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轉戰陝北路|清澗:頗具傳奇的紅色革命之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紀念中共中央轉戰陝北70周年「再走轉戰陝北路」活動來到了榆林市清澗縣。
記者常瑞攝
1947年3月29日-30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率中共中央機關撤離延安,踏轉戰陝北的途中,在這裡召開了中共中央會議,即著名的「棗林則溝會議」。
9月7日,紀念中共中央轉戰陝北70周年「再走轉戰陝北路」活動來到了榆林市清澗縣。
清澗縣是頗具傳奇的紅色革命之鄉,1927年10月爆發的清澗起義,打響了我黨在西北地區革命武裝鬥爭的第一槍。
1936年2月,毛澤東主席率中央機關在清澗縣高傑村鎮袁家溝村生活、戰鬥了16個晝夜,發表了著名的《東征宣言》,寫下了氣壯山河、雄視千古的著名詞章《沁園春·雪》。
棗林則溝會議舊址 記者常瑞攝
來到棗林則溝會議舊址,一座乾淨整潔的小院,整齊的5孔窯洞,窯洞的主人吳子俊見到革命後代的到來感到很興奮,自己也做起了講解員,吳子俊的父親經常會給他講當年的故事,毛主席當年在棗林則溝的時候,敵人曾來轟炸過,當時,他的父親和姑姑都在家裡,毛主席離開棗林則溝村之後,村裡的人才知道住在吳子俊家裡的首長就是毛主席。
如今,吳子俊家的5孔窯洞進行了維修改造,第一間窯洞目前是吳子俊夫婦居住,其他幾孔都陳列著一些老照片,布置著當時開會時的蠟像場景。
革命後代和全國媒體參觀棗林則溝會議舊址。
記者常瑞攝
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踏上了轉戰陝北的征途。
3月29日晚—30日毛澤東在陝北清澗棗林溝村召開中共中央會議,討論中央機關行動問題。
會議決定,成立中央前敵委員會(簡稱中央前委),由中央書記處的3位書記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留在陝北,主持中央工作;成立中央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共工委),由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組成,劉少奇為中央工委書記,朱德為副書記,董必武、彭真、康生、陳伯達為常委,伍雲甫為秘書長;中央工委立即東渡黃河,前往晉西北或其他適當地點進行中央委託的工作。
會議前一天,中央還成立了後方委員會,以葉劍英為書記,楊尚昆為副書記和後方支隊司令,轉移到晉綏解放區,負責中央機關的後方保障工作。
也就是本次會議後,毛澤東取代名「李德勝」,周恩來取代名「胡必成」,任弼時取代名「史林」,陸定一取代名「鄭位」。
棗林則溝會議是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後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明確了戰略方向和任務,在中國革命史的發展進程中具有非凡的意義。
【黨史今日】1947年3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陝北清澗縣棗林溝召開會議。
此前,國民黨軍集結34個旅25萬人的兵力,由胡宗南指揮,向陝甘寧解放區進攻,中央根據敵我雙方兵力、裝備的實際,於3月18日主動撤出延安。這次會議主要是討論決定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機關的行動問題。毛...
轉戰陝北時中共中央竟一分為三,毛主席被編入九支隊,有何玄機?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領20餘萬國民黨精銳部隊大舉進犯陝北,企圖一舉消滅中共中央機關和陝北人民解放軍。為了大局著想,中共中央機關選擇暫時離開延安。
中國命運定於此,西柏坡成為中共中央駐地與保密有關!
西柏坡,一個風光秀麗、水土肥美的地方。它曾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指揮三大戰役在此,解放全中國在此,故有「新中國從這裡走來」、「中國命運定於此」的美譽。那麼,西柏坡是如何成為中共中央駐地,黨中央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