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不僅瞧不上諸葛亮,還一生與之作對,為什麼徐庶卻是個例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起三國英雄誰最強,恐怕「關羽」一定位列榜首,儘管「呂布」武力可能比關羽更勝一籌,但看為人,論智商都難與「關二爺」相提並論,因此這「第一猛將」的位置還得讓關羽坐。

但「關羽」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太過驕傲,這也導致了輕蔑「白衣過江」的小兒陸遜以及故意示弱的呂蒙;結果落得敗走麥城,不僅丟了「荊襄」險地,還落得被擒身死。

「關羽」的驕傲世人皆知,無論是面對袁紹大軍一句「土雞瓦狗,插標賣首」;還是對孫權的一句「虎女焉能配犬子」,都極為明顯的表現出了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的性格特點。

不僅是對敵人如此,「關羽」對自己人也一樣「驕傲」,諸葛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無論是演義還是史料,貌似諸葛亮總是處處遷就著「二爺」,而「關羽」則恰恰此相反,巴不得能高過一頭。

好在幾次打賭都是諸葛亮獲勝,這才多少贏得關羽的三分尊敬,但「不服」依然表現的極為明顯。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說關羽文兼春秋大義,武能跨馬爭殺,看不起諸葛亮這樣的「文弱書生」情有可原的話,那麼為什麼特別尊重劉備的第一個軍師「徐庶」呢?追根溯源,當年「徐庶」是劉備第一個軍師,而且相逢稱得上是一場「偶遇」;況且當時劉備、關羽都是40多歲,徐庶也算是同齡人,因此共同語言比較多。

但「諸葛亮」可就不同了,當時只有二十啷噹歲就被人稱之為「臥龍」,這在四十多歲的關羽眼中就是一種「輕浮」的表現;因此從一開始關羽就打心眼裡看不上「諸葛亮」。

諸葛亮當時年紀小這還不算,關鍵是架子還大,當時「劉備」怎麼說也是一方諸侯,況且四十多歲的人冒著嚴寒風雪,恭恭敬敬,三次才勉強請出「諸葛亮」。

依照張飛的性子早就殺進「茅廬」了,不過關二爺比較有涵養,礙於劉備的面子沒動手而已;但這並不代表關羽不想「殺進茅廬」。

因此,諸葛亮從第一次會面就給關羽留下了「人小架子大」的惡劣印象。

再說「軍師」一職在營中地位極高,劉備第一,軍師就是第二,至於關羽和張飛等人只能依次往下排;「徐庶」其實不能算是劉備的「軍師」,徐庶一直沒有明確表態接受,這就給關羽留下了「謙遜」的好印象。

當然,徐庶也是「遊俠」出身,與關羽、張飛屬同道中人,關羽對徐庶當年「除惡霸,逃亡在外」的事跡很是佩服,因此敬佩之情比諸葛亮更濃厚一些。

而且想做「軍師」還得憑本事,「徐庶」剛出山就「火燒新野」大敗三國名將曹仁;這一仗打得乾淨漂亮,關羽、張飛佩服的五體投地,因此就算「徐庶」不承認,關羽,張飛口中仍舊不間斷的稱之為「軍師」。

俗語有言「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徐庶一登場就大獲全勝,使得關羽、張飛心悅誠服;再反觀諸葛亮,劉備三請才好似「勉為其難」的出山,不僅一出場就要「軍師」一職,而且還要劉備授予代表最高指揮權的「印信」。

「諸葛亮」如此一來,不僅惹惱了張飛,也引得關羽極為不滿;畢竟空口無憑,此時諸葛亮到底有沒有真本事還未嘗可知,也難怪關羽、張飛不服。

這些其實還不是關羽看不慣諸葛亮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劉、關、張三人的關係上。

劉、關、張「桃園結義」,雖非同姓卻勝似骨肉,可以說他們就是個雷打不動的鐵三角;想當年徐庶即便面對千軍萬馬也只敢給劉備提建議,然後由「劉大哥」給關羽和張飛這兩位兄弟下達命令。

徐庶這樣既突出了「劉備」是軍中主帥的重要性,同時不敢調動關羽、張飛,也表達出了對這二人的尊重。

再看諸葛亮,沒見本事先要權利不說,為了自己方便竟敢「厚著臉皮」要劉備的佩劍,目的是震懾關羽、張飛,好讓自己調動方便。

這無疑是觸動了關羽最敏感的神經,在他眼中只認劉備做大哥,就是張飛這樣的猛將也要在自己之下,諸葛亮這個「毛頭小子」根本沒有資格對自己指手畫腳。

其實不僅是關羽一人這麼想,就連同張飛也表現出極為激烈的不滿。

即便如此,劉備一句「吾得軍師,猶如魚之得水也」徹底打破了鐵三角,至少關羽這麼認為;這對於重情重義的關羽來說是極大的打擊,而「離間」他們兄弟感情的罪魁禍首就是這個諸葛亮。

儘管諸葛亮之後多次施展真本事,張飛表現出「臣服」的意思,但關羽一直不肯低頭;或許關羽太過重情義,對於諸葛亮「離間」劉關張兄弟之情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

因此,從第一次見到諸葛亮開始,直到關羽荊襄獨當一面,數十年來兩人一直處於不友好,甚至「作對」的狀態。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諸葛亮是人,關羽也是人,一點性格缺陷其實也無傷大雅,這裡並沒有故意要「黑」誰的意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品三國智慧5:劉備在荊州那些事2:招賢納士

劉備從襄陽宴會逃脫,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水鏡山莊,拜會了名士司馬徽。二人交談時,司馬徽直言不諱地指出了劉備之所以為成大事是因為沒有賢人輔佐。賽馬會雖然隱居鄉野,但他對曹操、劉備、孫權集團都有很深的...

劉備到底有沒有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當中的《三國演義》中,寫的是劉備三次到茅廬之中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成就帝業的故事,將劉備禮賢下士的態度寫得是栩栩如生,同時也把劉備對...

關羽、張飛為何尊重徐庶卻看不慣諸葛亮?

讀過或者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而且後來關係越來越好,甚至屢次說道:「吾得軍師,猶如魚之得水也。」但是,諸葛亮出山之初,卻與關羽張飛的關係很差,關羽和張飛經常看不慣諸葛...

三國不得志謀士之徐庶: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劉備剛剛創業的時候,身邊確實缺少一位能夠出謀劃策的軍師。剛好徐庶也在尋找有眼光的領導。彼此也比較仰慕,走到一起更是理所應當的事。在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前,徐庶也算是蜀國的奠基者之一!劉備對他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