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易主的劉備 為何沒被罵成「三姓家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是「三姓家奴」呢,還是宏雅有信義的「劉皇叔」呢,群眾的眼睛自然雪亮雪亮的!
1
三姓家奴,是《三國演義》中張飛譏諷呂布的外號。
所謂「三姓家奴」就是說,呂布本姓呂,後來卻投靠了丁原和董卓,並且曾經拜丁原、董卓為義父。
在漢末三國的混亂時期,為了活命,為了求得更大的利益,轉換門庭,乃是很常見的事情。
比如後世化身為「武神」的關羽也曾投靠在曹操麾下,可為何單單呂布得到這頂高帽呢?
呂布這個人,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上的事跡是:「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甚見親待。
」然後,就是「董卓誘布殺原而並其兵。
」
《三國演義》里說描繪的比較詳細,說董卓送給了呂布一匹赤兔馬。
為了一匹馬,就把老闆給殺了。
在這之後呢?「董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
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
」董卓很愛呂布嘛。
為了報答「乾爹」,「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
」嗯,送給董卓爸爸一頂綠帽子。
這一段,被羅貫中描繪成了王允用美女貂蟬離間了董卓和呂布,其實正史中貂蟬並不存在。
終於,呂布覺得自己做人有點不地道,倒不是想洗心革面,而是擔心董卓找他麻煩——「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於是和王允談心,恰好王允和士孫瑞密謀要殺卓爸,趁機就和呂布說了。
一開始,呂布還扭扭捏捏:「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
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乃於門刺殺卓。
後來,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等還攻長安,呂布戰敗,逃去南陽,「乃將數百騎,以卓頭系馬鞍」。
看到這裡,你以為呂布也很愛董卓的嘛,逃跑了還要帶著董卓爸爸的腦袋。
這樣想就錯了,南陽是什麼地方,袁術的地盤。
袁術和袁紹是兄弟,袁紹當年在洛陽的時候得罪了董卓,半夜逃出京城,但四世三公的袁家在京城的親戚都被董卓滅族了。
所以,董卓是袁家人的宿敵。
呂布往南陽跑,肯定是想好投靠袁術了,見面禮怎麼能少,人都殺了,還要拿爸爸的腦袋當政治資本。
2
到了南陽,袁術對呂布非常好。
當年董卓滅了袁隗滿門,呂布覺得自己砍了卓爸的腦袋還掛在馬鞍上一路帶到南陽,對袁氏有恩,於是在南陽非常囂張跋扈:「遂恣兵鈔掠。
」
大大方方地當起了強盜,袁術因此非常憎惡呂布。
所以,呂布在南陽也混不下去了,跑到河內投奔張楊,結果「楊帳下諸將皆欲圖之」,又投奔袁紹,結果「遣壯士送布而陰使殺之」。
呂布東逃西竄,最終在張邈處歇腳,並在張邈陳宮等的合謀下,乘虛占了曹操的濮陽,做了兗州牧。
曹操聽說了,立馬回軍和呂布交戰,沒兩年,就將兗州悉數收復,呂布戰敗,這次東奔下邳,投靠劉備。
後來,劉備引軍在淮上和袁術相拒時,袁術寫信勾引呂布說:當年你幫我殺了董卓,我很是感激的!後來你在兗州打了曹操,我也非常快樂!這次你要是再幫我殺了劉備,我袁術雖然是個蠢材,但是願為你出生入死!現在有二十萬斛米,先送給將軍,事成之後,可不止這些哦。
呂布看到信,居然十分高興,想也不想,二話不說,帶兵就襲擊了下邳,虜獲了劉備的妻兒。
呂布雖然把事辦成了,但袁術答應的二十萬斛米卻遲遲不到帳,恰好劉備敗走海西,飢困不堪,實在是走投無路了,忍辱向呂布請降。
呂布正生著術爸的氣,就又劉備和好,將他迎回徐州,讓他屯居小沛,自己居徐州。
再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殺過來了,結果也是意料當中的,呂布被擒。
《三國演義》中,在白門樓上,曹操先後殺了呂布的部將高順和參謀陳宮,輪到呂布了。
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
布今已服矣。
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
」死到臨頭了,呂布還想認曹操作「乾爹」。
結果,曹操問劉備:「何如?」
劉備也是明眼人,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
3
對這樣一個反覆無信的小人,張飛罵他「三姓家奴」一點都不過分。
可是,同樣「十易其主」的劉備,為何沒人罵他是「n姓家奴」呢?
