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兩封家書,蘊含這多少溫情和理性的思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古時候兩地分別的人們,對於家書最為直觀的描述,由此可見,在交通信息落後的年代,一封家書的價值是何其珍貴啊!今天,言君就和大家一起來品讀一下被世人譽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諸葛亮筆下的家書。

諸葛亮的一生品格高潔、才學淵博,堪為後人典範。

因此他對於自己的兒子也是嚴管厚愛、教導有方。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在繁忙的行軍途中,不顧軍務勞頓,曾寫信給他的哥哥諸葛瑾,談論起了兒子諸葛瞻的成長問題。

在這封家書中,身為父親的諸葛亮表現出了對其子諸葛瞻成長的期望和擔心。

字裡行間,寫盡了一個父親的深思遠慮:原文如下:

瞻今已8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短短19字,既有諸葛亮對於兒子當下現狀的肯定,也有對於兒子長此久往發展的擔憂。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兒子諸葛瑾成長的一言一行,身為父親的諸葛亮平常既是關注的,也是用心關愛的。

作為一代賢良的諸葛亮,從小修身立志,一生為蜀漢功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因此他對於兒子的修身立業尤為看重。

蜀漢建興十二年,在他臨終前,諸葛亮曾給兒子諸葛瞻寫下了一封家書。

這就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人之臨終,其言忠善。

來日不多的諸葛亮,反觀一生的經歷,寫下了這封飽含著對兒子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的家書。

這封家書是諸葛亮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的智慧理性結晶,也可謂是一篇告誡後輩的良言家訓,他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哲理。

果然,諸葛瞻不負父親的囑託,忠心輔佐後主劉禪,後來諸葛瞻父子死守綿竹關,寸土不讓,以死報國,終成為一代忠烈人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的《誡子書》和《誡外甥書》

【作者】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民間傳說中著名的智慧人物,經過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