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趙匡胤只敢「杯酒釋兵權」,卻不敢殺手下悍將?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趙匡胤,在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典故「杯酒釋兵權」,隨之而來的便是數百年來中原漢人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為後世所詬病!

我們都知道,古代帝王無不想大權獨攬,對於能夠威脅自己皇位的人毫不手軟,比如漢高祖劉邦殺韓信、彭越、英布,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然而歷史上也有忠厚的皇帝劉秀,更有用軟手段解除手下威脅的趙匡胤。

在今天看來,因為趙匡胤的這種做法,直接的後果就是重文抑武,大宋數百年來的軟弱皆是如此,想當年北宋第一名將狄青為何鬱鬱而終?原因則是大文學家歐陽修的一句「誣陷」之詞,令其天天擔心受怕,結果「不得好死」。

為何趙匡胤只敢「杯酒釋兵權」,卻不敢殺手下悍將?

趙匡胤真的不敢殺手下大將嗎?其實並不見得,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並不是一句空話,放到如今,估計多有人會想:要我死,先弄死你!

然而放到北宋初立的那個年代,如果趙匡胤殺戮手下悍將,必有兩大結果:

因為趙匡胤屠殺大將,必然會使得手下將領寒心!五代是一個什麼時代:武夫當國,下克上的時代,君君臣臣就是個屁!殺我上司,堵我前途,比殺我父母還要可恨,如此將領不服,政權不穩,這個時代文人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節操,讓文人忠心,還不如讓武將忠心呢,五代第一名臣馮道就是個榜樣!

正處於國力上升期的契丹(遼)以及西北党項政權,必會揮兵直取中原,剛平定的南方就會立馬叛亂,且趙匡胤來位不正,故周還有「忠臣大將」仍在。

也許「杯酒」是一條好路子,趙匡胤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杯酒,直接讓後世子孫成軟腳蝦,經濟發展了,軍事成菜鳥,悲劇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啥五代時期那麼多短命王朝

五代時期是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期,沒有之一。從朱溫建立後梁到趙匡胤建立北宋,短短的五十多年間,北方統一政權就經歷了「五代八姓十三君」,南方更是分裂為多個國家。五代時期的北方王朝,短命的最直接原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