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封建兩千多年中最有作為的十位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十、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

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

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

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

文帝在位期間,隋朝開皇年間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巔峰時期。

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之一。

被尊為「聖人可汗」。

九、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

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

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

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

762年病逝。

八、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位皇帝(1022年—1063年在位)。

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2年即帝位,時年13歲。

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享年54歲。

在位41年。

他在位幾十年,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峰。

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論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論學問,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藝;但論生前死後的名聲,他卻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皇帝。

「仁政」,一直是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沒有一個帝王能以「仁」為諡號或冠以「仁」。

儘管沒有多少人喜歡當戰爭的犧牲品,但人們總願意記住那些會打仗的皇帝,而忘卻仁宗這樣以「仁」治國的「仁主」。

七、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

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啓超)的時代。

六、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漢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號永樂。

1402年奪位登基,改元永樂。

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交趾、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立哈密衛,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統一與完整。

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

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在位期間將由靖難之後的瘡痍局面發展至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史稱「永樂盛世」。

五、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並開疆拓土,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四、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宋王朝的開國皇帝。

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清苑縣。

年輕時喜愛騎馬射箭,膽量過人。

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

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

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在位16年。

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死後葬於鄭州鞏義宋陵之永昌陵。

廟號太祖。

諡號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三、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

十六歲登基。

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

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

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

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

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

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

二、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

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

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民族,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政策,恢復了中華。

朱元璋生在今安徽淮河平原一個赤貧的佃農之家。

當時蒙古對漢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壓迫奴役已經到了無可復加的程度,朱元璋從未經歷過中國富饒安定的農業社會的正常生活環境,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儒家教育,但是他通過自己的才智、信念和統帥力推翻了蒙古的統治和奴役,重新建立了漢族國家並指導國民脫離野蠻,重新恢復自信、尊嚴和榮譽。

這位傑出的民族英雄從天災人禍和饑寒交迫的鐘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他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一、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即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

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造了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施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

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又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還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帝王,排名第一的他毫無懸念!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裡,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