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兆文化——歷史朝代人物精編之三國(下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馬鈞

字德衡。

扶風郡《今陝西興平東南)人。

為精通機械原理的發明家。

出身寒貧,因改革綾機,提高功效四、五倍而聞名。

後為給事中,口拙,為駁「古無指南車」之說,果真造出指南車,連過去嘲笑過他的大臣也為之嘆服。

又革新翻車(龍骨水車),「其巧百倍於常」,「童兒」可以轉動。

利用離心原理,發明連續拋石的攻城武器——「發石車」,拋磚可達「數百步」。

為宮廷製造「百戲」玩具,其木人可自動做出各種動作。

翻車、指南車所使用的機械原理,比國外早一千七、八百年。

參見《三國志》卷二十九《杜夔傳》注。


馬鈞

漢昭烈帝劉備(161—223)

字玄德。

涿郡涿縣(今屬河北)人。

蜀漢建立者。

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幼貧,與母販履織席為業。

曾參與鎮壓黃巾軍。

初力量微弱,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

後依附荊州劉表。

在荊州,三顧諸葛亮於襄陽隆
中(今湖北襄樊西二十里)草堂,採納諸葛亮聯孫拒曹之策。

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吳聯兵敗曹於赤壁(今湖北嘉魚東北)。

旋奪取益州、漢中。

曹丕代漢後,劉備於221年稱帝,都成都,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漢」。

次年,因與孫權爭奪荊州,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之戰中,敗於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長江北岸),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境)。

《三國志》卷三十二有傳。


漢昭烈帝劉備

漢後主劉禪(207—271)

字公嗣,小字阿斗。

劉備子。

章武三年(223年)即位。

由丞相諸葛亮輔政。

亮死,他信任宦官黃皓,朝政日趨腐敗。

炎興元年(263年)鄧艾率魏軍迫近成都,劉禪出降。

被封安樂公。

《三國志》卷三十三有傳。

漢後主劉禪

諸葛亮(181—234)

字孔明。

琅玡陽都(今山東沂水)人。

早孤,東漢末隨叔父諸葛玄至荊州。

玄死,隱居隆中。

時劉備屯兵新野,經徐庶介紹,備三顧草廬請教。

亮分析天下形勢,提出聯孫抗曹、統一中國的著名的「隆中對策」。

劉備聽後心悅誠服,完全採納。

在輔佐劉備過程中,先聯孫權,敗曹操於赤壁,後占荊、益二州。

劉備稱帝後,任丞相。

備死,輔佐劉禪,封武鄉侯,領益州牧。

多次領兵北伐曹魏,希圖統一中國。

後主建興十二年(234年),與魏司馬懿相拒於渭南,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眉縣西)。

亮治蜀時,任人唯賢,賞罰嚴明,實行屯田,加強與西南各族的聯繫。

蜀漢賴以維持鼎峙局面。

《三國志》卷三十五有傳。

諸葛亮

關羽(?一219)

字雲長,本字長生。

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亡命涿郡,從劉備起兵,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戰敗,羽在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為曹軍所俘,曹操優禮厚之,封漢壽亭侯,不為所動,後仍歸劉備。

建安十九年(214年),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為漢中王,以羽為前將軍,圍攻曹操部將曹仁於樊城,並大破于禁所領七軍,迫使曹操曾一度打算遷都,以避其銳。

但因後備空虛,不久荊州為孫權部將呂蒙襲取,羽兵敗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為吳軍所殺。

其事跡被封建統治階級所神化,尊為「關公」、「關帝」。

《三國志》卷三十六有傳。

關羽

張飛(?一221)

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縣)人。

從劉備起兵。

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長坂(今湖北當陽東北),張飛帶二十騎斷後,當橋橫矛,曹軍久仰其名,不敢近。

後隨劉備取益州。

劉備稱帝,任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

作戰勇猛,人稱「萬人敵」。

然性急如火,不恤部下。

從劉備攻吳,在閬中(今屬四川)臨行為部將刺死。

《三國志》卷三十六有傳。

張飛

孟獲

西南彝族首領。

南中永昌(今雲南保山東北)人。

為當地夷、漢族所敬服。

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在地方豪強勢力雍闓挑動下,獲與南中各郡同時對蜀漢政權發動叛亂。

