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古尋蹤臥龍崗》:寂寞唯有讀書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寂寞唯有讀書台

文/李遠

南陽是一個誕生奇蹟的地方,一座城市竟有兩處古代名人讀書台,極為罕見。

一個是位於石橋鎮張衡墓旁的張衡讀書台,曾造就出張衡「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一個是位於臥龍崗上的澹寧讀書台,曾經孕育出一代賢相諸葛亮。

X

進入臥龍崗大門往右拐行,但見一壠土崗橫臥,崗嶺林立茂盛,鬱鬱蔥蔥,頓生神秘之感。

拾階而上,穿過由中國書協名譽主席張海題寫的讀書台指道牌坊,繼續前行,一座建築掩映於叢林之中,單檐歇山頂,四角挑梁各系一風鐸,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前築月台,門額上「澹寧讀書台」,書體筆力峻拔,古拙蒼勁,為1939年曾任河南省建設廳廳長龔浩所題。

門額兩側懸掛清代南陽著名書法家張允文題寫的楹聯:「讀書以篤行君子之德,彈琴而詠歌先王之風。

」裡面供奉有諸葛塑像一尊,室內壁嵌有龔浩書《澹寧讀書亭記》《抗戰紀念碑》《蔣百里先生紀念碑》等五通碑刻,以及張軫題「奮乎百世信為雄,爭與名山傳不朽」石刻對聯。

「青石小徑通幽深,兩排柏樹隔世塵。

躬耕於彼讀於此,閱盡眾人待佳人」。

看看讀書台門前光滑的青石,以及林間樹上眼花繚亂的紅綢,就知古往今來,有多少讀書人到此膜拜,緬懷諸葛先賢遺風。

澹寧讀書台環境幽靜,視野開 闊,由此西望武侯祠,亭台樓殿掩映於叢林樹石潭水之間,與夕陽餘輝相映,風景如畫,使人流連忘返。

明代文學家陳洪謨有詩讚曰:「半畝青松巢水鶴,一簾斜日貫晴虹。

」澹寧讀書台是諸葛亮躬耕南陽十年間靜心讀書、努力修業的地方,諸葛亮滿腹經綸的才華和經邦濟世的才能,都和這個讀書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遊人駐足停留在這個滿是松柏的高崗上,腦海中浮現的不是劉備求賢若渴的三顧茅廬,也不是三國時期的叱吒風雲,而是諸葛亮那穿越千年的高歌長嘯和那青燈黃卷的朝吟晚誦,沒有這些,就沒有後來的「功蓋三分國」,也沒有名垂千古的《出師表》。

東漢南陽作為光武帝劉秀髮跡之地,被稱為南都、帝鄉,顯赫的政治地位和經濟繁榮,讓南陽成為文化昌盛和薈萃之地。

自古以來,南陽就是一個瀰漫書香的熱土,余香裊裊浸潤南陽盆地千餘年,人才輩出群星閃耀。

而當年顛沛流離、內心彷徨而胸儲大志的諸葛亮,希望能夠知曉天下,閱讀到當時最先進的思想書籍,他需要一個自食其力的安身之地,需要一個晴耕雨讀的理想場所,而南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圍,深深吸引了諸葛亮深邃的目光,南陽似乎與之前世有約,也向他張開了寬厚熱情的臂膀。

諸葛亮曾在《誡子書》中寫道:「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在他看來,一個人只有通過勤奮讀書學習擁有廣博才幹,方可實現自己的理想。

諸葛亮十年躬耕生涯,是潛心苦讀的十年,也是心靜絕塵的十年,他的心寂寞而孤獨,而讀書則成了諸葛亮宣洩情感的最佳渠道,與其說南陽成就了諸葛亮,不如說讀書成就了諸葛亮。

平日勞作之餘,諸葛亮端坐高崗之上,手捧史書儒學典籍,日復一年,沉醉其中,崗坡上茂密的樹林,似乎見證了諸葛亮勤奮的身影;臥龍潭水的微微涼風,曾經吹起諸葛亮凌亂的衣襟。

如今漫步於讀書台前,望著諸葛亮塑像手不釋卷的樣子,不僅讓人肅然起敬!而那種閱讀的優雅姿態,早已穿越千年,成為經典和永恆。

諸葛亮的成長離不開南陽,離不開讀書,更得益於他獨特的讀書方法。

羅貫中《三國演義》介紹諸葛亮時說:「孔明與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

此四人務於精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

」「務於精純」是以徐元直為代表的大多數人治學和思維方法。

而諸葛亮卻跳出了這個條框和定勢,博覽群書卻「觀其大略」,這就是他的獨特和過人之處。

這也是諸葛亮說「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而他「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量也」的原因,言語之中充滿著自信和霸氣,而後來諸葛亮的預言也成為現實。

宋代著名理學家、思想家朱熹《觀書有感》有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意為讀書要細心品讀活學活用,說的極富哲理,也耐人尋味。

在《三國演義》「舌戰群儒」中,關於讀書目的和用途,諸葛亮曾有深刻高論震驚四座:「儒有君子小人之別。

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不知道這些高深莫測的理論,是不是出自諸葛亮之口?但諸葛亮未出茅廬已三分天下的宏偉設想,卓越超群的軍事才能和深有成效的治蜀本領,哪一條不是諸葛亮學以致用「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涉及當時」的最好證明?

龍崗之上躬耕時,寂寞唯有讀書台。

諸葛亮何以從一介布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身上竟然藏著個大謎團

前些時,有學者考證稱《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不靠譜,其描述中地理方位非常混亂:關羽從許昌去河北投奔劉備,本可以直接向北前往鹽津或者滑縣,渡過黃河進入冀州。羅貫中卻讓他莫名其妙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