劉備一生曾經投靠過多少人呢?挑出名的來說,先後追隨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等人。
在這些依附或合作中,劉備一直是個說一套做一套的人,他總是在保護人的背後搞小動作,甚至反叛,與呂布的行為實在有相似之處。
劉備在曹操門下時,曹操「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但劉備還是要密謀害死曹操。
《三國演義》中說漢獻帝血書衣帶詔,詔令國舅董承聯合忠臣共同誅殺曹操,董承就找到了劉備。
雖說《三國演義》「七分史實三分虛構」,但這事還有點兒靠譜,正史有載:「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劉備)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
會見使,未發。
事覺,承等皆伏誅。
」
所以,這件事的實質一場由漢獻帝主導的政變,結果失敗了而已,這就跟呂布害死董卓的動機不同。
呂布投張楊,張楊帳下諸將想捉他送給李傕,只好灰溜溜地跑了;投袁紹,袁紹煩他居功自傲,想殺他,又灰溜溜跑了。
劉備就不同了,密謀殺害曹操不成,就投奔袁紹去,「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
」再後來,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吃緊,劉備投奔劉表,「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
」
為什麼這樣危險的人卻屢屢能夠為人所接納?有一個故事能說明劉備的為人。
劉備早年做平原相的時候,有個叫劉平的人是劉備仇人,不齒在劉備的管轄之下,因此劉平請人去刺殺劉備。
結果這個刺客到劉備府上自稱是來拜訪的客人,受到劉備的親切接待,殷勤備至,最後刺客不忍心殺劉備,把實情告訴了他。
劉備每次投靠別人都差不多是落荒而逃,光杆司令一個,但曹操、袁紹、劉表還是接納他,那麼就只有一個理由了——劉備的社會口碑好,刻意親近他顯示自己能跟大賢人做好朋友。
儘管劉備的內心深處是「奸詐」的,但他的名聲是他的無形武器,勝過千軍萬馬。
袁紹很早就對劉備有過評價,說他 「宏雅有信義」。
這樣的人,怎麼會有人罵他三姓家奴呢。
4
生於治世,越有道德的人越吃香;生於亂世,越不講道理的人越占便宜。
曹操是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治世之中,他也就會做個能臣,但是亂世之中,他就是獨霸一方的奸雄。
劉備恰恰相反,他在亂世中試圖講道德、講道理,這顯然不如曹操的霸道來得直接和有效。
諸葛亮幾次勸他圖謀劉表的荊州,他就是不忍心。
劉備唯一的歷史污點,可能就是入益州那回的居心叵測。
唯獨入益州這一次,劉備是真急了,他已經年過半百了,在荊州的時候就曾嘆自己「髀里肉生」,他實在是耗不起了。
但完事之後,他也沒殺劉璋。
劉備可不是大聖人,他是真狡猾,是真有城府,但他也是真喜歡當好人。
和呂布不一樣,劉備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一直用著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爭取。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聰明的讀者也許大概已經猜出我要講的是什麼。
我講的三國系列,大致上都在影射萬科股權之爭的事情的。
這周,寶能的微信公眾號爆出一篇聲討萬科高層的文章,而後秒刪。
我粗略看了文章,內容就呵呵呵了,但他所說的那個人,是「三姓家奴」呢,還是宏雅有信義的「劉皇叔」呢,群眾的眼睛自然雪亮雪亮的!
十八路諸侯85:為平定農民義軍黑山賊,袁紹下了血本,為了啥?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袁紹、袁術兄弟對峙,相關的諸侯分列兩方。袁紹、曹操、劉表是一夥,袁術、公孫瓚是一夥,雙方從北邊的青州一直打到南邊的兗州。總體上袁紹這一方占據優勢,在北邊將公孫瓚...
呂布起家比曹操劉備都要早,為何沒混好,和三姓家奴無關
文/寂寞的紅酒呂布是漢末三國時期梟雄之一,是漢末軍閥混戰中的風雲人物。說起來,呂布起家比袁紹、曹操、劉備諸多梟雄都要早,早在劉皇叔還在跑龍套的時候呂布就已經是權傾朝野的大漢朝二號人物。在幹掉董卓...
呂布一個不講信用的人,難以成功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在三國時代一出場,就叱吒風雲,論單打獨鬥無人能敵,腳跨赤兔馬,更是威風凜凜。但呂布此人卻毫無信義,反覆無常,決定了他一生顛沛流離。三國時代,最看不起呂布的人,是快人快語的...
他是三國名將,卻一生坎坷,張飛一語道破玄機
在《三國演義》的前半部中,呂布是個重要的配角。他的特點非常鮮明。首先是武功高強。《三國演義》成書後,數百年來民間一直對小說中武將的武力進行排行,呂布都毫無爭議名列榜首,是小說中武力最強者。其次,...
三國里他殺過國賊救過社稷,得罪了曹操劉備,最終丟了命
呂布是《三國演義》中的配角,他的故事從第三回開始到第十九回結束。根據書中的描述,呂布出場的時間大致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被殺的時間為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年底。其故事較為集中,時間跨...
呂布為何敢與曹操作對,不是因為陳宮而是有此人的支持
他與曹操自小相識,曾經肝膽相照,有托妻獻子的交情。然而,當曹操征討徐州時,他卻趁機與呂布聯合背叛,差點讓曹操一無所有。這個人叫張邈。我若不還,往依孟卓三國演義中,曹操東征徐州的陶謙,一路上連克多...
劉備沒呂布勇,沒曹操詐,沒孫權闊,為什麼他成為了英雄?
國史上,劉備沒呂布勇,沒曹操詐,沒孫權闊。可他的英名,並不亞於上述三大名人。有的人就是不服,刻意指出劉備曾經象呂布一樣,屢屢換主。不配享受英雄稱號。這裡,我也說說劉備換主和呂布換主有啥根本區別。...
呂布「三姓家奴」根本不算什麼,他在三國時期換了七次主人最後還能稱霸一方
作為三國演義里的第一猛將,呂布有一個不太好聽的外號:「三姓家奴」。因為其本身姓呂,先是投奔丁原,認丁原為義父,之後又殺了丁原投靠董卓,認董卓為義父,後來連董卓也死於呂布之手。所以呂布便有了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