建興三年諸葛亮率眾三路南征,西路殺死越嶲(今四川西昌)高定,東路打敗牂牁(今貴州黃平西)朱褒,接著會攻益州,雍闓為人所殺。

孟獲負隅頑抗,為諸葛亮所擒。

然亮採納馬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讓孟獲觀陣,獲曰:「向不知虛實,故為所敗,約如此,易勝耳!」亮笑,令之重戰。

七縱七擒。

後獲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從而達到諸葛亮隆中對策中「南撫夷越」的目的。

孟獲

吳大帝孫權(182—252)

字仲謀。

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

其父孫堅初為縣小吏,隨朱儁鎮壓黃巾軍,積功封侯,任長沙太守。

其兄孫策,結交江淮世家大族,據有江東六郡。

權繼其父兄基業,團結舊部,「聘求名士」,在江南向西擴展勢力。

接受魯肅、周瑜建議,與劉備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

以後重點向嶺南發展。

建安十五年(210年)交趾(今越南河內東北龍編)太守士燮以嶺南七郡歸降。

222年稱吳王。

後為爭奪荊州,大敗劉備於猇亭。

229年正式稱帝,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國號吳。

曾派人大規模航海,其艦隊到達夷洲(今台灣);又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江南的開發。

然賦役繁重,刑罰殘酷,人民經常起義。

《三國志》卷四十七有傳。

吳大帝孫權

周瑜(175—210)

字公瑾。

廬江舒(今安徽舒城)人。

出身官僚世家大族。

與孫策同年、友善。

曾任袁術居巢長,孫策與袁術決裂後,東歸孫策,授建威中郎將。

因其年輕貌美,人稱周郎,策欲取荊州,奉命討江夏(今湖北安陸北)。

策死,瑜領軍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

以左督(正指揮)與劉備聯軍,敗曹操於赤壁。

取下江陵後,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後病卒巴丘(今湖南嶽陽西南巴陵山)。

《三國志》卷五十四有卷。

周瑜

魯肅(172—217)

字子敬。

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人。

出身世家大族。

初率部屬百餘人從周瑜到江南,為孫權所敬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軍南下,與周瑜主戰,並建議聯劉抗曹,敗曹於赤壁。

周瑜病困,薦肅代己,為奮武校尉。

繼續與劉備維持和好關係。

《三國志》卷五四有傳。

魯肅

黃蓋

字公覆。

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

初為郡吏,後從孫堅起兵。

曾多次進攻山越。

赤壁之戰,曹營戰船首尾相連。

黃蓋建議火攻,采其議。

黃蓋先書報曹操,詐以欲降。

後乘東南風,將滿載乾柴膏油的戰船接近曹軍水寨,乘機縱火,孫劉大軍水陸並進,曹軍大敗。

以功拜武鋒中郎將。

後為郡守,率軍鎮壓「武陵蠻」,進封偏將軍。

卒於官。

《三國志》卷五十五有傳。

黃蓋

陸遜(183—245)

字伯言,本名議。

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

出身江東世家大族。

孫策婿。

二十一歲為孫權幕府。

討「山賊」有功,拜為定軍校尉。

經呂蒙推薦,召拜偏將軍。

黃武元年(222年),以火攻之計大破劉備軍於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長江北岸)。

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

後吳蜀復通,權聽其裁定。

黃武七年(228年),又破魏揚州牧曹休於石亭(今安徽懷寧、桐城間)。

後官至丞相。

《三國志》卷五十八有傳。

陸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真正原因是源於瘟疫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云:「今臣將兵二十萬……奉國威靈,仗鉞征伐,……遂蕩平天下,不辱主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

歷史千人冊(281-290)

281、關羽(?-219) 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早年隨劉備起兵,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後守下邳(今江蘇邳州南)。東漢建安五年 (200),為曹操擒獲,授偏將軍。在官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