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何德何能,讓曹操在青梅煮酒時候時就認為他是英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為什麼曹操在青梅煮酒的時候就已經高度認可劉備?
初讀《三國演義》時,青梅煮酒論英雄這段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當時尚在年少,可能還無法理解兩人對話後的韻味。
但是在這梅雨時節,綠亭下的酒水淳淳,青煙繚繞似乎已經無法阻擋曹操和劉備兩人心中那蓬勃生長的野心。
當曹操說出那句「天下英雄,使君與操爾」時,胸中有一種衝動好像要伴隨著那道落雷一起蹦出。
現在回頭來看,「青梅煮酒論英雄」無疑是《三國演義》中十分精彩的章節,在《三國志》中,這件事也是被明確記載的:「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
作為後世的讀者,我們可能不會有什麼意外,畢竟三國的歷史我們已經了熟於胸。
但是若身處當時,我們是否還能這麼確定劉備的實力呢?
我們可以先來看下《三國志》中對這段故事發生時情境的描述:
「先主敗走歸曹公。
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
」——先主傳
「曹公自出東征,助先主圍布與下邳,生禽布。
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
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
在古代,從待人禮節即可了解到兩人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
以漢朝當時的禮節為標準,「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是漢人表現兄弟情誼的一種重要社交禮儀。
這一點在漢代的禮法一書《風俗通·愆禮·南陽張伯大》可以看出:
「凡兄弟相愛,尚同輿而出,同床而寢。
」
從這點上看,曹操當時對劉備說出天下英雄唯你我二人這種話,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埋在他心中很久的一個想法。
那麼問題又來了,曹操怎麼會這麼看重他?
要知道,當時天下大亂其實已經收拾得差不多,黃巾軍董卓袁術呂布公孫瓚都已經先後倒下,還有實力角逐天下的人,僅存曹孫和三個劉(劉備劉璋劉表)和袁紹而已。
而這些人里,劉備的背景是最差的,也是混的最慘的,可以說是顛沛流離朝不保夕了,可曹操偏偏就看上了他。
關於這點,可能歸功於劉備的個人魅力和潛在實力。
與當代社會注重現實不同,在東漢時期,人們重名士,又以眼光為榮,所謂月旦評。
品評一個人人,並不強調你「做過什麼大事」,而看你是否有英雄氣。
回頭來看劉備這個人,在他剛投入曹操麾下時,郭嘉就極力建議曹操要殺了他,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劉備這人是個能成大事的人:
《郭嘉傳》裴注引《傅子》曰:初,劉備來降,太祖以客禮待之,使為豫州牧。
嘉言於太祖曰:「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
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
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宜早為之所。
」是時,太祖奉天子以號令天下,方招懷英雄以明大信,未得從嘉謀。
我們常說,想要認清一個人,只要看他周圍都是些誰就知道了。
在當時,劉備身邊兩兄弟關羽、張飛已經威名遠播,而且劉備身邊的人對他也是忠心耿耿。
雖然他不像曹操,「神明英發」,或者孫策「英銳冠世」。
但《三國志》中對劉備的評價其實並不低:
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在以魏為正統的《三國志》中,對於劉備的評價也只是「機權幹略」略輸曹操。
鑒於立場問題,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在陳壽看來,劉備其實並不輸於曹操。
曹操是老東漢那一代人出來的,可以說見過太多的豪強貴族,加上他自己也屬於文武全才,自然對那些無作為的軍閥看不上,但這並不代表他是真的不不識英雄。
恰好劉備內斂沉穩,華而不顯,與當時跋扈的其他人形成了明顯的差別,難免惺惺相惜。
陳壽說劉備的確不如曹操,但:
「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這份堅持和頑強,在此前劉備徐州幾次掙扎里已經看出來了。
以曹操之才,自然明白,這樣格局大得人心而又不屈不撓的傢伙,乃是真英雄,不管實際做出來了什麼。
也正因為有這份前瞻性,曹操才是曹操。
看不出來,也就只是袁術之輩了。
青梅煮酒—劉備對曹操說:我害怕打雷
曹超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偉大的文學家,同時也是著名的酒人。他深解酒中三味,既以酒抒懷,還以酒釋仇,以酒招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是以酒賦詩;大宴長江,橫槊酣飲,緬懷以往,是以酒抒懷;...
曹操認為劉備是英雄,為什麼不殺了劉備?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曹操在白門樓勒殺呂布後,帶著劉關張三人回到許昌,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獻帝和劉備論上了親戚,並稱劉備為皇叔。董承約劉備...
曹操青梅煮酒這句話實際是給自己挖了三個坑 這才在漢中被打掉牙
話說劉備在被呂布打得丟了老婆孩子跑路之後,投靠了當時的大漢丞相曹操曹孟德,而曹操對劉備這個「漢室宗親」也是優待有加,「出則同車,坐則同席」,但是劉備卻戰戰兢兢,每天只好種菜打發時光。現在有人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