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黃袍加身奪天下,與他的「義社十兄弟」的卓越功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匡胤黃袍加身奪天下,與他的「義社十兄弟」的卓越功勳


趙匡胤(927—976),涿郡(今北京)人。

父親趙弘殷,後唐、後漢時任禁軍將領。

後唐天成二年(927),趙匡胤生於洛陽(今河南洛陽)父親官邸。

後漢乾祐元年(948),樞密使郭威受命征討叛軍李守貞,22歲的趙匡胤應募從軍,成為了郭威的部屬(《宋史•職官志二》:「樞密使、知樞密院事,佐天子執兵政」,相當於後來的國防部長)。

此後不久,一批投靠郭威的年輕軍官結為「義社兄弟」,除趙匡胤外,還有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勛、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稱為「義社十兄弟」,後稱為「太祖義社兄弟」。

後周顯德七年(960),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代後周恭帝柴宗訓,正式登基,國號宋,是為宋太祖,改後周顯德七年為宋建隆元年,定都開封,史稱北宋。

趙匡胤登上帝位,與他那「義社十兄弟」中部分兄弟的艱苦努力和卓越功勳是密不可分的:

石守信(928—984),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

後漢時,隸樞密使郭威帳下。

後周廣順初年,升任禁軍親衛都虞候。

顯德元年(954),後周抗擊北漢的高平之戰,石守信以功升親衛左第一軍都指揮使;同年師還後,又升任殿前司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

顯德三年,從世宗征南唐,石守信任先鋒,參與六合等地戰役。

顯德五年三月,南唐割淮南求和後,石守信以功升鐵騎、控鶴四廂都指揮使,成為殿前司禁軍主力的指揮官。

顯德六年三月,後周攻遼,以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韓通為陸路都部署,已升任殿前都虞候的石守信任陸路副都部署,石守信已成為後周的主要將領之一。

同年六月,趙匡胤接替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時,石守信接替趙匡胤任殿前都指揮使。

世宗死,子柴宗訓即位,石守信以義成軍節度使,仍兼任殿前都指揮使。

石守信是以趙匡胤為首的「義社十兄弟」中,繼李繼勛、趙匡胤之後第三個建節的,而且長期與趙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趙匡胤的部屬、親信,後周末成為趙匡胤的副手,關係最為密切。

顯德七年正月初,趙匡胤指使人謊報軍情,暗中與趙匡胤勾結的次相王溥,促使首相范質倉促派趙匡胤率軍北上,石守信是殿前司留京的最高長官,是趙匡胤事前安排的內應。

趙匡胤於當天晚上準備兵變時,派心腹小校郭延贇馳回京城向石守信報告,石守信立即部署「將士環列待旦」①,等待策應趙匡胤兵變部隊回京。

由於有石守信等指揮的殿前司禁軍策應,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城。

宋朝建立,石守信列在六位主要開國元勛(翊戴功臣)之首,升任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並改兼歸德軍(宋州)節度使。

建隆三年九月,已加同平章事為使相的石守信深知趙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解除兵權,即請求免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的名義,專任天平軍節度使。

宋太宗太平興國九年(984)六月死,終年57 歲,追封威武郡王,諡武烈。


王審琦(925—974),字仲寶,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後漢末投樞密使郭威帳下,後周太祖時任殿前司鐵騎指揮使,世宗子柴宗訓即位後,王審琦任殿前都虞候。

顯德七年正月初,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被趙匡胤稱為「布衣交」王審琦,與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同被安排在京城作內應。

宋朝建立,在六位主要開國元勛中名列第四,升任殿前都指揮使、泰寧軍(兗州,今屬山東)節度使。

建隆二年七月,宋太祖收兵權,王審琦罷殿前都指揮使,出為忠正軍(壽州,今安徽鳳台)節度使,在鎮達八年之久,史稱「為政寬簡」。

開寶二年(969),宋太祖親征北漢時,王審琦任御營四面都巡檢。

次年,改為忠武軍(許州,今河南許昌)節度使,但不赴任而留住京城。

後加同平章事銜為使相,開寶七年(974)死,終年50 歲,追封琅琊郡王。


韓重贇(?—974),磁州武安(今屬河北)人。

後漢末隸樞密使郭威麾下,後周世宗顯德元年(954)與後漢的「高平之戰」,以功升任殿前司鐵騎指揮使。

後周末,升任殿前司控鶴軍都指揮使。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時,韓重贇參與兵變,「以翊戴功」升為侍衛親軍司馬軍主力龍捷左廂都指揮使。

建隆二年(961)七月,宋太祖收兵權,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罷軍職出為忠正軍節度使,韓重贇繼任殿前都指揮使、改領義成軍(滑州,今河南滑縣東南)節度使,時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都已廢罷,韓重贇遂成為殿前司正長官。

建隆三年正月,宋太祖擴建皇城東北部,並按洛陽宮殿圖修建宮殿,由韓重贇督建。

乾德四年(966)八月,黃河決口於滑州,韓重贇督軍士民夫修河堤。

韓重贇屢負重任,為他人所妒忌,乾德五年(967)初,有人「譖(韓)重贇私取親兵為腹心」。

趙匡胤大怒,也不查證就要殺韓重贇,因為趙匡胤正是這樣而發展勢力,終於奪取後周政權的。

趙普諫說:「親兵(指殿前司禁軍),陛下必不自將,須擇人付之。

若重贇以讒誅,即人人懼罪,誰復為陛下將親兵者。

」趙匡胤雖然不殺韓重贇,但隨即於同年二月解除他的軍職,出為彰德軍(相州,今河南安陽)節度使。

開寶七年(974)死。


李繼勛(916—977),大名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

後漢末,樞密使郭威鎮鄴都時,李繼勛投入郭威部下。

後周初已任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

顯德元年(955)三月,參加「高平之戰」,以功升殿前都虞候,不久,改任虎捷右廂都指揮使,領永州(今湖南零陵,時在湖南割據政權境內)防禦使,趙匡胤才繼任殿前都虞候。

