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那場刺殺案成為轉折點,改變了蜀國的命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看重蔣琬、費禕,可他們二人不認可諸葛亮的北伐策略

蔣琬執政時,他逐步將主要精力從北伐魏國、以攻為守,轉到了治理內政發展經濟上,費禕繼任後,蕭規曹隨,儘量不發起過大的進攻性軍事活動

姜維與蔣琬、費禕不同,他一直堅持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多次要求蔣琬、費禕下令北伐

250年,姜維第五次北伐中原,俘虜了魏國的中郎將郭循,郭循「素有業行,著名西州」,這樣的人是費禕需要的

費禕雖不認可諸葛亮北伐政策,但他和諸葛亮一樣希望隴西地區扎住根基,因此他非常重視拉攏隴西豪門大戶

姜維把郭循推薦給費禕,郭循很快成了費禕的親信,費禕對郭循破格提拔和過分信任,引起了張嶷的特別關注

張嶷覺得費禕雖顯示了寬廣胸襟和雅量高致,卻可能會身陷險,便勸他說,將軍擔任國家大事,應吸取教訓,稍稍警覺一點,費禕並沒有把張嶷的話放在心上

遺憾的是,不幸被張嶷言中了,在新政之下,對魏戰爭數量減少,蜀漢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費禕欣喜之餘,決定舉行歲首大會,因為劉禪遠在成都,費禕成了宴會最大焦點人物

文臣武將紛紛向他敬酒,費禕來者不拒,不知不覺酩酊大醉,一員武將走到費禕面前,扔掉酒杯,掏出匕首,刺進費禕的胸膛,這個刺客就是郭循

費禕被刺似乎是個偶發事件,對蜀漢而言,這個國家的政治走向發生巨大的轉折

費禕死後,姜維成蜀漢二把手,他要北伐中原,對魏政策從蔣琬、費禕時期的以守為主變成以攻為守,本就處於弱勢的蜀漢國力大受削弱,一定程度上為以後亡國埋下禍根

費禕被刺身亡是三國後期重大的政治事件,它標誌著蜀國防禦性國家戰略的改變和蜀國鷹派勢力的抬頭,堪稱是蜀國歷史的拐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