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傭兵百萬,手握大權,曾有四次機會稱帝,但他為何不想當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
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他6歲時入塾讀書,他勤奮好學,孜孜不倦。
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
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後又努力複習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虛歲28歲時殿試考中了同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
組建湘軍,鎮壓天國
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太平軍於金田起義,戰火很快燃燒至全國各地。
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曾國藩的母親逝世,曾國藩回鄉丁憂守制。
恰逢太平軍橫掃湘鄂豫,形勢異常嚴峻。
朝廷下旨其幫辦湖南團練,這就為曾國藩創辦湘軍提供一個有利條件。
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曾國藩在其家鄉,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命名為湘軍。
而正是湘軍為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立下了汗馬功勞。
曾國藩也因此被清廷封為一等勇毅侯,賞穿黃馬褂,戴雙眼花翎御賜紫禁城騎馬的待遇,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至一品。
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
……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
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
據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
中國制酒歷史源遠流長,以茅台為經典,那是一種埋在歲月里的186,,852 (7545)3文化,是一種傳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曾國藩四次拒絕稱帝
唐浩明說,曾國藩一生中,曾有四次被別人勸說當皇帝。
能不能做皇帝?他為什麼不當皇帝?
他說,雖然有名士相勸,但曾國藩主觀上並沒有要當皇帝的想
唐浩明說,曾國藩的人生歷程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層是平凡而順遂,第二層是在快樂中度過,第三層是有事業、有成就,能給子孫後代留下些實實在在的東西。
天資不高且出身寒門的曾國藩正是憑著自己的文化底蘊、道德原則和政治智慧在人生功名道路上做了一次智慧的選擇。
曾氏從一個艱苦立學的農家子弟到京城高官,其被提拔之快,在滿清歷代都不多見,這顯然與皇家的特殊重用密不可分。
因此對滿清皇朝,曾氏心存感激。
此外,曾氏客觀上也不具備爭奪帝位的實力,雖然他創立的湘軍一時風光無量,他也官至直隸兩江的最高行政長官,但他更清晰地看到,其嫡系打下南京後便徹底腐敗,不可再用,而另一支嫡系水師,在未來的北方戰場上,因缺乏河流可用也失去了優勢。
他為何不當皇帝?
曾國藩一生功過,讓人爭論不休。
他率領湘軍於1863年攻下南京後,就軍事實力而言,已經控制了全國最大的軍事力量,就連清廷也望塵莫及。
若他振臂一呼,極有可能就可以從滿族人手中奪回統治權,而且曾國荃、彭玉磷等10餘名湘軍將領也曾勸進於他。
但曾國藩手書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山高心自知」來表明自己並無反意。
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係。
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
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拚命著書」。
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在江北的餘部與捻軍匯合,清廷命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
曾國藩為何不造反?他又是如何向清廷表明自己的心跡的呢?最大也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
其次,當時曾國藩當時反叛的條件也不成熟,因為清政府對他早有防範。
湘軍攻陷天京後,清廷不准曾國荃800里紅旗奏捷,繼而又賴掉了咸豐帝生前「取江寧者封王」的許諾,只給了曾國藩一等侯的爵位,同時又追究偽幼天王洪天貴福逃脫的責任。
並在天京周圍布置滿蒙重兵,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的騎兵部署在中原河南腹地。
