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比董卓更牛的西涼名將,本有多次機會滅董,為何最終放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末年涼州籍的兩員名將,除了董卓,還有這位皇甫嵩!)
當董卓舊部叫嚷著要反攻長安之際,王允推舉了一人做征西將軍,這人是誰呢?便是之前鎮壓了黃巾軍的一時名將皇甫嵩。
王允覺得這人一定能壓制住李郭樊張那些個散兵游勇,為什麼呢?首先第一點,這位皇甫將軍與董卓一樣也來自西部地區(就今天的地理觀而言,董卓來自甘肅,而皇甫來自寧夏)。
在王允想來,你們跟著老董混,不就因為他是西部名將麼?而今皇甫可比他牛多了!
的確,論之前的戰功,皇甫嵩比董卓出色太多。
鎮壓黃巾起義,除了張角病死,張寶、張梁實際上都是死在他手裡。
而董卓呢,一上場便被黃巾打得落花流水,以至於撤職回家,若干時月之後才得以東山再起。
188年,西涼叛軍包圍陳倉,受命平叛的兩支軍就是皇甫嵩與董卓,而且漢室中央的命令很明白,皇甫為主,董卓得聽他的指揮。
也就在這時節,董卓提議應該快速進兵救陳倉。
可皇甫卻將敵我形勢看得更清楚透徹:陳倉雖小,卻堅固難攻,叛軍一時攻不下來;等到他們精疲力盡我們再行攻擊,一定可以破敵。
於是叛軍圍攻陳倉兩個多月之後便撤退,皇甫嵩這就要追趕,董卓卻擺出了兵法理論,說窮寇勿追,再度被皇甫否決——他的理由很簡單,此刻叛軍圍攻不成,正是士氣低落的時候,而我軍養精畜銳也到了可用的火候,所以這不是什麼追窮寇,而是「以整擊亂」!
結果,皇甫嵩拋下三心二意的董卓,獨自帶兵追擊叛軍,大獲全勝——也正是這一場令董卓顏面掃地的戰事,使兩人從此儼然仇敵。
當時的大漢天子漢靈帝似乎也看出了董卓與皇甫二人之間的芥蒂,189年年初他任命董卓做并州牧之時,就特別下令,要老董把兵權交出來給皇甫接管。
結果老董拒絕,此時漢靈帝據說已病重,皇甫嵩若是借這個理由把董卓殺掉,完全站得住腳。
他的侄子皇甫酈就提出這般建議。
這些話,就常理而論自然是不能說錯,但董卓的不遵朝命是明白無疑的事實,皇甫若是能以這個理由加以威壓,就算不殺董,也能將他的氣焰打壓下去。
結果,最終還是上報朝廷,而朝廷的處理最終居然只是責備一頓而默認事實——因為漢靈帝將死,中央政權正在動盪之中。
皇甫嵩的優柔寡斷,終於結下惡果。
不久京中事變發生,董卓便起兵進京,成功奪權——但是,實際上此時皇甫尚有機會,他手頭有三萬軍隊,長安的地方官蓋勛也有意與他合作,一起反董。
董卓自然也明白自己的背後存在危機,實際上這也是他最終放棄洛陽退居長安的根本原因。
對於皇甫嵩,他更是不放心,所以一紙公文,調皇甫嵩進京做城門校尉——此時,皇甫嵩若是有心,就該與蓋勛合作,構成對董卓背後的第二戰場。
一旦真的如此,實際上對董卓而言,皇甫嵩比東方的諸侯聯軍更有威脅力。
可就是這位能征善戰的皇甫嵩,居然以朝命不可違為理由,孤零零跑去了洛陽,結果很自然,被董卓一下子投進了監獄。
按理說皇甫嵩這就該沒命了,可偏偏他有個兒子叫皇甫堅壽,與董卓的關係居然還很不錯。
這就趕緊跑到洛陽,在酒席上向董卓求情,一方面是為父親辯護,另一方面卻是叩頭落淚,向董卓求情。
老董賺夠了面子,這才起身,宣布釋放皇甫嵩。
如此得以幸免於難,皇甫嵩終於明白自己犯了何等大錯?不但是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實際上也抹滅了大漢幸免於難的最後可能。
有人說,後來董卓不是被王允殺了嗎?王允若是派出皇甫嵩去統領董卓的西北軍,豈不是很好麼?
不錯,這便說到開頭了,王允確實任命皇甫做了征西將軍,可實際上,卻因為他的猜忌,皇甫手頭並沒有幾個兵,更別提招納董卓餘部來做他的手下了。
李傕、郭汜這些人壓根就不聽他的:什麼狗屁名將,連自己都保護不了,還敢來招撫咱們?
確實,經歷這一系列事變,在危急形勢之下沒有及時做出正確決斷的昔日名將,終於被歷史所拋棄。
195年,也就是李傕和郭汜、袁紹與公孫瓚、曹操與呂布各自在不同地盤上展開惡鬥的那一年,皇甫嵩病逝。
三國,不是皇甫嵩這種人能玩的。
回看上一集:他是三國演義前半部里最聰明的人,卻與正義無關,人稱「毒士」!
漢靈帝時涼州羌亂不斷,可帶頭的韓遂、馬騰都是漢人,咋回事?
羌人叛亂的責任肯定算不到漢靈帝頭上,從公元57年開始,斷斷續續一百多年,東漢和羌人的戰爭就沒停息過。漢桓帝、漢靈帝時代,平定羌人算是做的很好的,出現了「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與段熲。在漢靈帝...
孫超人講歷史之三國篇——蓋勛(下)
話說蓋勛於狐盤,便被羌族叛軍擊敗。僅剩百餘人仍列陣與敵人奮戰。句就種部落羌人首領名叫:滇吾,向來被蓋勛所厚待,他在前面用兵器攔住羌人士兵說:「蓋長史是賢人,你們若殺了他會遭天譴!」蓋勛聞言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