同年十月,升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昭武軍(利州,今四川廣元,時在後蜀境內)節度使。

趙匡胤才繼李繼勛之後領永州防禦使。

李繼勛在「義社十兄弟」中不僅最年長,而且升遷速度最快,是第一個升任殿前司副長官殿前都虞候、第一個升為節度使的。

「義社十兄弟」結社時也有可能原是以他為首。

趙匡胤代周建宋時,李繼勛正在安國軍節度使任上,沒有參與兵變活動,不屬於開國元勛。

建隆元年(960)六月,趙匡胤平定潞州劉筠,李繼勛朝見趙匡胤於潞州行營,即被移為昭義軍節度使以鎮守新平定的潞州地區,後在進攻北漢邊境及抗擊北漢中屢建功勳,乾德五年(967)加同平章事為使相。

宋太宗即位後,李繼勛的使相銜升為侍中。

太平興國二年(977),李繼勛以病回洛陽治病,以太子太師致仕,同年死,終年62 歲,追封隴西郡王,諡莊武。


劉廷讓(929—987),本名光義。

祖籍涿州范陽(今河北涿州)。

後漢樞密使郭威鎮守鄴都時,劉廷讓入麾下,後周太祖時,任至侍衛司龍捷右廂都指揮使。

宋建隆元年(960)三月,從征潞州李筠時任行營先鋒使。

次年升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寧江軍(夔州,時為後蜀轄區)節度使。

乾德二年(964)四月,率軍赴潞州守邊以防北漢侵擾。

同年十一月,宋軍進攻後蜀,王全斌任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率主力從陝西南下;劉廷讓任副都部署與都監曹彬率步騎2 萬,自歸州(今湖北興山南)沿長江西上,在距夔州30 里處舍舟登陸,先奪城東過江浮橋,然後乘舟而上,一舉攻占江防重鎮夔州,擊破後蜀川東防禦體系的樞紐。

劉廷讓軍紀嚴明,後蜀萬(今重慶萬縣)、施(今湖北恩施)、開(今重慶開縣)、忠(今忠縣)四州刺史皆迎降,劉廷讓軍遂迅速占領峽中的所有州縣。

乾德三年正月,劉廷讓率軍西進至遂州(今四川遂寧),後蜀遂州知州迎降。

此時,宋軍北路王全斌軍已進至成都附近,後蜀降。

同年三月,後蜀降將全師雄叛亂,迅速占領川西除成都以外的許多州縣,全師雄叛軍至成都西北新繁,劉廷讓率部擊敗全師雄,俘萬餘人。

同年十二月宋軍平定全師雄。

次年正月,劉廷讓以功改領鎮安軍節度使。

開寶六年(973),劉廷讓被罷軍職,出為鎮寧軍節度使。

開寶九年(太平興國元年)十月,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劉光義因與趙光義同名,被賜名廷讓。

太平興國二年五月,一批節度使被授以環衛閒職,劉光義被罷節度使改授右驍衛上將軍。

雍熙三年(遼統和四年,986)五月,宋遼岐溝關(今河涿州西南)之戰,宋軍大敗。

六月,宋太宗又起用張永德等久處環衛閒職的宿將,任河北沿邊諸州知州以抗遼,劉廷讓被任為雄州(今雄縣)知州,後移為瀛州(今河間)都部署。

同年十二月,遼聖宗率南京(今北京)留守耶律休哥(遜寧)等部入侵,劉廷讓以精兵付滄州(今滄州東南)都部署李繼隆殿後,以備緊急時進行救援,自率數萬宋軍北上抗擊遼軍,大戰於莫州(今任丘南)南,劉廷讓軍被圍於君子館(今河間北),部將桑贊率部激戰半天多,遼援軍不斷,而宋援軍李繼隆部不但不進行救援,反而南逃,桑贊遂率部先逃,先鋒雄州知州賀令圖被俘,部將楊重進力戰陣亡。

因是李繼隆率部南逃才導致戰敗,宋太宗沒有責罰劉廷讓。

次年初,代張永德繼任雄州知州兼兵馬部署。

此次戰敗的責任者李繼隆雖被逮赴中書推問,但也無罪釋放,可能引起劉廷讓的不滿,同年秋劉廷讓病,宋太宗派御醫前往醫治,劉廷讓上表要求回京城,未等宋太宗批准即擅離治所南歸,因而被下御史台按問,被削奪官爵配隸商州(今屬陝西)。

劉廷讓在貶途中絕食,行至華州(今華縣)死,終年59 歲,死後贈太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北宋「十大開國元帥」的人品和最終結局

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末,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後周恭帝時建節,兼任殿前都指揮使。是太祖「義社十兄弟」中第三個建節的,成為後周的高級將領。「陳橋兵變」時在京城裡為內應,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

宋朝十大開國元帥的最後結局

一、石守信   「義社十兄弟」成員。後周末年任殿前都指揮使,成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 「陳橋兵變」時為京城裡的內應,對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城,確保了太祖登極起到了重要作用。建隆元年已加同...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分別都是誰?

除了有趙普為代表的文臣輔佐之外,趙匡胤在軍中廣結善緣,和許多軍官感情都很好,「義社十兄弟」就是突出的代表。義社十兄弟是趙匡胤奪取政權,陳橋兵變的最重要的力量,十人如下: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

趙匡胤義社十兄弟的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趙匡胤發動兵變代周建宋的基本力量之一,是以他為首的所謂"太祖義社兄弟",也稱為"義社十兄弟",即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勛、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後周世宗初年,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