這支部隊不同於八旗兵,戰鬥力極強,時時刻刻監視著東南,使得曾國藩不敢越雷池一步。
湘軍內部,李鴻章的淮軍勢力早在太平天國未滅之前就獨樹一幟了,左宗棠也自立楚軍。
攻陷天京後,湘軍將士人心思歸,他們的戰鬥力得到了很大的削弱。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外國在華勢力決定扶持清政府。
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的曾國藩深知洋人的堅船利炮的威力,一旦重燃戰火而又得不到洋人的支持,勢必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
中國歷史上最詭異的對話
咸豐皇帝的突然駕崩,讓駐紮在安慶英王府的曾國藩驚恐不已。
他清楚地知道,一場更大的戰爭廝殺,已經撲面而來。
為了那至高無上的權力,一場血雨腥風的戰鬥,已經不可能避免。
管朝廷局勢如何變化,該盡的臣子禮儀還是要盡到的。
所以曾國藩下令,湘軍暫時延緩進攻,所有大軍披麻戴孝,並在主營內設置大行皇帝的牌位,所有文武百官對其三跪九拜,並且放聲大哭。
正當文武百官天天哭得一塌糊塗的時候,胡林翼從湖北姍姍而來。
他自然也要對著咸豐皇帝的牌位大哭一場。
放聲痛哭後,曾國藩為其置辦酒宴,為這位好友接風洗塵。
在酒足飯飽後,這兩人就開始了秉燭長談,就當前的局勢交換了各自的意見。
他們兩人的這段對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詭異的對話。
因為這段對話的內容,相當「勁爆」,一旦傳出去,曾國藩肯定必死無疑。
但是這些對話的內容,卻被記錄在了《曾國藩家書》中。
這實在是讓人無法想像。
就在曾國藩思索是投靠太后,還是投靠恭親王,還是與八大輔政大臣交好的時候,胡林翼給曾國藩指了另外一條「明路」,一條讓曾國藩完全不知所措、震驚不已的「大路」。
「來安慶前,左宗棠讓我捎來一封信。
」說完,胡林翼就從自己的懷裡掏出了一個信匣。
聽見這句話後,曾國藩立刻把燈點燃。
他接過信匣,抽出信紙,然後仔細地端詳起來。
只見信上面寫了一副對聯: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
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這四句話,讓曾國藩觸目驚心,震驚不已呀。
特別是最後兩個字,那就是要謀朝篡位,教唆我造反呀。
因為「鼎」,就是問鼎中原、問鼎天下的意思。
左宗棠和胡林翼的意思很明白:怎麼樣,老大?天下大勢已明,眼見太平軍撐不了多久了,我們應該有更長遠的目標。
而這個目標,就是奪取天下!
面對這個部下的意見,手捧著這封「逼反」的信件,曾國藩的心裡一陣發冷。
他的手掌已經布滿了汗水,而他更是一句話也不敢說。
而曾國藩對面的胡林翼,也是呆呆地看著曾國藩,也一句話不敢說。
幾乎同一時間,這兩個人都沉默了,空氣也凝重了起來,周圍更是像死一般的寂靜。
沉默呀,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此時此刻,曾國藩只要一句話,他麾下的10萬湘軍就會改變中國的歷史,曾國藩也會將那個腐朽無比的大清王朝、搖搖欲墜的太平天國全部踩在腳下!但是這句話,曾國藩始終沒有說出來。
綜上所述
第一個因素:曾國藩不會造反。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雖然左宗棠、胡林翼他們支持自己造反,但是李鴻章、彭玉麟這些人會支持嗎?他們憑什麼要上這條賊船?
第二個因素:曾國藩不能造反。
假如曾國藩真的造反了,那麼曾國藩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與哪些人為友,與哪些人為敵,還有自己旗號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會讓曾國藩困惑不已,甚至無計可施。
第三個因素:曾國藩不願造反。
咱們都知道,曾國藩非常精通相面之術,他還為此寫過一本叫《冰鑒》的相面書。
據說這本書現在還賣得很火。
在這本書中,曾國藩看透了自己的面相,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沒有帝王之相。
雖然曾國藩常常說自己是「蟒龍轉世」,但是蟒龍終究不是龍,它就是一條蟒蛇。
如果蟒蛇想變成真龍,那根本就是一個痴人說夢的故事,更是一個荒誕可笑的傳說。
第四個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曾國藩不想造反。
從出生到現在,曾國藩一直是一個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人。
雖然他靠戰功獲得了無上的榮耀,但是他的骨子裡,還是流淌著讀書人的血。
歷史名人:曾國藩傳奇的一生……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諡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今湖南省雙峰縣)人。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
曾國藩去世 一生為何四次拒絕稱帝
在143年前的今天,1872年3月20日 (農曆二月十二),大清重臣曾國藩去世。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出生於湖南長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