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諸葛亮光芒掩蓋的一世奇人,當之無愧的大魏第一謀士——荀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三國時期的謀士,諸葛孔明由於三國演義的緣故像一顆太陽閃閃發光,其英明睿智,神機妙算廣為被人們稱讚。

其實刨去小說家的演繹,在這段波瀾壯闊,異彩紛呈的大歷史里還有一人比之諸葛孔明毫不遜色,他就是曹操麾下第一謀士,荀彧!

荀彧此人,出身於世家望族,年少即有才名。

然而他真正開始綻放光彩,實在他二十九歲那年。

當時已深得袁紹其中的荀彧幹了一件讓旁人大跌眼鏡的事情,在袁紹實力威望幾乎處於巔峰的時候,竟舍袁紹而輔佐曹操。

要知道曹操當時只是一個小小奮武將軍,毫不起眼。

何況還打著宦官之後的烙印。

與四世三公的袁紹相比無疑螞蟻大象般的差距。

而這也正體現了荀彧的一種非常可貴的能力,他善於從歷史紛繁的表象中把握真正的趨勢,並順應之!其洞察人心之透徹,確實足以傲視群雄。

後面舉薦郭嘉、司馬懿、陳群等人,一眼看出袁紹內部漏洞并力排眾議勸曹攻袁等事多次證明了這一點。

在曹操的幾乎所有重大戰略里,都有荀彧的直接或間接的身影。

從奉迎獻帝遷都許縣,到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再到官渡之戰的堅持。

荀彧以自己的方式幫助曹操一點一點前進並慢慢在勝利的天平上積攢己方砝碼。

而在初期曹操被最信賴的張淼和心腹陳宮背叛進退維谷之境時,又是他挺身而出急招夏侯淳連夜進兵,平息了大後方!也正是因為如此曹操對他非常器重,常對人說,荀彧就是我的子房啊!

可惜的是,後期的曹操早已不安於做一個小小的諸侯。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想為曹操請旨進魏公,加九錫,荀彧秉著對漢室的忠貞,苦心勸說董昭等人君子愛人以德,不應陷曹操於不義,其實他又何嘗不知道,這本就是曹操的野心。

世事太無常,人心太易變,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將光復漢室的理想堅持到最後,戮力同心,終是本同末離。

荀彧很悲傷,他掙扎在內心的正義和現實的殘酷面前無法自拔,於是他選擇了告別,告別這個虎狼濁世,用生命的光輝在灰暗中點燃一束素凈的光芒!他的死,成全了曹操,也成全了自己內心作為一個漢朝讀書人的氣節。

好一個三國奇士荀令君!

註:諸葛亮的光輝形象有很多藝術加工的成分,比如廣為人知的草船借箭,空城計都是虛構的。

火燒赤壁是江東周瑜的計謀,因為藝術需要都安排在諸葛亮身上,所以單論足智多謀,大局帷幄,我個人認為荀彧或還在諸葛之上,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始終沒稱帝,竟然是因為一個男人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荀彧是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世人稱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他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