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死後一年,晉滅吳,在慶功會上,晉武帝對他感激涕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東費縣西)人。
官吏家庭出身,其父曾任上黨太守,但在羊祜十二歲時他的父親就死了,因而,在仕途上羊枯並未沾上父親的光。
少年喪父的羊祜悲不失志。
他刻苦求學,積極進取,養成了一種自覺自勵的習慣。
他研讀詩和史,認真讀《聖傳》等名著,同時對兵法有濃厚的興趣。
羊祜不僅好學,而且勤于思考,每事必問個究竟。
在求學的過程中,他還注重研究實際問題,閒暇之時,外出遊歷山川險阻,增長地理和地形知識。
羊祜少孤而有志,有
知識而知禮節,因此在當地留下了很好的名聲,年長有識者讚嘆說,羊枯將來必建大功於天下。
在打了厚實的知識功底之後,於三十四歲時羊枯才步入仕途,到當時的曹魏政權中當了個小官,後來因其政績突出,不斷握升,最高達到了中領軍的官職,這一官職主要是負責管理禁衛軍的,在當時可是個特別難得的官職呢。
在司馬氏與曹氏爭奪權力的鬥爭中,羊枯站在了司馬氏一邊,得到司馬氏的信任,後來因輔佐司馬炎稱帝,深得信任,先是被封為中軍將軍,後又升遷為尚書左僕射、衛將軍。
羊枯因其知識淵博、文武兼備,在曹魏政權和司馬氏政權中,皆官運亨通。
羊枯廣有才學,紮實務實,他對政務的處理認真仔細,一絲不苟,處處從大局著眼從小事著手。
公元269年,羊枯被派往襄陽都荊州事務,為滅吳作準備。
羊祜在此推行的政策皆表現了一個政治家和軍事家的胸懷。
羊祜為了取信於吳國人,減少他們的不安,決定撤去石城(今湖北鍾祥)的守備,給晉與吳的邊界留出了七百里的安全區,任晉與吳的人民安心耕種田地和自由來往。
羊祜此策,一舉多得,解除了吳人的戒備;增加了良田;減少了守備邊界的兵將。
羊祜都荊州事,以屯田、積糧、養兵、安民為主要內容,他把戍邊的軍隊減少一半,開墾良田八百餘傾,開發水利資源,利用荊襄一帶肥襖的土地資源,廣植水稻,獎時農耕
,由於政策得當,加之年最尚好,使這一地區的糧產連年豐收羊估初到任時,軍中餘糧不足百日,而在羊枯都荊州事務結束時,軍中已有十年的糧食積蓄。
為了減少兵員,羊枯出巡只帶十幾個人,輕車簡從。
這使他更容易接近下層士兵和當地的百姓。
為了實現平定江南統一國家的大計,羊枯在前哨陣地採取了一系列收買吳人之心的政策。
羊枯嚴禁軍中發生侵擾吳國民眾的事件,有違紀者嚴格按軍法處置。
羊枯綏懷遠近、增修德信,公開告訴吳國民眾和兵將,有願意來降者,概熱情歡迎;投降者事後要求回去的,順其自便不予阻攔。
這政策使吳國人
前來投降者絡繹不絕。
在與吳國人的交戰中,羊祜命令部隊,嚴格按照宣布的日期交戰,不許對吳國人搞突然襲擊,不許對吳國兵力搞欺詐性的行動。
將領之中有人求見羊祜想提出襲擊或欺詐吳國軍隊者,羊祜採取的辦法是,先灌他一頓酒,把提建議者搞醉,以此來堵住獻詭計者的口。
吳國的將士也有想通過襲擊晉國的軍隊而爭取立功由於羊祜治軍有方,守衛嚴密,凡來進攻者都以失敗而終。
對於敵人失敗後的死傷者, 羊祜命令,以禮相待。
有次吳國的將領陳尚和潘景向晉軍發起攻擊,羊祜下令反
擊,打敗了吳軍,斬殺了陳、潘二將。
事後,羊枯通知兩人的親屬前來迎喪,以忠義亡士的身價厚加殯殮,用對待賓客的禮節送還迎喪的人。
吳國的將領鄧香偷襲夏口,被晉軍活捉,押來見羊祜。
羊祜原諒了他並放他回去。
鄧香感念羊祜的恩德,回去之後,立即率領他的部下前來投降。
吳國方面治理邊疆的統帥是陸抗。
羊祜經常與陸抗書信來往。
聽說陸抗病了,羊祜專門派人送去好藥。
陸抗安然服用,並不心疑,也顯示出大將的風度。
有人勸他小心為好,陸抗卻說:「羊叔子怎麼會用藥來害我呢?」他傳令戍邊的將士:我們不要為了一些小恩小惠而去和別人爭。
羊祜在處理吳晉邊民的利益爭端中,胸懷博大,廣施恩德。
晉軍踐踏或誤收了吳人的莊稼,同樣視為違反紀律,立即送絹作償還。
在邊界地帶打獵,如果是吳人先傷了野獸而後來被晉兵得到,必須送還給吳人。
這些政策深得吳人的歡欣。
羊祜督管荊州事務,不僅為晉軍南下攻吳備足了糧草,還成功地收買了吳國人的心。
為晉軍鋪平了南下的道路。
羊祜時時關注國家的統一, 他不放過每一
個對滅吳有利的信息。
在巡視長江時聽到吳國的一首童謠,羊祜認真地思索這個童謠,竟然悟出了水軍在守衛吳國邊境中的重要作用。
於是,他考慮必須在長江上游建立一支水軍,籌備足夠的戰船,以便對付吳國的水軍。
他推薦大司農王沒監益州諸軍事,操辦舟船、治理水師,為伐吳作準備。
當一切條件具備之時羊枯上書晉武帝,力主伐吳並獻上了伐吳的周密計劃。
但由於太尉賈充等人的極力反對,此計劃難以實行,羊祜嘆日:「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當斷不斷,可取不取,豈不令更事者恨於後時哉。
」
後來,羊枯得了重病返回都城休養,他自知將不久於人世,臨終之時,他不關心自己的家事,不囑自己的後事,卻一定要入朝求見皇帝,面陳伐吳之計。
武帝知其病重難以入朝,就派中書令張華前來聽取他的意見。
羊祜不僅獻上他的謀劃、推薦杜預代替他的位置,還苦勸道:如果這數百萬的士兵不能順利渡過,以後必定是個大隱患!不久,羊祜就病逝了。
羊祜的死訊傳至襄陽,「南州人罷市、巷哭,吳守邊將士亦泣。
襄陽百姓因祜平日遊憩峴山,建了豐碑還立了廟宇,有時候那些來祭奠的人。
望其碑者莫不流淚。
」羊祜死後一年,晉滅吳,在慶功會上,晉武帝對他感激涕零。
羊公碑尚在:一塊令人落淚的石碑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孟浩然的這首《與諸子登峴山》,不僅有對自然規律的感慨,還有對歷史的追憶,有自己登峴山聯想到古人登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