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曾國藩傳奇的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諡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今湖南省雙峰縣)人。
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
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現屬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求學嶽麓書院,師從歐陽厚均。
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
1852年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
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諡「文正」。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
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
曾國藩書法源於深厚的傳統帖學基礎,習字極其勤奮,不管是馳騁戰場,還是賦閒在家,俱不忘事翰弄墨,其對於子女臨習碑帖也極其嚴格,這在他的家書中屢屢可以見到這類記載。
曾國藩畢生信奉程朱理學,書法講究筆筆有法,從不逾規矩,可惜缺乏個性。
公元1811年(嘉慶十六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
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
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
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他倡導洋務運動,創立湘軍,在治家,治軍,治國,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樹 。
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
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
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後又努力複習一年,在虛歲28歲時,道光十八年(1838)殿試考中了同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
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咸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
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個中國,儘管清0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
因此,清0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製革命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
咸豐三年(1853年)藉著清0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
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
在這篇檄文里,他攻擊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盡。
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接著號召
蠟像
「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故動員了當時廣大的知識分子參與到對太平軍的鬥爭當中,為日後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
……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
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
據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
曾國藩知人善用,並以身作則遵守軍紀,大軍所到之出百姓皆"各行其事",八本之一的"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便可能總結於湘軍剿滅太平天國這一時期。
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後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太平天-事力量作戰的主力之一。
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1864年,湘軍在其弟曾國荃的率領下攻下天京,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功臣。
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光緒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國藩死後7年,傳忠書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鴻章編校的《曾文正公家書》。
本人也善於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係。
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
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拚命著書」。
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在江北的餘部與捻軍匯合,清廷命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
曾國藩帶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配備洋槍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針是「重迎剿,不重尾追」,並提出「重點設防」等計劃,妄圖把捻軍阻擊在運河、沙河地區,使捻軍無處可逃,然後加以消滅。
但是捻軍突破了曾國藩的防線,進入山東,使曾國藩的戰略計劃全部破產。
曾國藩被免職,由李鴻章接代。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
1870年6月21日,天津數千名群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
法國領事豐大業認為官方沒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傑,因發生爭執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傑僕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
事件發生後,英、美、法等國聯合提出抗議,並出動軍艦逞威。
曾國藩到天津後,考量當時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
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唾罵,連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毀。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正歷: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
朝廷贈太傅,死後被諡「文正」。
其家族後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等。
歷史名人:曾國藩傳奇的一生......你知道他嗎?
曾國藩去世 一生為何四次拒絕稱帝
在143年前的今天,1872年3月20日 (農曆二月十二),大清重臣曾國藩去世。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出生於湖南長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