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蜀相: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
2、丞相祠堂:據《方輿勝覽》記載,武侯祠在成都西南二里,現成都武侯區。
錦官城:古代成都的別稱。
成都產蜀錦,古代曾設有專官管理,所以又稱成都為錦官城或錦城。
柏森森:柏樹長得高大而茂密。
唐時武侯祠前有老柏樹,相傳為諸葛亮親手栽種。
3、黃鸝:黃鶯。
這兩句表面上是寫景實際是抒情,杜甫對諸葛亮極為景仰,為尋訪而來,因此祠堂中雖有映階碧草,也無心觀賞,讓它自為春色;隔葉黃鸝的鳴叫,也無心傾聽,任其空作好音。
4、三顧:三次拜訪。
頻煩:多次煩勞。
天下計:統一天下的謀略。
劉備曾經三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商討統一天下的大計。
兩朝:指蜀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開:幫助劉備開創基業。
濟:輔佐劉禪匡濟艱危。
這兩句話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事業:早年幫助劉備開創基業,晚年輔佐劉禪耗盡心血。
5、出師:出兵。
諸葛亮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
公元239年,率兵占五丈原(今陝西省郿縣西南),與司馬懿對峙百餘日,八月病死軍中。
英雄:這裡指追懷諸葛亮的人們。
杜甫在漂泊西南的時候,寫了不少追懷諸葛亮的詩,這一首是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寄居成都時所作。
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杜甫深感朝中無人,希望能有像諸葛亮這樣的政治家來輔佐肅宗,平定叛亂,恢復國家統一的局面。
詩中明顯地表現了對諸葛亮的讚頌和希望革新朝政的意思。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點是: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環境的特徵,如柏樹森森、碧草萋萋、黃鸝空鳴來渲染寂靜、肅穆的氣氛,把詩人對諸葛亮的懷念表現得十分深沉。
二是對諸葛亮的政治活動進行了概括的描寫,勾畫了一個有為的政治家的形象,更激起人們的欽敬。
結尾一聯,更從諸葛亮功業未遂留給後人懷念之情,表達了對他的讚美。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我國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他的一生充滿了神秘色彩,從一介布衣到位極人臣,從一名儒雅書生到天下聞名的丞相。他卓越的軍事才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令無數人感動。
這首詩話語奇簡,短短56字,訴盡諸葛亮一生,堪稱千古絕唱
成都是三國時蜀漢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稱武侯祠。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蜀相》。
杜甫懷念諸葛亮的一首詩,全詩雄渾悲壯,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唐肅宗上元元年,經過了四年多漂泊流離生活的杜甫, 來到了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在朋友的資助下,終於有了一個暫時棲身之所----草堂。這裡恬靜優雅的環境讓詩人漂浮疲憊的心得以休息,那曾經千萬遍思量的...
詩歌鑑賞《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頻煩 一作:頻繁)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一詩,依照仇兆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