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正史中,此人智勇雙全,是最完美的將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雲在民間被稱為常勝將軍,勇猛、謹慎、品德高尚,是百姓心目中完美武將的化身。

網友們對趙雲的看法各有不同,武力方面,有人認為趙雲武力數一數二,有人認為趙雲就是個文官;影響力方面,有人認為趙雲時劉備軍中最重要的武將,有人認為趙雲就是一個打醬油的;下面我們翻翻相關史料,看一看趙云為什麼被稱為三國最完美將軍。

先談一談史料,《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之一,應該是三國最被認可的史料,但是《雲別傳》、《資治通鑑》、《蜀鑒》等三國史料也並非全不可信,歷史上很多名人在評價趙雲時,是按照《三國志》以為的史料進行評價的。

《三國志》寫於晉朝,以魏為正統,寫魏國兩任皇帝的字數,我們又該有所感想,(以諸葛亮為例,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

三國志參照了魏晉的史書,蜀國沒有史官,描寫趙雲時,陳壽對趙雲的評價並不低,但描述趙雲的事跡卻非常至少,顯得很突兀。

加入其它史料後,趙雲的形象更加生動,和三國志達到了很好嵌合。

一、武勇

趙雲勇猛毋庸置疑,但應該還達不到「一呂二趙」的程度,首先呂布在正史中就不能稱第一。

趙雲的武力應該在關張之後,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三國誰能稱第一將, 唯此二人》。

下面看一下證明趙雲武勇的一些材料:

1、《三國志》:「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楊戲:征南(趙雲)厚重,征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

根據陳壽的記載及評價,"強摯壯猛"、「猛將之烈」,是對趙雲勇猛的直接記載描述。

2、《舊唐書·薛登傳》:「至如武藝,則趙雲雖勇,資諸葛之指捴;周勃雖雄,乏陳平之計略。

若使樊噲居蕭何之任,必失指縱之機;使蕭何入戲下之軍,亦無免主之效。

斗將長於摧鋒,謀將審於料事。

」。

以趙云為勇武的代表。

3、《大唐平百濟國碑銘》:「標秀氣於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韓而高視,趙雲一身之膽,勇冠三軍;關羽萬人之敵,聲雄百代。

捐軀殉國之志,冒流鏑而逾堅;輕生重義之(闕四字)而難(闕一字)心懸水鏡,鬼神無以蔽其形;質過松筠,風霜不能改其色。

」。

趙雲放在關羽前面,可見唐代君臣對趙雲勇武的認可。

二、統兵

1、漢水之戰

《資治通鑑》:「操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過期不還。

翊軍將軍趙雲將數十騎出營視之,值操揚兵大出,雲猝與相遇,遂前突其陳,且斗且卻。

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

魏兵疑雲有伏,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勁弩於後射魏兵。

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備明旦自來,至雲營,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

《雲別傳》:「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

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

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

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斗且卻。

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趨圍。

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

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

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云為虎威將軍。

《蜀鑒》:三月,曹操自長安出斜谷,至漢中。

趙雲破其軍於漢水。

《續後漢書》:乃遣將軍趙雲擊之,操軍大敗,墮漢水死者萬數。

三國志沒有描述這場戰爭,但從其它人傳記中會發現,曹操在漢中大敗,但三國志中繞開了,沒有記載。

(諸葛亮曾說:「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司馬懿也說:「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

《江湖長翁集:「彼皆大不得已,所謂出死入生轉敗為功者」;

《史傳三編》:「故孫臏減灶而虞詡增灶,趙奢增壘而趙雲開壘,虛實強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異變也」。

2、 箕谷之戰

三國志沒有記載,在魏國史書中,這場戰爭肯定是曹魏一場勝仗,不會記錄是因為中了諸葛亮的疑兵之計,把趙雲軍當作了主力。

《資治通鑑》:「是時趙雲、鄧芝兵亦敗於箕谷,雲斂眾固守,故不大傷,雲亦坐貶為鎮軍將軍。

亮問鄧芝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趙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

」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庫,須十月為冬賜。

」亮大善之。

《雲別傳》:「亮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

」雲有軍資余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

」亮大善之。

3、其它

《蜀鑒》:昭烈乃留諸葛亮守荊州,以趙雲領留營司馬,昭烈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

此處僅僅提了諸葛亮和趙雲。

《雲別傳》:「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

「。

《三國志》:」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

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

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

三、大局觀與品德

1、愛民,歸民田宅

《資治通鑑》:"時議者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賜諸將。

趙雲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

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奪之以私所愛也。

」備從之。

"

《雲別傳》:"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

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

」先主即從之"

2、忠君愛國

趙雲是終於漢室,忠於民眾的。

他有自己的選擇,被家鄉人推為首領後,先後加入袁紹、公孫瓚勢力,發現並非他心目中的明主,後加入劉備軍,對漢室、對劉備忠心耿耿,義貫鐵石。

當陽之役,足見其忠。

《三國志》姜維: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

當陽之役,義貫金石。

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

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

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趙雲的心目中國讎為大,國賊曹丕當先誅:

《資治通鑑》:"翊軍將軍趙雲曰:「國賊,曹操,非孫權也。

若先滅魏,則權自服。

今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

不應置魏,先與吳戰。

兵勢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

」群臣諫者甚眾,漢主皆不聽。

廣漢處士秦宓陳天時必無利,坐下獄幽閉,然後貸出。

知"

不為美色所動:

《雲別傳》: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范。

范寡嫂曰樊氏,有國色,范欲以配雲。

雲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

」固辭不許。

時有人勸雲納之,雲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

」遂不取。

范果逃走,雲無纖介。

《三國六朝五代紀年總辨》(論趙雲伐吳之諫):可謂深切著明。

知天下大體矣。

愛新覺羅·弘曆(乾隆)(評趙雲伐吳之諫):使如趙雲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

鄭元佑《鄭元佑集》(評趙雲諫分田之言):如趙雲之安民於蜀,亦豈宜以有限之屋共無窮之求。

沈國元《二十一史論贊》(論趙雲諫分田之言):而趙雲之辭田宅請滅魏,皆有古大臣識量,寧得僅以以名將律之。

計大受《史林測義》(論趙雲諫東征):時則不愧諸葛忠武之大節。

而有古大臣之風烈已。

綜述:

趙雲忠君愛國、愛護百姓、愛護士卒。

進攻時一身是膽、勇冠三軍,防守時斂眾固守,親自斷後。

不為美色所動,以興漢室為夢想,明事理,知天下大體。

趙雲有德有識,有勇謹慎,無愧於三國最完美的將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可惜並非五虎上將

後劉備奔袁紹於鄴與雲相遇,隨從至荊州,戰博望,出長阪,遷為牙門將軍,僅為一名護衛偏將,隨劉備南定諸郡後,方升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而關羽已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張飛也是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後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