跪下哭泣信誓旦旦的對曹操說不會背叛曹操,曹操見畢湛對自己如此忠誠被他深深感動,不過後來畢湛還是偷偷的跑去投奔了張邈。

後來張邈呂布兵敗,畢湛被曹軍活捉當時的人都認為曹操這次絕不會放過他,誰知曹操見到畢湛之後說道,一個人能守孝也會對他的主人忠誠的,畢湛這樣的人正是我尋求的人。

曹操於是饒過了畢湛。

3:魏種

魏種和畢湛差不多是同一時間背叛曹操的,在張邈反叛之後當時兗州很多人追隨了張邈,曹操得知後對眾人說,這些人裡面絕對沒有魏種,魏種他是不會背叛我的!曹操的話沒說多久,就傳來了魏種叛逃的消息。

曹操當時被氣的大聲說道,魏種你只要不是逃到了匈奴和南越去,我一定不放過你!後來曹操抓獲了魏種不僅僅沒有處罰他還重新任用他為官。

曹操對別人解釋道,魏種畢竟還是還是一個有才的人啊!

4:于禁

于禁的事跡,熟讀三國的朋友比較熟悉,在關羽圍困曹仁於樊城的時候,曹操讓于禁都率七支人馬前去救援,但是于禁的大軍在趕到荊州的時候卻突然遭遇了暴雨洪水,這時候關羽率水軍前來攻打于禁,于禁的大軍被洪水困住,為了保全全軍將士性命于禁下令向關羽投降。

于禁的部下龐德被關羽俘虜拒不投降被關羽所殺,曹操得知此事之後感嘆道,我和于禁相知三十餘年,沒想到當了關鍵的時候他的氣節竟然不如龐德。

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于禁又被東吳的人俘虜,在東吳呆了一段時間後,于禁被遣送回了魏國,這時候曹操已經病死,曹丕當了家,後來為了羞辱于禁,曹丕命人在曹操的墓壁上畫上了于禁投降關羽時候卑躬屈膝的樣子,讓于禁前去參觀。

于禁看後羞愧成疾不久便病逝。

後來於禁的遭遇獲得了當時部分人的同情,司馬懿也曾說過於禁並不是因為打仗導致軍隊覆沒的,只是他不幸碰到了洪水天災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作為最好的朋友,張邈為什麼起兵反對曹操?

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也。少以俠聞,振窮救急,傾家無愛,士多歸之,度尚、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合為八廚。和曹操、袁紹皆與好友,更是黨錮時,袁紹反對宦官的小圈子裡的核心人物。後來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