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傑出皇帝,位面之子上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皇帝一詞起源於秦始皇,在從秦始皇稱帝到清宣統帝溥儀下台的2100多年時間裡,中國一共產生了大大小小406位皇帝。

但在這數百位皇帝中真正堪稱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外能開疆拓土、內能富國安民的明君卻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他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

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是漢朝開國皇帝,他出生低微卻功成名就,48歲出來打江山,三年滅秦,四年亡楚,7年統一全國,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毛爺爺評價: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

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經過爺爺父親的「黃老學說,無為而治」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給武帝留下了大量對外征戰的錢財,他在位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

漢光武帝-劉秀

他是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面對斷壁殘垣、江山破碎的社會狀況,他勤於國政,改革開拓,終於使東漢王朝在一片焦土廢墟中恢復和發展。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採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

隋文帝-楊堅

楊堅是隋朝的開國皇帝(也是最被低估的皇帝),他勵精圖治,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是厲行節儉政治,使民眾在較輕的剝削下得以發展生產,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後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

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太宗名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宋太祖-趙匡胤

他是宋朝開國皇帝,後周周世宗柴榮病重時,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周恭帝即位後不久,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

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

大軍回京後,恭帝被迫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趙匡胤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

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

同年,攻占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

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在五代十國時丟失了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加強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賦稅,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

經過洪武朝之治,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

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

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困難副本通關,開始地獄噩夢難度)

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熙盛世的大局面。

在歷史上有位的皇帝還有很多,漢文,景,宣帝,冉閔,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唐宣宗,宋仁宗,明成祖,明孝宗,清世宗,清高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帝王,排名第一的他毫無懸念!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裡,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