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後面還有第二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禪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劉備之子,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

劉禪受後世很大的議論,有人說他過於平庸,聽信讒言,諸葛亮多次北伐受阻,最後累死五丈原;也有人說他聰明,在西蜀任帝時,一切按著諸葛丞相的要求,稱諸葛亮為相父,西蜀一時出現了繁榮景象,但是西蜀過於貧弱和地理位置限制,走向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阿斗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幼年時期多跟隨劉備遊蕩,因為劉備年過半百都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劉禪有兩次差點丟失,皆被趙雲救回。

在新野大敗時,曹操五千騎兵追趕,因為劉備帶著難民,日行不過十幾里,很快被曹操攔截,混亂中阿斗和甘夫人等隨從被衝散,甘夫人為了保護阿斗腿部受傷,趙雲一直擔任著劉備及其家人的保護工作,趙雲在曹操大軍中,七進七出,最後救得幼主,當時劉備看到渾身是血的趙雲,不由得心酸,摔棄阿斗,有人說阿斗昏庸,是因為被劉備摔得,這個說法太過牽強。

劉備娶孫權的妹妹孫尚香為妻,但是孫尚香過於剛烈,經常侍從佩帶刀槍,劉備很是不安。

劉備入川時拋棄孫夫人,孫夫人思念母親,回江東時,把阿斗一起帶走,趙雲得知後,和張飛一起救回阿斗,孫夫人從此再未回來。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在臨終時託孤諸葛亮,讓諸葛亮輔佐幼主,阿斗認諸葛亮為相父,在同一年,劉禪繼位。

劉禪執政時,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諸葛亮為報答先帝知遇之恩,對待劉禪多加照顧,凡事事必躬親,一切為蜀國著想,致力發展農業生產,停止征戰讓百姓休養生息。

諸葛亮一直致力恢復漢室,多次北伐,雖有成效,但多有原因不得不退兵,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蜀國軍力有限,山路崎嶇,糧草運輸很是不便,一旦戰線拉長,便會處於缺糧狀態,魏國只要堅守不出,諸葛亮必然不攻自破;二是幼主天生仁慈,而且因為國家大事都是諸葛亮決斷,一旦遇到事情,必然召回諸葛亮;三是東吳一直虎視西蜀,一旦諸葛亮傾巢出兵,東吳必然來犯,所以三足鼎立雖好,相互克制,很難發展。

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處理軍政大事,但是姜維終究是外臣,劉禪雖然信任他,姜維也發動多次北伐,依然無勞而歸,諸葛武侯在世尚不能成功,區區姜維又怎能取勝,劉禪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

有人說劉禪不該投降,當時成都兵尚有數萬,姜維也屯兵於後方,如果堅守不出,送信給姜維,兩邊夾擊必獲全勝。

但是有沒有想過,鄧艾就是沒有偷襲,劉禪沒有投降,西蜀還能堅持嗎?當時的西蜀百姓苦不堪言,軍隊中多有五十歲老兵,而且西蜀地處偏遠,本來就資源匱乏,人員稀少,劉禪的投降也許是百姓想看到的。

劉禪雖不是明主,但是劉禪本人並不昏庸,雖然聽信讒言,但是他的決策也是自己深思熟慮的。

諸葛亮北伐,司馬懿散布謠言,說諸葛亮擁兵自重,有造反跡象,如果你是劉禪,你一樣會召回諸葛亮,作為君主多疑,這是必須具備的。

劉禪在位四十二年,這在三國時期,哪怕是中國古代,也算是執政比較久的皇帝,而且是不怎麼管理朝政,前期有諸葛亮為其賣命,後期有姜維為其保家護國,直到劉禪投降,姜維還未放棄西蜀,依然用計策反鍾會,雖然最後失敗,但是劉禪作為君主,真的很是完美,總有人為其效力。

來看一下漢末,幼主稱帝,外臣內戚篡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魏國時期,曹丕和曹睿尚能掌控,曹芳執政後,司馬家族奪取政權,把持朝政,可沒有去為魏國賣命效力,而是自己打著小算盤,讓後世篡權;東吳後期也是如此,幼帝執政,戰亂不斷,東吳這個國家是自己作死的。

從上面各種例子看出,劉禪作為幼主笨嗎?他可是最快活的皇帝了。

劉禪投降後,司馬昭宴請劉禪,並且封他為安樂公。

劉禪在宴會上,看著蜀舞,聽著西蜀的音樂,很是悠閒自在。

司馬昭舉酒問劉禪,安樂公,頗思蜀否?劉禪開心的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司馬昭聽到劉禪的回答,很是開心,人之無情,乃至於此!即使諸葛孔明在世,亦不能輔助長久,何況姜維?劉禪的回答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司馬昭老謀深算,為何要問他是不是思蜀,就是看看劉禪還有沒有野心,如果劉禪回答思蜀,我相信劉禪絕不會活過當晚。

因為在洛陽這麼舒服,你還想著回西蜀,必然是想東山再起,如果這樣,司馬昭必然不能留他。

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後,還說了第二句,徹底的打消了司馬昭的疑心。

當時他的近臣郤正讓他回答思蜀,並且要稍有傷心,這樣司馬昭就會放他回去,當司馬昭再次詢問時,劉禪回答思蜀。

司馬昭聽了,即回以:「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第二句便說到:「你怎麼知道呀!這就是郤正教我回答的。

雖然回答的很簡單,但是司馬昭到死都沒有殺劉禪,就是因為第二句話,讓司馬昭相信劉禪憨態可憎,胸無大志,從此再無憂慮。

司馬昭為何兩次問劉禪是否思蜀,第一次算是試探,劉禪怎麼回答都只是酒後的胡言亂語,第二次再問思蜀否,是司馬昭做最後的決定了,司馬昭自知體力不支,命不久矣,他要知道自己兒子的路,會不會再有人爭奪,劉禪的第二句簡單明了,讓司馬昭認為劉禪就是昏庸,無能之輩,只會貪圖享樂,完全打消了司馬昭的疑心。

劉禪為何這樣說?這樣說才能保住性命,換做別人,肯定早就死了。

想一想荊州的劉琮,投降曹操最後被圈禁至死;曹丕稱帝時,對待漢主是貶為庶民,然後被斬殺。

劉禪做皇帝時最舒服,投降後,做一個安樂公也是最幸運,三國誰是贏家,獨有阿斗。

兒子:「我要好吃的。

」父母:「好好好,買。

多吃點別餓著。

」兒子:「我要衣服。

」父母:「好好,買。

多穿點別凍著。

」兒子:「我要結婚。

」父母看著住了半輩子的房,再看看兒子,微笑著說:「好,買房。

」幾年後,兒子跪在墓前泣不成聲:「我要你們。

」這次他沒有得到任何回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國滅亡時,劉嬋為什麼這麼爽快的答應投降

劉嬋就是小時候被趙雲亂軍從中救出的阿斗,劉嬋的父親也就是劉備,在公元222年,為了給關羽報仇,率領舉國之力進攻吳國,在夷陵慘遭大敗,死傷不計其數,蜀國從此元氣大傷,劉備沒辦法退到白帝城,而且託...

天大的誤會,扶不起的阿斗,劉嬋其實不昏庸

「扶不起的阿斗」是過去人們對劉禪天大的誤會。在很多人對歷史的印象中,提到劉備和甘夫人所生的兒子劉禪,我們就往往會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和頗具諷刺的「樂不思蜀」,都不是什麼好的印象。其實這都是大家...