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以少勝多的三大戰役你知道幾個,可比淮海、平津、遼瀋等戰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近代史上,淮海戰役、平津戰役、遼瀋戰役等三大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歷史上曹操也有三大戰役,通過這幾次戰役,統一了北方,穩定了政權,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戰略格局。

官渡之戰: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紹率軍南下企圖進攻許昌。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曹操軍以聲東擊西之計,於白馬擊斬袁將顏良。

袁紹於是集中兵力結營緊逼。

兩軍對壘於官渡,曹操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糧倉烏巢燒毀全部囤糧。

得知糧倉被燒,袁紹軍心動搖,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餘,袁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

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白狼山之戰: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領大軍抵達無終,兵臨塞口,準備進攻柳城。

恰逢夏秋季節大雨連綿,道路不通,進軍時間一拖再拖。

此時的烏桓也已經有了準備,於是假裝撤軍,並請出了當地的嚮導田疇。

田疇告訴曹操了一條廢棄的道路,曹軍就丟下輜重,急行軍到白狼山附近與袁尚、袁熙、蹋頓單于、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等人倉皇集結的「數萬騎」遭遇,曹操「以所持麾授遼」,張遼一馬當先直衝敵陣,在張遼的帶動下,曹軍的精銳騎兵與烏桓騎兵在白狼山下展開血戰。

混戰中,蹋頓當陣為張遼斬殺,烏桓群龍無首,「死者被野」,三郡烏桓的主力騎兵在這場決戰中開始全面崩潰,此戰曹操大獲全勝。

第二次合肥之戰: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孫權不成,留張遼、李典、樂進與七千多人防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孫權乘曹操征戰漢中之際,率十萬人北至陸口,出征合肥。

曹軍守將張遼按照曹操書信指示,募集勇士八百人,先登陷陣,張遼更是奮勇當先,殺死數十人,斬二員大將,張遼大呼自己的名字,沖入軍壘,直撲孫權中軍,孫權大驚,只好登上山頂以長戟自守。

孫權見張遼率軍甚少,便令軍士將張遼軍團團圍住。

張遼突圍而出。

,張遼所部數十人得以逃出,其餘軍士大叫:「將軍棄我乎!」張遼再度衝進包圍救出其他人。

孫權軍望風披靡,無人能擋住張遼。

戰鬥從日出到中午,吳軍士氣渙散,只得回軍修整守備。

孫權圍合肥十多日,都不能攻下,又遇上疫疾,便命大軍班師,至逍遙津北,張遼觀察到孫軍撤退,乘機率軍追擊,孫軍頓時混亂,孫權被圍。

甘寧、凌統、呂蒙、蔣欽死戰拒敵,孫權才成功逃脫。

合肥之戰,不僅穩定了江淮一帶這一重要的戰略要地,更是張遼戰鬥生涯的巔峰之戰,此戰張遼威震魏吳,令孫權心有餘悸。

許多年以後,張遼年老體病,孫權仍告誡手下大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三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五大戰役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很多,就三國時期而言,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就有五件,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三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五大戰役。赤壁之戰雙方兵力:曹操:20多萬;周瑜:5萬。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

英年早逝的鬼才郭嘉

三國時代,天下大亂,而混亂多變的時局卻也為那些不世出的天才謀士提供了最好的舞台。這些謀士或將天下大勢掌握手中,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或善於揣度人心,提出了一條又一條精彩的謀劃。而郭嘉在當時所有優秀...

揭秘:曹操的多疑沒用對地方?

想必大家都聽過林俊傑的這首《曹操》: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那麼可見,東漢末年的時候真的是不消停呀!那麼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有一個主要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曹操。

曹操為何北征烏桓 曹操北征烏桓時的將領軍師

曹操征烏桓時間曹操征烏桓時間據歷史記載是在建安十二年的夏天。曹操征烏桓這件戰事是發生於在曹操於官渡打敗袁紹之後。那時候的袁尚和袁熙便投奔於北方的烏桓部落,在建安時間的夏季烏桓在獷平攻擊鮮于輔,在...

歷史鉤沉北征烏桓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挑戰

點擊上方「央視百家」可訂閱哦!「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這首《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北征烏桓可以說...

揭秘曹操北伐:反敗為勝血戰白狼山

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嚇得屁滾尿流,沒日沒夜地逃到柳城(今朝陽縣十二台鄉袁家台子村附近),投靠了烏桓。袁紹曾與烏桓關係密切,兩個兒子跑去和他們一勾結,遲早是個大禍患,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