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人物||宋慶齡與農工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漯河統戰 ID:lhtzb0

漯河統戰官方微信平台帶您看統戰新聞、學統戰知識、品統戰文化、展統戰形象。

宋慶齡、鄧演達, 是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志同道合的革命摯友。

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鄧演達曾被史達林欽點為中共總書記,宋慶齡則作為第三黨的頭面人物,上了《工人畫報》的封面。

當年,他們曾在蘇聯共同醞釀成立「第三黨」, 「第三黨」正是今天我國現有八個民主黨派之一的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前身。

宋慶齡與鄧演達組黨這段往事,至今鮮為人知。

時空回溯到1927年的中國和蘇聯: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血腥屠殺共產黨人。

三個月後,受中共總書記陳獨秀擁護的武漢政府領導人汪精衛也干起了同樣的勾當,繼續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大革命慘遭失敗。

5月,宋慶齡同鄧演達、陳友仁、彭澤民、徐謙等人交換意見,「相約集合同志,為繼承孫中山的遺教而奮鬥到底。

」都主張建立一個新的組織,以繼續領導國民革命。

8月15日,鄧演達秘密抵達莫斯科。

應共產國際和蘇聯共產黨的邀請,17日鄧演達作了《中國革命最近的嚴重局勢之由來》的報告,又應莫斯科中山大學邀請,為全體學生作《中國的政治狀況及今後的出路》的報告。

在莫斯科, 鄧演達成為托派與史達林派的爭取對象,雙方都希望鄧演達以大革命見證人的身份為自己提供有利的論據。

中共旅俄支部派人與鄧演達晤談,爭取他加入共產黨,被他拒絕。

1927年冬的一天,史達林以共產國際的名義和鄧演達會面。

在談話中,史達林開口就說「中國革命是因為指導者的路線錯誤而失敗。

我們要中共指導者陳獨秀休息,不要再參與工作。

蘇聯和共產國際支持你加入共產黨,成為新共產黨的領導者。

」鄧演達委婉地拒絕說,「我不是共產黨,我是國民黨。

但是,我希望中國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資本主義道路。

」從晚上8點一直談到凌晨2點,由於他們對農民與中國革命、國共合作以及蘇聯農業集團化對中國的適用等問題觀點不一致,最後史達林說「以後有時間再作研究」,兩人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史達林把鄧演達送到門口,但是,從此對鄧就有了成見——他在自己的提議不被採納時一貫如此。

作為在莫斯科的三個國民黨左派領導人之一(另兩位是宋慶齡和陳友仁),鄧演達公開表示:中國革命者應該同蘇聯保持親密的同盟關係,而不是從屬關係;中華民族要自求解放,共產國際只能提供友誼上的贊助,斷不能將中國解放的任務完全聽由共產國際擺布。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干預只會破壞中國革命,只會無限期地延長中國的痛苦。

鄧演達的意願,是恢復「真正國民黨左派」領導,聯合共產黨等革命勢力,繼續努力實現國民革命的未竟目標。

9月6日,宋慶齡乘火車抵達莫斯科。

受到蘇聯外長李維諾夫、蘇聯駐中國大使加拉罕、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生,以及新聞記者的熱烈歡迎。

她發表書面聲明說:「孫中山去世了……在他去世以前,他要我替他訪問莫斯科,所以我這次是代表他……我們確信在未來的鬥爭年月中,蘇聯人民必將繼續給予我們援助。

」 然而,事與願違。

在此後的日子裡,宋慶齡的「蘇聯人民必將繼續給予我們援助」的「確信」,並沒有得到蘇聯政府的積極回應。

得不到莫斯科的幫助。

10月,鄧演達與宋慶齡、陳友仁等在蘇俄南部的高加索商議, 一致認為中國革命不能中斷,為了復興中國革命,有必要先成立一個「臨時性的革命領導機構」,這個組織應該是一個獨立的、中國式的、貫徹孫中山三大政策的革命團體。

關於這個「臨時性的革命領導機構」的名稱,宋慶齡說:「我們還是要按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去做,現在要的是行動和行動的人。

」陳友仁提出:「我國華僑對國民黨有感情,為了能對華僑發生影響,還是要把『國民黨』擺在前面。

」經過多次商談,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將這個新的革命領導機構定名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並由鄧演達起草宣言。

三人認為,既然沒有得到蘇聯和共產國際的支持,再待下去已經沒有意義,要麼回國要麼到第三國家去。

最後決定鄧演達去德國、陳友仁去法國、宋慶齡去美國,分頭摸索與各國共產黨和社會黨、勞動黨協作的道路。

11月1日,宋慶齡、鄧演達、陳友仁在莫斯科聯名發表了由鄧演達起草的《對中國及世界革命民眾宣言》(簡稱《莫斯科宣言》),《宣言》中引人注目的有三點,一是「宣告南京武漢的偽黨部中央之罪過」,不承認其作用;二是高舉「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的旗幟, 「 臨時行使革命領導之機能」,立即著手籌備召集中國國民黨全國各省市代表大會,「以解決一切革命問題」;三是到全國各省市代表大會成立之日起,該會職權即行撤銷。

1930年5月,鄧演達秘密回國,籌建黨的中央機構, 黨的名稱即《莫斯科宣言》中提出的「中國國

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

8月9日,鄧演達在上海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幹部會議,通過了黨綱《我們的政治主張》。

此後,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幾經更名,成為延續至今的中國農工民主黨,與共產黨一道迎接了新中國的誕生,活躍於中國的政治舞台。

(本文刊發於《中國統一戰線》雜誌,作者系農工黨連雲港市委會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樊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小編微信:lhtzb1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傳遞友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